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脾胃
脾胃科專家帶來自制小青柑茶,揭秘青皮和陳皮在養護脾胃方面究竟有何不同功效?出自中醫典籍的經典搭配,效果究竟妙在哪?
01難纏的胃腸寒熱錯雜證
一些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不管是天熱還是天涼都不敢吃涼的東西,甚至一部分人夏天還要用暖寶寶,稍不注意保暖就會拉肚子,這與我們的脾胃功能有關,而專家帶來的“皮藥”就能起到養護脾胃的作用。
病例:孫阿姨,特别怕涼,一直到7月初入伏才不貼暖寶寶,胃不舒服,主要症狀是燒心,每月瘦一斤,一年瘦了十多斤,半年内做了所有檢查,找不到病因,吃棗、西洋參、羊肉等補品都不行,會起泡出血,越補越虛。
胃腸是兩個密切相連的器官,大部分都是怕涼喜熱的,但也有很多人和孫阿姨一樣屬于胃腸寒熱錯雜證,需要針對性調理。
胃熱腸寒的症狀:胃口好但吃完就漲
胃寒腸熱的症狀:胃口不好容易拉肚子
胃熱:在涼藥的基礎上 熱藥拮抗
胃涼:在熱藥的基礎上 涼藥拮抗
符合這類症狀的人群,平時飲食應該格外注意養護脾胃。
02吃姜的時候到底應不應該去皮?
大家平時用姜食療多是取它祛風散寒之效,比如感冒了喝點姜茶發發汗,胃涼的時候吃點姜暖暖胃。姜是辛溫的,而姜皮是寒性的,吃姜時應不應該去掉姜皮呢?需要看情況而定!
- 泡腳時可以去姜皮,最好煎煮後再用。
- 在吃螃蟹的時候,搭配姜時把皮去掉。
- 姜皮性涼,如果您是單純的胃寒,也不建議過多食用。
是不是胃寒了就吃姜?
胃寒一味吃姜,容易口幹舌燥導緻上火,最好搭配其他藥材拮抗姜的熱性,臨床上最常用的就是理氣藥,也就是今天說的“皮藥”。
03陳皮 青皮
在古代被稱為【強中湯】,出自宋·《嚴氏濟生方》,主治脾胃陽虛,寒濕氣滞證。
青皮:力猛,疏肝、消積散結,偏肝膽氣滞用
陳皮:力緩,能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偏脾肺氣滞用
陳皮偏溫,容易上火,如果把陳皮和青皮搭配一起用,既有疏肝又有健脾的效果。
【注意】青皮作用強,有氣滞破氣滞,無氣滞損真氣,所以不能用得過多過長。
04青皮 大腹皮
被稱為【青皮散】,解決腹脹效果好。大腹皮能寬中理氣、利水消腫,主治濕阻氣滞、脘腹脹滿、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腹脹:排氣多或不排氣,氣是往下走的
胃脹:打嗝、嗳氣,氣是往上走的
胃脹時用青皮 陳皮,腹脹時用青皮 大腹皮。
05辛開苦降法護脾胃
【組成】半夏、黃芩、幹姜、人參、炙甘草、黃連、大棗、青皮
黃芩、黃連是涼藥,能清熱;幹姜、人參是熱藥,對虛寒的腹痛胃疼有效;青皮理氣,大棗溫中,适合上面有熱,下面有寒的寒熱錯雜證。
【适用證】适合上熱下寒,心下痞滿的人群,如果病人體質偏寒,就加大幹姜的量,如果病人體質偏熱,就加大黃連的量。具體如何使用,需要遵醫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