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
更新时间:2024-11-28 08:23:16

東北網3月31日訊 清明節來啦!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現在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最早隻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寒食節起源小故事:介子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在彈盡糧絕找不到任何食物的情況下,随臣介子推悄悄割下一塊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一碗肉湯給重耳,重耳漸漸恢複了精神,得知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時,感動不已。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晉文公),重賞了當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他卻打好行裝,悄悄去綿山隐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恸哭。裝殓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将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谕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内容的祭掃墳墓。

随着時代的變遷,人們越來越重視祭祀掃墓,于是清明節逐漸比寒食節更為大衆接受。這不僅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秋千等,也統稱為清明節習俗。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于古代農業生産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寒食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1

蛇盤兔

清明節令食品

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饽饽,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将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馍,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紮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2

子福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将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内。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3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4

桃花粥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幹糧。農家有清明吃螺蛳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社酒的菜肴,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蛳、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5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6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7

馬蘭頭、發芽豆、糯米嵌藕

你家鄉有什麼與衆不同的清明飲食習俗嗎?清明小長假就要到了,異地的遊子也許不能回鄉祭祖,唯獨美食和記憶能夠跨越地域和時間,一起懷念家鄉的味道吧!

中國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雲:"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别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蕩秋千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8

蕩秋千,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桠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闆的秋千。秋千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蕩秋千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并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蕩秋千随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秋千節,皇宮裡也安設秋千供皇後、嫔妃、宮女們玩耍。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9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将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将葫蘆高挂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拔河

早期叫“牽鈎”“鈎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于春秋後期,開始盛行于軍中,後來流傳于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踏青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10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清明通常在農曆三月前後,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經曆了一個漫長寒冬之後,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風,這些郊遊活動便被稱為“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趙之珩表示,由于全國各地春天到來的時間不一,因而踏青節也就有先有後。農曆二月二為福建一帶的踏青節,三月三為陝西一帶的踏青節。北京、東北由于春來得特别遲,到了五月初五才開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項有意義的習俗,因此代代流傳。

插柳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11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穑”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讨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衆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别”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别。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别。”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裡,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贈别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詩經.小雅.采薇》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别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别,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别”就蘊含着“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别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随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别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别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别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顔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随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筝

關于清明節的你應該知道哪些(小編帶你了解關于清明節的那些事兒)12

放風筝。清明放風筝是普遍流行的習俗。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毂相望。各攜紙鸢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适合放風筝。《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鹞’之諺。”在古人那裡,放風筝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筝時,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鸢上,等風筝放高時,就剪斷風筝線,讓紙鸢随風飄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筝帶走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紋身可以徹底洗幹淨嗎
紋身可以徹底洗幹淨嗎
紋身是否可以徹底洗掉,需要根據紋身的顔色和面積大小等綜合決定,若紋身的顔色比較淺,面積比較小,就可以洗幹淨,如果顔色比較深,面積又比較大,則可能需要多清洗幾次,若面積特别大則無法全部洗幹淨。洗紋身後要注意什麼:洗紋身以後的注意事項主要是注意皮膚黏膜的觀察,避免局部炎症感染情況,如果洗紋身以後皮膚有凹凸不平,也可以考慮激光或其他物理方法或整形手術方法進行皮膚處理。盡量減少洗紋身以後的疤痕,也要到正規
2024-11-28
農村井水放什麼消毒
農村井水放什麼消毒
放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計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漂白粉(精)的投加量應根據水體的水質狀況、水量、規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決定。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據井水水質具體情況,按每噸水5—8克來估算。然後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細)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許冷水調成糊狀,再加适量的水,靜置10分鐘左右。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
2024-11-28
教你如何尋找話題吸引自己喜歡的人
教你如何尋找話題吸引自己喜歡的人
第一、聊的話題一定是對方關注的。比如說對方目前正在劇荒的話,那麼你可以聊一聊你認為比較好看的一些電視劇,推薦給對方。或者對方目前正打算考研的話,那麼你可以聊一聊考研的一些師哥師姐的經驗之談。對方肯定會喜歡跟你聊下去。第二、聊的話題一定是對方感興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如果你想跟對方聊天的話,...
2024-11-28
木炭是怎麼制造的
木炭是怎麼制造的
窯燒法:用泥土築成窯,裡面裝滿木頭,點火燃燒,使木材在窯内炭化,揮發物逸出。幹餾法:即将木材置于幹餾窯中,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分解出木炭,此為木材幹餾。無論采用什麼生産工藝,木炭都是通過加熱的方式将木頭中的氣體和液體揮發出去的産物。剩下物質就是木頭的固體可燃物部分。木炭種類:木炭主要分為白炭、黑炭、活性炭、機制炭等四大類。白炭主要以硬闊葉材中的殼鬥科、榆科樹木為原料,優點是燃燒時間長、不冒煙、無
2024-11-28
第6次人口普查人數
第6次人口普查人數
統計局:全國總人口為13.397億,老齡化進程加快。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我國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我國人口年均增長0.57%,處于低生育水平階段。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指第六次有關全國人口信息的調查。國務院決定于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标準時點為11月1日零時,人口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
2024-11-28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