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就是戰鬥
夜色還未完全散去,裝甲訓練場已戰車轟鳴。
在一輛列裝不久的新型坦克旁,十多名坦克炮長在二級軍士長高同康身邊圍成一圈,聽他講解新型坦克火控系統原理。他的大手一會兒在空中比畫,一會兒在戰車上指點,頗為幹練。
“我們高班長,他可是全旅坦克射擊‘總教頭’!”說起高同康,連隊戰士們滿臉自豪,“他考取了坦克射擊特級、通信一級和駕駛一級證書,是名副其實的‘裝甲大咖’。”
那年,高同康所在步兵團奉命換裝轉型為裝甲團。入伍第一年就在全師嶄露頭角、第二年直接當班長的高同康,心裡卻七上八下:步兵改裝甲兵,我們能玩轉那鐵家夥嗎?
高同康清楚,想成為裝甲車的行家裡手,沒有勤學苦練是萬萬不行的。他把所有課餘時間都放在新裝備上,對照教材和說明書,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過,每天一身油一身汗。用了半年時間,他将新型裝甲車的基本構造、原理和每個部件的戰技性能全裝進了心裡。
恰逢原廣州軍區組織裝甲兵基礎課目尖子比武,成竹在胸的高同康主動請纓,沒料到比賽過程一波三折。參賽期間,他連續5天感冒發燒。戰友和帶隊幹部都勸他不要參賽,他搖頭擺手:“比武就是戰鬥,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比武場上!”射擊比武當天雨大路滑,自動裝彈機突發故障。危急關頭,高同康沉着冷靜,迅速關閉電擊發,閉鎖火控系統,檢查并迅速解決故障後,再重新打開火控系統。炮彈安全擊發,命中目标!
一次精準射擊,靠的是一個車組的戰鬥力,戰場上決勝較量,更是團隊戰鬥力的比拼。
參加集團軍教練員集訓比武,課目多,壓力大,面對各路專業高手,高同康不急不躁,每次訓練都要比别人多上一次車,平均每天多訓兩小時,每晚修改完善教案、梳理組訓錯漏直到深夜……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經過一級級比拼、一次次磨砺,高同康悄然成為官兵們心中的“金牌”教練員,先後帶出80餘名裝甲射擊能手。
一次旅裡組織戰備拉練,聽說要在40攝氏度高溫下徒步行軍50公裡,一些戰士擔心身體吃不消,偷偷減輕背囊裡的重量。41歲的高同康看到後,臉頓時黑了下來:“平時不吃苦,戰時吃敗仗!連隊我年齡最大,我帶頭接受點驗!”他現場當着全連官兵的面,一件件清點自己的裝備和物資。
路上,一名戰士悄悄問他:“高班長,你的年齡跟旅長差不多,算是單位資曆最老的兵了,訓練咋還這麼認真拼命啊?”高同康憨厚一笑:“老兵更得有老兵的樣子,我還要考通信特級和駕駛特級呢!”
心聲
奮鬥的軍旅最精彩
■高同康
基層崗位看似枯燥平凡,卻是成長成才的寶貴沃土。隻要沉心厲煉,奮發向上,自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每個人都能在建功立業的大舞台上綻放光彩!
以血汗博榮譽
“開始!”随着裁判長一聲令下,中國隊三輛橋車如箭镞般沖出起點,涉淺灘,穿雷場,繞限制路,精準到達作業區。抽取單跳闆,連接操作盒,設置系流樁,橋面正在展開,四名作業手已敏捷地攀了上去……
在“國際軍事比賽-2018”賽場上,第75集團軍某旅架橋班組一路沖鋒,勇奪該項賽事“三連冠”。興奮的隊員們簇擁着将四級軍士長曾依強高高抛向空中。
“他是隊伍的‘領頭羊’!”參賽隊領隊守海兵很少誇人,對曾依強卻不由豎起大拇指,“架橋班組能在國際賽場上奪得‘三連冠’,曾依強功不可沒!”
沉甸甸的榮譽背後是數不盡的汗水與道不盡的堅持。剛接觸架橋專業時,曾依強身上常被這“鐵疙瘩”磕得青一塊紫一塊,但他毫不退縮,咬緊牙關對沖刷自己的難題反複“折騰”。憑着一股韌勁,曾依強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熟練掌握整套架橋作業技能,重大演訓上常見他的身影。
在參賽隊,曾依強用行動感召身邊戰友,大家抛開苦與累,全班擰成一股繩,作業成績不斷躍升。在戰友眼裡,曾依強精幹嚴厲,不但專業素質過硬,身上還有股精益求精、追求極緻的沖勁。
2015年,班組備戰首屆“安全路線”國際競賽,曾依強大膽提議:“将橋車油門由中油門改成大油門。”訓練場頓時一片寂靜。
變換油門,牽一發而動全身,首當其沖的是六連閥作業手,若調整不當,成績不升反降,還容易引發事故。隊員們都默不作聲,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曾依強胸脯一挺:“我來當六連閥作業手!當副班長時我幹過這位置!”
