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城東的李女士有點煩惱,她的女兒上四年級,身高1米42,媽媽足足高出她20cm,可是娘倆卻穿着一樣大的鞋,都是37碼。近兩天,女兒卻跟媽媽說自己的鞋子有點夾腳,要求換大一碼的。李女士輾轉多家商場,也難得給女兒挑一雙合腳的童鞋。
按理說腳的大小應該和身高成正比,可是為什麼女兒才1米42卻要穿38碼的鞋子呢?李女士感到很疑惑。其實不止她女兒一人腳大,很多才讀小學的孩子長得不高腳卻不小。杭州丁信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由于演出準備購買服裝與鞋子時,統計發現有3名男生,1米5左右的身高卻要穿40碼的鞋。
也有多名小學班主任留意到班上孩子的鞋呈現出兩派,一邊是萌萌哒的童鞋,一邊是因為腳偏大沒有合适的童鞋而不得不穿的成人鞋。
在随機對165名4-6年級學生身高與鞋碼的統計中發現,77名女生身高1.3-1.7米,26人是36碼,占比最大,36碼以上的也有26人,其中包括9名身高低于1.5米的,88名男生身高1.3-1.8米,最多的是37碼,有19人,超過37碼的有27人,其中有15名男生身高低于1.6米卻要穿38碼以上的鞋。
看來,“人小腳大”的時代已然來臨。腳的大小又跟哪些因素相關呢?這或許是家長更關心的話題。
1.遺傳。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外形都跟遺傳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存在腳大生下的後代腳也比較大,腳小生下的後代腳也小。
2.營養。現代社會營養普遍比過去好很多,孩子們營養補充越來越充足,生長速度也比較快,因此家長對孩子有“人小腳大”的感覺。
3.身高。身高與腳長呈現出一定的正比例關系,古人早已得出“立七坐五盤三”的規律,也就是說人站立的身高是腳長的7倍左右,坐着時身高是腳長的5倍,盤腿而坐時兩膝之間的距離是腳長的3倍。人們也通過研究得出一個腳長與身高之間的計算公式:成人身高=13歲時的腳長*7±3(單位:cm)。從臨床上來看,腳大手大的孩子普遍個子高,因為人的身體有大緻的比例才會顯得更協調。不過也會出現例外,那些錯失長高黃金期的孩子,雖然具有高個子的基因,但因為營養沒有跟上出現腳大、個子卻不高。
4.環境、飲食習慣、運動等。不同地區的人,身高與腳長的系數也會有所差異,再加上個體的差異性、喜好等都會産生影響,這也是人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生存所作出的選擇。
兒科專家表示,孩子腳的大小與身高的比例也不是絕對的,隻要沒有發育畸形的遺傳風險、先天疾病,家長不需要緊張,如果發現孩子的腳特别大,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另外,孩子的腳與穿鞋的大小、松緊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鞋子的力量不足以束縛腳的成長,除非是刻意的“裹小腳”。如果鞋子太小、太緊,反而容易造成腳部疾病,如腳趾頭變形、扭曲,造成甲溝炎。因此家長絕不能為了不讓孩子有雙大腳,而選擇小一點的鞋子,得不償失。還是抓住孩子的長高黃金期,讓孩子的大腳有足夠高的個子來與之相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