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競争越來越激烈,很多中年人也因為中年失業而再度求職的當下,高校畢業生們倒是憑借着“應屆生”的身份享受到了很多就業福利。
應屆生畢業,發展選擇優勢大出于一種社會義務,公務員崗位、事業編制單位以及各類央企、國企等帶有體制内色彩的工作,在進行人員招錄時都會對應屆生們有偏向。不但會設定單獨面向應屆生開放的職位,還會在相同情況下優先錄取應屆生。
其中央企、國企更是每年都會和一衆私企一起參加由各高校舉辦的“校園招聘會”,和還未真正畢業的在校應屆生們簽訂“三方協議”,提早鎖定高校人才。
可以說,這相較于企業自行舉辦的社招要方便很多。畢竟校招讓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協議的簽署也能更好地維護雙方的利益。不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但就在本月末,一項有關“應屆生秋招”的負面消息卻成為了熱門話題,引起了大衆的憤怒和批評,很多人都疑問:難道應屆生身份不靈了?
熱議話題:廣東聯通公司解約24歲應屆生,稱其“年齡過大”
對于應屆生而言,在畢業前就簽署三方協議,基本就等于已經找到工作了,後續直接入職就好。
然而一位在廣州的何同學卻沒那麼順利。她在校園秋季招聘中和中國聯通河源分公司簽訂了三方協議後,卻在近期遭到了解約“退貨”。導緻她失去了工作機會,也錯過了應屆生就業黃金期,陷入了困境之中。
雖然解約一事聽起來不算特殊,但真正讓何同學無法接受,以及讓事态擴大成熱門話題的原因,與聯通公司給出的解約理由有很大關系,公司直言——何同學年齡超齡,違反了應屆生年齡不超24歲的文件。
不得不說,這一理由着實充滿了荒謬感。畢竟除去特殊的職業要求外,并沒有規定說應屆生必須在多少歲以内,所以會引起大家的争議也是很正常。
特别是在如今社會生活壓力本身就較大的情況下,人們對于年齡的焦慮感本身就很重,會擔心自己在35歲中年失業,而聯通的這一事件,完全是在大家的心上又加了一把火,吸引到了大量關注。
而在事情發酵之後,中國聯通作為官方也在之後馬上做出了回應,表示這是分部的處理有問題,已經和當事人何同學解除了誤會,繼續履行了工作合約。
所以從實際角度來說,應屆生的身份肯定是沒有問題,在畢業後确實有很大幫助,這次之所以會這樣也都是因為企業的“烏龍”。
不過好在在大衆的關注下,事情發展到這裡也算是得到了好的解決,何同學重新獲得了機會,各類企業也從該事件中獲得了教訓,不會再輕易犯同樣的錯誤。
但對于應屆生的問題,小編覺得大家還是要注意其本身的特性,并且了解應屆生的利弊。畢竟對于年輕的學生們而言,應屆畢業生是零基礎下不小的資本。
應屆畢業生身份特殊,對學生有利有弊根據相關要求,一般對于畢業後2年内沒有繳納過社保的學生,就稱其為應屆畢業生,包含于各個學段。
而身為應屆畢業生,除去文章開頭所說,在公職工作和企業招聘中會有對口招聘以及優先招錄的優勢外。其實在普通企業的招錄中,因為用人成本低、工作熱情度高、可塑性和忠誠性較強的特點,也是格外的受部分企業歡迎。
另外應屆畢業生在升學方面也很有優勢,應屆的本科生在考研中更受院校喜愛,而且也隻有應屆生才可以申請保研。
當然,有優就有劣。作為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方面也是會有不少的負面形象。像是不少企業急需熟練工的企業會覺得應屆畢業生缺乏經驗,還需要進行培訓,用人成本過高,難以進行負擔。
其次也覺得部分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很容易眼高手低,或者出言不遜,不但不容易和企業在薪資等方面達成一緻,在工作中還容易無法達成合作共赢效果。
以及應屆生的身份時間比較短暫,很容易讓大家在各類選擇中感到糾結矛盾,甚至倉促作出錯誤選擇。
筆者寄語:應屆生要注意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優勢最大化對于很多還在就讀的學生而言,他們對“應屆生”的身份期望很大。但在實際情況中,不說全部還在擇業期的應屆生,光是高校每年就會産出1000萬左右的畢業生,不管幹什麼競争都很激烈。
所以與其寄希望于一個身份,不如在校時就對個人能力方面進行提升。多參加課外實習活動,多考實用性證書,在之後的競争中盡量消除短闆,讓自己顯得更出彩,才能将應屆生的身份優勢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