六連閥作業手要有敏銳的看、聽素質,手指調控反應速度堪比彈鋼琴,眼、耳、手需高度默契。油門一變,橋車發動機噪聲驟然變大,微弱的液壓聲極難聽清。
訓練場上烈日炎炎,曾依強就像一根鋼釘,鉚在橋端仔細分辨液壓聲和機械動力之間的對應變化,尋蚊鳴般一遍遍尋找着最佳液壓聲。訓練結束,人都跟從水裡撈出來似的,暴露的皮膚被烤得一層一層掉皮。十天後,他已能聞聲知力。
沒想到第二年備戰,曾依強又給大家“加壓”:“首屆比拼,各國參賽隊對彼此實力已了如指掌,想衛冕,成績必須有新突破!”
訓練強度已抵近極限,突破談何容易?曾依強将作業流程細分成一個個步驟,再拆解成具體動作,從細節上往高處跳。
“橋車到位後,作業手将背身下車改為順勢跳下,可快1到2秒;打樁作業一錘錘掄,改為風火輪式連續錘,能提速6到9秒……”曾依強的精細讓戰友們聽得一個個目瞪口呆。
很快,曾依強就帶着班組摸索出一套“升級”訓練路子。在當年俄羅斯賽場上,他和戰友們所向披靡,成功衛冕。
賽場歸來,曾依強被集團軍表彰為典型。面對各種贊譽,他卻一臉雲淡風輕:“作為一名入伍十四年的老兵,帶領戰友不懈沖鋒,是我的責任,能向世界展示中國軍人的素質,更是我的榮幸。”
心聲
終極賽場是戰場
■曾依強
賽場一秒決勝負,戰場一秒定生死。今天有賽場勝出的本領,明天就有戰場決勝的底氣。三次代表祖國參賽,我倍感榮光。賽場之下,我将帶領班組繼續錘煉本領,做到走上賽場能摘金,奔赴戰場必打赢!
不服輸就再上
雷聲響過,雨越下越大,而攀登訓練場上的“火藥味”卻愈加濃烈。
“班長,讓我再來一次,一定比他快!”
被戰友奪走第一的上等兵張智平,沒等氣平喘下來便立即向班長請示,略顯稚嫩的臉漲得通紅。
“不服輸就再上!”
“你比他快,他就要比你更快!”在戰友們眼裡,高高瘦瘦的張智平好勝心極強,似乎天生就有股不服輸的倔勁。
去年八月,張智平沖破嚴苛選拔,代表旅參加南部戰區陸軍偵察兵武裝泅渡科目比武。當他走進賽場,一道道質疑的眼光飛了過來——“喲呵!一個列兵來參加戰區陸軍偵察比武?”當發号槍打響,衆人卻都看得目瞪口呆:張智平一下水就将幾名士官選手狠狠甩在身後,緊緊“咬”着第一名。
由于心急沒調整好節奏,張智平剛遊出一公裡,突然一龇牙——左小腿抽筋!鑽心的疼痛迫使他停了下來。保障艇迅速駛近,張智平顧不上疼痛,堅定打出“OK”手勢:“我能行!沒事!”待疼痛稍稍減緩,他立即加速,咬牙追了上去。
離終點兩百米處,張智平将泳姿改為自由泳,開始最後沖刺,不料,剛一發力,左小腿再次抽筋!張智平忍住劇痛快速變回蛙泳,僅靠雙手和右腿奮力遊向終點,最終斬獲第二名。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總結大會上,頒獎領導對張智平贊不絕口:“列兵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容易啊!”
确實,太不容易了。
兩個月前,旅偵察集訓隊組織摸底考核,張智平看着自己“吊尾巴”的成績,沮喪發愣。老兵們紛紛安慰他:“你才第一年兵呢,别給自己太大壓力,這次抱着鍛煉的心态就好。”
“為什麼我要抱着鍛煉的心态?我來集訓就是為了參加比武!”張智平暗下狠勁與自己“死磕”。在集訓隊,他把訓練看成考核,把考核當作比武。由于長時間泡在水裡,張智平發皺的皮膚被裝具蹭破好幾處。發炎的傷口火燒一樣疼,常讓他難以入眠。
勤奮與堅持讓張智平訓練成績快速提高。短短一個半月,他已從最後一名攀升至第二名。在與第一名的終極PK中,張智平憑着更頑強的意志,在最後一刻将其超越,引得戰友們驚呼不已。
心聲
勇跨挫折飛更高
■張智平
敢于淬煉,勇往直前,這是軍人應有的樣子,也是自己向往的模樣。每一滴摻雜眼淚的汗水、每一道反複開合的傷口、每一次伴随痛苦的突破,都将成為成功路途上的美麗風景!
