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水産适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民以食為天,魚靠食增重。這很好理解,養殖的魚沒有更多的能夠獲得食物的機會,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我們投喂的餌料 。談到魚的食物,就涉及養殖朋友說的适口性的問題。适口性既是說食物的大小合适,也是說這食物投給魚它會吃,而且能很好地吸收轉化。這樣,我們投喂的飼料或其他餌料才有效果,魚才能長得快,我們才能縮短養殖周期,縮短了養殖周期就意味着我們能獲得更多利益。
哺乳動物有食草的有吃肉的。魚類也有吃草(植物)的也有吃肉的,還有草和肉都吃的。我們在養殖時,就可以根據魚類的食性來選擇合适的餌料投喂,既可以縮短養殖周期,又可以減少養殖成本。
(四大家魚)
一、濾食性魚類
大家都知道,鲢鳙魚是濾食性魚類。但二者也有區别。鲢魚嚴格說來是濾食浮遊植物的(鲢魚在魚苗期也有濾食浮遊動物的生長階段),也就是水中的藻類;鳙魚是濾食浮遊動物的。
水産養殖中,鲢鳙魚是常見搭配養殖品種,因為多數魚塘都是水會變肥養殖,鲢鳙魚的吃食特性能夠讓養殖者不用過多去操勞如何投喂他們的問題。也就是說,肥水就是他們的食物。
但是,也有專門主養鲢鳙魚的,這時候的投喂方法:一是注意追肥,使水肥育起來,培養浮遊動物和浮遊植物,比如施用綠肥、腐熟的糞肥等;二是可以投喂米糠、麥麸、豆漿、豆渣等,這些食物鲢鳙魚都能濾食到。
(草魚)
二、植(草)食性魚類
養殖品種中,常見的植食性魚類是草魚、鲂、鳊。從吃食的角度來說,這幾種魚是好喂養、飼料成本低的品種。如常見的草類和藻類,以及菜葉、瓜葉、紅薯葉、玉米、小麥等莊稼植物和陸上生長的其他植物都可以投喂,食物來源廣泛。
養殖這幾種魚時,可以自己種植飼料飼草。比如,可以水塘培育浮萍(浮薸),可以在塘邊種植高産的菜和瓜,也有養殖朋友種植蘇丹草和黑麥草的,投喂效果好。
最好的方式是,用人工配合飼料加植物性餌料投喂。因為單一用某種植物投喂,這些魚類攝入的營養物質較為單一,而飼料的營養物質豐富,和植物性餌料一起投喂能提高食物的轉化率,對魚病預防也有好處。
(烏魚)
三、肉食性魚類
淡水常見養殖品種中,烏鳢(烏魚)、鳜魚(桂魚)、鲈、鲟魚、虹鳟、金鳟等是肉食性魚類。養殖上,肉食性魚類有投喂冰鮮魚、雜魚肉、雞下腳料的,也有投喂專用飼料。
就飼料成本來說,專用飼料的價格貴,成本稍高;但就餌料給水環境帶來的影響來說,動物性餌料容易給水質帶來污染,加大了水質變壞的風險。如用雞下腳料去投喂烏魚,魚吃剩下的下腳料會敗壞、腐爛,污染水質,下腳料上的動物油還會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所以,這類魚的養殖,可以用專用飼料,搭配新鮮雜魚肉、蚌肉等動物學餌料的方式,并且動物性餌料要少。
(大鱗鲃)
四、雜食性魚類
常見養殖的青魚、鯉、鲫、羅非魚、鲮、大鱗鲃等屬于雜食性魚類,特種養殖中的黃鳝、泥鳅、鲶魚、鮰魚等也是雜食性魚類。有的人問了,青魚、黃鳝、鲶魚、鮰魚應該肉食性魚類,怎麼是雜食性呢。其實,這幾種魚主要是偏肉食,但也吃其他類食物,比如養殖時投喂飼料它們也吃,和其他魚類混養時,它們也吃殘食、碎屑等。
雜食性魚類的投喂還有些差别:鲫、大鱗鲃、羅非魚、鲮是偏植物性的雜食性魚類,養殖時可以米糠、麥麸、豆粕、豆渣、花生餅、瓜果菜葉等等容易得到的植物性餌料為主,結合人工飼料投喂,甚至有的朋友在養殖時都不投喂人工飼料;鯉、青魚、黃鳝、鲶魚、鮰魚等是偏動物性的雜食性魚類,可以飼料為主,結合雜魚肉、螺蛳、蚌肉以及少量的植物性餌料投喂。偏動物性的雜食性魚類的養殖,要注重水體環境的維護,不能為了降低養殖成本而大量使用動物性餌料,以免造成水質變化,給養殖生産帶來影響。
養殖畢竟是人為性較強的生産行為,因此在生産時,既要考慮成本,又要考慮養殖環境壓力,還要考慮魚體健康。單一食性的魚類,如果隻投喂一種餌料,可能會造成營養缺乏,或者帶來水質問題;雜食性魚類要注意根據魚類是食物偏向性來選擇,與人工飼料搭配養殖,可以減少成本。
另外,從魚類的吃食角度講,合理混養也是充分利用餌料、降低養殖成本的方法。例如主養草魚,投入的植物餌料會讓水體變肥,充滿浮遊生物,混養鲢鳙魚可以淨化水質,混養鲫魚可以減少殘餌。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頭條号@漁人劉文俊,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