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引弓,太空入靶。10月16日淩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号F遙十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将神舟十三号飛船乘組送入預定軌道。火箭精準入軌,發射前瞄準至關重要,瞄得準,火箭就赢在了起跑線上。
瞄準是為了讓火箭找準定位、瞄準射向,瞄準人員就像火箭的軍訓“教官”,一遍遍修正瞄準參數,隻為火箭以最好的狀态将飛船送入太空。
自檢:“标尺”準 測量才準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的塔架旁,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小房子,距離發射塔架約150米,正是火箭的瞄準間,都說火箭發射“失之毫厘,謬以千裡”,這裡就是火箭校毫厘之微、蓄千裡之力的地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箭轉場至發射區之前,瞄準人員的工作就開始了。長二F遙十三火箭地面支持系統發射隊員王超介紹,“火箭轉場前,瞄準人員要完成瞄準儀自檢,核定近10個關鍵參數,并開展預瞄準試驗。”
以“角秒”為單位的瞄準儀,自檢精确并非易事。王超說,1度等于3600角秒,瞄準儀精度達0.5角秒,完成如此精度的校準,對技術和經驗都是嚴峻的考驗。火箭發射前經曆近10次瞄準,要使用兩套瞄準設備,在小小的瞄準間裡,火箭院瞄準人員與發射場一崗瞄準人員反複校正,有時一校就是一天。
長二F遙十三火箭地面總體發射隊員宋晶說,瞄準就是要讓火箭知曉初始方位,精度不僅關系火箭起飛滾轉等動作,還關系火箭殘骸能否落在劃定落區範圍内及飛船入軌精度等,因此瞄準人員從設備自檢開始,就進入高度緊張狀态。
火箭瞄準分為粗瞄和精瞄,幾乎貫穿火箭在發射區的全流程。轉場後,火箭的瞄準通常稱為粗瞄;進入發射日直至發射,火箭的瞄準通常稱為精瞄。粗瞄為精瞄做準備,精瞄為火箭找準起跑線。
就像田徑運動員一樣,瞄準就是火箭的跑前準備。對運動員來說,真正的快從來不是拔腿就跑,而是選對跑鞋、系好鞋帶、看準方向、算好節拍,然後一氣呵成。對火箭來說,真正的快也要一闆一眼,張弛有度,在慢的功夫中練出快的本領。
粗瞄:正身姿找定位
首次“粗瞄”在火箭之後,此時,火箭扛着數噸重的載荷,走了近1.5公裡的路,剛剛在發射塔架旁站穩腳,粗瞄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火箭正身姿、找定位。
對高度接近20層樓、體重數十噸的火箭來說,任何偏差都可能導緻不可挽回的後果。如果火箭站姿歪了怎麼辦?長二F遙十三火箭地面支持系統發射隊員任曉偉介紹,火箭芯一級四個支撐點“踩”在發射台四個支撐臂上,支撐臂内置伸縮調節裝置,能通過調整高度為火箭找正。發射台還設有回轉機構,能根據瞄準要求調整火箭方位角度。
全系統發射演練、緊急關機總檢查……每個關鍵環節之後,火箭都要瞄準,負責瞄準的“教官”們一點點修正火箭站姿偏差,直到它進入執行任務的狀态,成為一名真正征戰太空的“戰士”。
精瞄:決定性參數生成
距離發射越近,瞄準就越謹慎,推進劑加注之後,火箭還要經曆一系列嚴苛的精瞄。
經過前期的瞄準後,火箭位置、身姿已很正,但原來肚子空空的火箭加注了數百噸推進劑,體重一下子增加了十幾倍,在多重力共同作用下,火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沉,此時瞄準人員會為火箭進一步核準站姿等細節。
火箭從發射-6小時起,精瞄工作高密度展開,瞄準人員精力高度集中,操作瞄準儀發射激光,打到火箭儀器艙慣組棱鏡處,再反射至瞄準儀,瞄準人員就此一遍遍糾正瞄準參數。發射前-5小時的瞄準參數,會成為最終的瞄準結果,與火箭彈道等數據一起,裝訂進火箭控制系統計算機,指導火箭執行發射任務。
雖然發射前-5小時瞄準諸元已經确定,但瞄準工作并未結束,王超說,瞄準人員還要繼續監測瞄準參數,并與-5小時提供給控制系統的瞄準諸元進行比較,如果偏差超出規定值,必須查找原因并解決。
發射前-15分鐘,火箭進入發射倒計時,發射區大部分隊員已經撤離,此時火箭狀态已趨于穩定,瞄準人員終于放下心來,成為最後一批撤離的人。這時候往往也是王超心情最複雜的時候,坐在撤離的車上,他常忍不住一遍遍回頭,望望那枚早已站直站穩的火箭。
王超說,“瞄準偏差0.1度,入軌點就會偏差數百公裡,這是瞄準人員決不允許出現的失誤”,有着10餘年火箭瞄準經驗、執行了近10次長二F火箭瞄準任務,王超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失誤。
一座瞄準間,一支穿雲箭。太空中的靶心很遙遠,但火箭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地飛過去,終會抵達;建設航天強國征途不易,但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終将實現。
攝影:高楠 張旖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