全力保障打赢
去年四月的桂北山區,陰雨連綿、春寒料峭,南部戰區陸軍軍械維修專業比武在風雨中激戰正酣。解脫供彈機簧力,拆下限位齒條……診斷故障、展開排除,一個高大健壯的身影穿梭在各個機構對零部件進行拆卸裝配,動作幹淨利落,肩上的“三道粗拐”格外引人注目。
“故障全部排除!”秒表定格在21分32秒,二級軍士長張曉雙以比滿分标準還快8分28秒的成績奪得技能課目最高分,并在随後的體能和理論課目中連獲兩個滿分,成功将冠軍獎杯攬入懷中。
其實張曉雙當年也是半路出家。2004年,單位換裝一批新型高炮,連隊官兵都在全力研究如何操作使用新裝備時,作為炮手的張曉雙卻主動申請轉崗高炮修理技師,開始琢磨新型高炮的維修與保養。
對于張曉雙的轉崗申請,戰友們議論紛紛,“炮手專業這麼出色,卻轉到一個沒任何經驗的崗位,這不是為難自己嗎?”面對大家的不解,張曉雙不為所動,總是平淡地解釋:“總要有人去維修保障嘛。”
轉崗後,為早日摸透新裝備的維修要領,張曉雙抱着厚厚的說明書反複“啃”,一個個零件逐一鑽研,天天圍着高炮轉、盯着故障看、帶着問題睡,常常為了解決一個故障而錯過飯點,“飽”了腦子,餓了肚子。
不到一年的時間,張曉雙通讀了9本專業書籍,繪制了厚厚一疊圖表。從分解結合到性能原理,從判斷情況到排除故障,一個個技術環節被他逐一攻破。然而,張曉雙并不滿足于此。在随後的幾年裡,他結合學習筆記和實操維修,編寫出《高炮維修專業教學教材》和《高炮維修手冊》兩本書,将自己的維修經驗悉心傳授給每一名從事高炮維修的官兵。現在,單位的官兵都習慣稱張曉雙為“張師傅”。
2012年,部隊參加實彈演習,負責維修保障的張曉雙成為演習勝利的“關鍵先生”。前方指揮所指示,十分鐘後對“敵機”進行火力打擊。可就在這時,一門高炮的電機突發故障。時間緊迫,上級通知張曉雙立即進行搶修。他飛奔至陣地,躍到高炮上進行啟動檢測。随動系統工作正常,供電系統狀态良好……故障到底發生在哪?冷靜思考後,他又連忙檢查電擊發按鈕。伴随着微弱刺耳的聲音,電磁鐵發出沉悶異響——“肯定是保險開關出了問題!”張曉雙迅速打開保險開關,原來是保險開關的線頭出現了松動。查出故障源頭,張曉雙立馬展開搶修,最終高炮按時擊發,成功擊落“敵機”。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如今,張曉雙已是名聲在外,卻不顧嚴重的腰肌勞損,依舊奔走在裝備維修一線,像伫立在大海中的礁石,執着而堅定。
心聲
每個崗位都是戰位
■張曉雙
戰鬥力的提升是一環接着一環,少了哪環都不行。我離開炮位,拿起扳手,雖處在戰場“幕後”,但同樣是打赢的關鍵一環。隻要把本領練硬,在哪個崗位都能成為尖兵!
最閃耀的那顆星
■張忠吉
“我們是英雄的塔山鐵軍,曆史記載着我們英名……”每當《塔山部隊之歌》激昂唱響,一股豪邁之情便不由得在我心裡奔湧翻騰。
回望曆史,征程血染。如今,塔山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但塔山精神穿越時空永不泯滅,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塔山傳人砥砺前行。
本期采寫的四名戰士是新時代塔山傳人的典型代表。他們懷着一腔熱血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成為各自專業領域最閃耀的那顆星。他們的事迹如一段有關青春和奮鬥的故事,縱然充滿坎坷和苦累,卻令人感動,催人奮進。
四級軍士長曾依強帶領架橋班組縱橫馳騁國際賽場,斬獲“安全路線”賽事“三連冠”。在參賽隊,曾依強訓練中帶頭、賽場上領頭,裝備突發故障時,他帶人連夜搶修;隊員衛冕壓力大,他逐個談心開導……
二級軍士長高同康作為旅隊裝甲射擊總教練,心中裝着一杆秤,秤砣就是戰鬥力。紮根基層23載,在一次次走留的“十字路口”,他毅然選擇堅守;曆經3次換裝轉型,他精武強能的初心不變,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奮鬥姿态。
上等兵張智平是參加戰區陸軍偵察比武的唯一一名列兵。從選拔到參賽,他從不畏懼,更不退縮,頑強的意志讓人折服,出色的表現令人贊歎。情報偵察,武裝泅渡,他總是在最艱苦的崗位摔打磨練自己。
二級軍士長張曉雙不僅維修技術了得,對目标的追求也非常執着。單位裝備新型高炮,面對維修技術人才匮乏的窘境,他第一個站出來啃這塊“硬骨頭”。轉崗到高炮修理專業,既無知識功底,也無前人引路,他硬是鉚在崗位上 “鑽”了15年,憑借一顆“匠心”圓滿完成多次裝備搶修任務,扣穩了打赢鍊上的重要一環。
他們的故事有的光彩奪目,有的平淡樸實,這點點滴滴彙聚的力量,彌足珍貴。我想,正因為有一顆顆“塔山之星”構建閃亮的精神坐标,不斷引領塔山傳人奮勇搏擊,塔山戰旗才愈發鮮亮,英雄威名才如此赫赫!
本期撰稿:張忠吉 肖曲林 趙 超 潘 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