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上海愛情浮世繪》是我的全新小說集。其實,我不太願意用‘小說集’這個概念,因為這是一個系列,裡面的9個故事形态各異而又互相補充、互相呼應,它是一個整體,是我寫給上海、寫給大都市的情書。”潘向黎說。
2022年9月,《上海愛情浮世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入潘向黎《荷花姜》《舊情》《天使與下午茶》《夢屏》《睡蓮的香氣》《覓食記》《添酒回燈重開宴》《你走後的花》《蘭亭惠》等9篇短篇小說,各自相對單獨卻又彼此關聯。主題基本上都是愛情,場景都在上海。書中人物性格各異,年齡也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他們以各個不同的愛情故事共同演繹了上海這座大城的生動表情。書中不拘泥對現代大都市奢華物質層面的描摹,更加注重對高度文明化的現代人的精神困惑與突破的入木三分的關照。《舊情》中愛的失而複得,《覓食記》中兩位“重度臉盲症”患者的歪打正着,《睡蓮的香氣》裡中年人的秘密,《夢屏》《荷花姜》裡的各式各樣的臨陣恐婚,直至《你走後的花》中的愛而不得,漫長等候,柳暗花明……書中寫盡了愛的種種:十九歲的校園初戀,二十歲的濃情熱戀,三十歲的複雜情緣,四十歲的疲憊與曲折,近六十歲的父母愛情等。
潘向黎
其中《荷花姜》在今年8月份榮獲“人民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授獎辭中這樣稱贊這篇小說“将不知名男女間曲折幽深的情感經曆表達得攝人心魄,顯示出了作者世情洞悉的書寫能力。”
9月11日,潘向黎一起在上海某空間,分享了自己的新書《上海愛情浮世繪》。著名演員奚美娟、在網上講愛情而走紅出圈的複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舞蹈演員朱潔靜等人,也在現場表達了自己對這部作品的喜愛。奚美娟說:書中的好幾篇小說都是她在杭州拍攝《媽媽!》間隙讀完的,特别喜歡。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她認為這一組以上海為底色的愛情故事寫出了上海的感覺與氣質,書中沒有煙熏火燎的世俗氣,這是她最為欣賞的。
潘向黎(後排居中)、梁永安(後排左一)、奚美娟(前排右一)等人合影
梁永安是潘向黎父親潘旭瀾的得意門生,在活動現場表達了潘向黎從一個小姑娘成長為小說家的欣喜之情。同時,他也被書中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他認為當下的年輕人生存壓力很大,還能夠很好地建設愛情生活實屬不易。“潘向黎這本書裡有一些掙紮出來的愛情,但真是很難得,就像石縫裡長出來的草,使勁長,其實很不容易的。”
潘向黎是一個修養深厚,有多方面寫作才能的作家,小說、随筆、散文都好。早在2007年她就以《白水青菜》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的短篇小說獎,2010年又出版了長篇小說《穿心蓮》,這部作品中的第一篇小說《荷花姜》獲得了2022年頒發的人民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此外,她還出版了《茶可道》《看詩不分明》《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等多部專題随筆集,廣受好評。
對于潘向黎其人其文,當代文壇的多位重量級作家表達過贊許之意。作家畢飛宇是潘向黎的資深讀者,他說:“她需要靜。隻要靜下來,她的機會就來了……對向黎這樣知道珍惜和一直講究的人,空間卻無比的寬闊。她用心,用功,她作品的味道是她自己熬出來的。”
《人民文學》主編、著名評論家施戰軍指出:從文學史上看,潘向黎的創作可以說在她的基本氣質上是有文脈的,可以叫做“現代閨秀派創作”。現代閨秀派創作,五四時期有淦女士(也就是馮沅君),還有淩叔華、林徽因等這一類的女作家,她們在中國新的小說文體學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她們的叙述是帶着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又有對外國文學的了解,帶着學問、帶着學識來看社會現象,尤其是新的社會現象。在現代閨秀派的創作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她們幾乎都寫了一個古典文學上的命題,這個命題叫做“發乎情,止乎禮義”。潘向黎的小說就是從這一點過來的。
施戰軍還提到,到了當代具有這樣審美風格的作家也有,比如,宗璞也是這樣的作家,我們從她早期的《紅豆》到她後來一系列長篇小說都是這樣的。所以現代閨秀這支文脈,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出現代表作家潘向黎,這一代現代閨秀的傳統遇到當代情境,所以有了潘向黎的《白水青菜》《輕觸微溫》《奇迹乘着雪橇來》等這一系列作品。所以從文學史上看,五四時期到現在,潘向黎的小說創作有非常清晰的定位,也應該有非常清晰的文學史的位置。這是第一方面。此外從小說美學上看,潘向黎的創作帶有一種親切又舒朗的美學風格,使得我們讀起來的時候,并不像一般小說讀起來感覺非常沉重,她隻會讓你感覺到很輕,和自己有關。“上海愛情浮世繪”,這個浮世繪在某種程度上修複了世情小說的傳統,值得我們珍視。
(圖片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