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風光
湖南省益陽市,是一個年輕的地級市。說它年輕,是因為它是建國以後才設立的城市,由益陽縣升格而成。但是,益陽這個地方曆史悠久,作為一個兩千多年前就設立的古縣,一直沒有更改名字,在全國是比較罕見的!
過去曾經見過這樣的宣傳标語,叫做“益山益水,益愛益陽”。可是,益山到底指的是哪座山,益水指的是哪條河,不要說是湖南人,就是益陽本地人,能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的人并不多。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寫一篇相關的文章,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益陽市風光
一、益陽縣名的由來
一般人都知道,益陽縣得名于益水。根據古代人命名地名的原則,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古代益陽縣境内有一條河叫做益水,當時的縣治在益水的北面,故得名益陽。
益陽縣設置很早,一說是秦置,一說是漢置。根據曆代縣志的記載,益陽是秦朝時設置的縣,但是,正式的史書裡沒有明确記載,所以,秦置縣隻能是人們的推測而已。不過,根據後來的考古發現,益陽縣實際上在戰國時期就設立了,因為,在益陽市境内的考古發現中,益陽古縣是楚國的屬地,并且古縣城遺址也得到了确認,這樣一來,益陽縣設置的曆史無疑提前了!
益陽市風光
二、大縣益陽
古代剛設置益陽縣時,管轄的區域很大,包括今日之桃江、安化、新化各縣和益陽市區、冷水江市的全部以及甯鄉、湘陰、漣源、新邵和沅江市的部分地區,面積達到了18000平方公裡左右,一個益陽縣,比現在的益陽市的面積還要大。
益陽市風光
三、益水是資水是人雲亦雲,古代益水河流神秘消失
現在的人,都附和說資水在古代又名益水,這種說法是人雲亦雲。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南北朝時期的郦道元寫《水經注》的時候,他說現在已經沒有益水了,也找不到益水了。于是他就引用了東漢人應劭的說法,就是有可能資水的别名就叫做益水吧。于是,這種假設的說法,就演變成今天人們口中的資水就是古代益水的說法。
益陽市風光
四、近代考古發現,推翻了資水古稱益水的說法
2013年,益陽市鐵鋪嶺兔子山發現了古代益陽縣治遺址,經過專家考證,這個古城遺址大約形成于春秋晚期,并認定為該古城就是秦時的縣衙所在地。
但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古城在資水的南面,按照古代“山南水北為陽”的說法,如果在古代資水就是益水,那麼“益陽”的叫法就是錯誤的,應該叫做“益陰縣”才對。
但是,古人是嚴謹的,尤其是對于地名的命名。因此,古城遺址的發現從而推翻了資水就是古益水的說法。
五、益陽本地學者考證出益水可能是志溪河
為了尋找消失的益水,益陽本地的學者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并且實地考察,最後得出了古代益水就是今天的志溪河的結論。
首先資水古代的确有一個别名,但不是益水。
根據《水經注》中的記載:“資水,出零陵都梁路,西北流經邵陽縣南,自下東北出益陽縣,其間流迳山峽,名之為茱萸江,又謂之資水。”這就很清楚地告訴人們,茱萸江才是資水的别稱。
其次,資水跟益水在古代不是同一條河流。
根據編纂于唐憲宗年間的《元和郡縣志》中的記載:“資水,一名茱萸江,南自邵州流入,經縣南三十步……益水,出縣東南益山,東北流入資水。”由此可見,益水是資水的一條支流而已!
于是,益陽本地的學者根據這一記載按圖索骥,發現隻有發源于甯鄉大沩山鐵沖村的志溪河符合這一條件,而唐朝時甯鄉在益陽縣境内。因此,他們就大膽地推測出志溪河就是古代消失已久的益水。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一家之言,因為曆史過于久遠,古代的資水也曾經多次改道,或者曾經因為洪水泛濫而奪取别的河道也是有可能的。再說,一些較小的河流因為滄海桑田般的變遷而消失也未可知。所以,消失的益水究竟是哪一條河流成了千古之謎,也許,随着更多的考古發現,會給人們新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