巜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關于劉關張三人的偶遇,描述的自然而不做作,似乎是不經意的人世間偶遇,卻也是必然的一見如故,這些都是由于劉備的自我介紹(或者說自我炒作更确切)。
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身為漢室宗族後人的劉備,淪落到販屦織席為業。這劉備什麼來頭?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就這兩個頭銜,就讓人陡生肅敬之心。為何帝王之後落至如此田地,原因很簡單,他祖上劉勝之子劉貞,漢武帝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落這一枝在涿縣。這就簡述了劉備的先人是因為皇帝祭祀宗廟時諸侯要出錢,而他祖上沒錢,就坐酎金了,這"坐"的意思是犯法,整個意思是沒錢交祭祖費犯法了,被免去侯位。看來封侯的人也不一定有錢了。但對于有抱負有理想的劉備來說,沒錢不要緊,有祖上這塊金字招牌就夠了。
于是在街上看到發榜招兵狀時,慨然長歎一聲,正是這一聲歎息引起了身後張飛的注意,随後質問劉備歎息什麼,這劉備很快自我推銷"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猖獗,有志破賊而安民;恨力不能,故長歎耳"。就這樣劉備很自然地抛出"漢室宗親"的名片。古時凡做事都講"師出有名",也就是有個夯實的理由,劉備是漢室宗親,做事比别人多了一份底氣。這也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何抑曹揚劉的緣故,劉備争天下是奪回祖宗的家業,名正言順,曹操争天下那就是漢賊。
張飛很自然的對劉備就刮目相看了,兩人一見如故相約喝酒,關羽此時也正逢時出場,于是劉關張三人首次相遇。
而正史中劉關張的相遇情形完全不同,《三國志 蜀書》記載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這記載分明是說張飛和關羽年少時都與先主(指劉備)在一起,根本就不存在桃園三結義之說。而且"桃園三結義"一經推出最後名垂青史了。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肯定是細讀過前人所著正史《三國志》的,那此時為什麼要加一個"桃園"三結義這出戲呢,羅貫中此時下了一盤很大的棋,或者說暗示關張二人的不幸結局。
此時的劉關張三人中,張飛算是一個有些資産的小土豪,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張飛是殺豬賣酒的個體商販,手上當然不會差那小錢,漢朝曆來"上農抑商"的,可是農民卻永遠是最差錢的主,商人手裡是不缺錢的,這政策明顯是失敗的。
于是張飛就對劉備關羽說,我莊園有一桃園,現在花開得正旺,明天我們在那裡祭告天地,結為異姓兄弟。于是名傳江湖的"桃園三結義"便誕生了。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出世後,後人結拜異姓兄弟都喜歡借喻桃園結義。
書上對于張飛個人形象的描述,簡潔傳神,把他直率而又暴燥的性格一下傳神于紙上: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颌虎須,聲若懼雷,勢如奔馬。這個暴燥的性格會做出什麼事呢?從他鞭打督郵,狂戰呂布,當陽橋上吼破他人膽等都可看出,遇事亂了分寸會出大事的,他的結局恰恰也是失去二哥關羽後,亂了分寸,怒打手下,最終命喪無名小輩之手,令人扼腕歎息。
再看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飛凜凜。這一描寫把關羽的氣度刻骨傳神出來。關公的傲氣世人皆知,當他得知五虎上将有老将黃忠時,大為不滿,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東吳孫權為拉攏他,把自己的女兒下嫁關羽之子,他一句"犬女安能配虎子"把孫權氣得半死,從此将關羽牢牢鎖在十字準星内,欲除之而後快。其結果也是得到滿足,關羽用自身的傲氣本色出演了一部"關公大意失荊州"的壯烈悲劇。
最後我們再來說下"桃",桃花雖然美麗但花期不長,況且有桃花薄命的說法,本來正史上無"桃園三結義"的記載,而羅貫中偏安排了三個爺們這麼一場"結義",而且安排在薄命的桃花園裡,頗有些玩味,因為有很多場景可以安排他們三人結義,如老槐樹,大柳樹,松樹等等。
是有意?或是無意?我想是有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