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是被譽為“東方寶石”的吉祥之鳥,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曾一度瀕臨滅絕。1981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蔭增在陝西省洋縣的姚家溝,發現了世界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鹮。
40多年過去,朱鹮這一極小種群如今生活得怎樣?
極度瀕危
2021年5月的一天,洋縣當地的一位攝影師意外地記錄下了殘酷的一幕。
一隻猛禽盤踞在朱鹮的巢穴裡,目光充滿敵意,兩隻朱鹮親鳥圍着鳥巢不停地盤桓、鳴叫,幾分鐘後猛禽飛走了,從鏡頭看到巢穴裡有一隻帶有血迹的小朱鹮蜷縮着,令人心痛。
經過工作人員确認,此次襲擊朱鹮幼鳥的正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鷹雕,這是自然法則下的殘酷競争。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朱鹮與鷹雕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物種,而它們卻是生态鍊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系。
而對生存能力本就偏弱的朱鹮而言,天敵的威脅就是它曾瀕臨滅絕的原因之一。
朱鹮曾廣泛分布于東亞。随着環境惡化,天敵威脅等因素,朱鹮相繼被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宣布已滅種,唯獨中國沒有放棄希望。
被發現的首批朱鹮
自第一批朱鹮被發現後,洋縣就對朱鹮活動區域進行封山育林,擴大天然濕地和冬水田面積等措施。自此,中國開始了對朱鹮這一極度瀕危物種的漫長保護曆程。
陝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路寶忠
洋縣是非常難得的朱鹮家園,因為朱鹮對環境的選擇非常嚴格,要在大樹上做窩,要在水田、河流濕地裡面覓食。
洋縣處于溫暖濕潤的氣候帶,另外沿漢江的南北有河流有80多座水庫,然後還有1萬多公頃的水稻田。在這麼一種環境,所以朱鹮能夠長期選擇且能在這穩定的生存繁衍。
從1990年開始,陝西朱鹮救護飼養中心的科研人員,先後攻克了飼養管理和人工繁育的多項難題,形成了成熟的朱鹮飼養繁育技術。在長達40年的努力下,朱鹮種群數量不斷壯大這不禁讓保護工作者們感到欣慰和高興。
但是漸漸地一個新的憂慮出現了,随着洋縣朱鹮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一區域的環境承載量已相對飽和。
野外搶救回來的朱鹮,除了意外受傷的以外,有些朱鹮竟然是因為無法覓到食,饑餓無力這種狀況,一時讓朱鹮保護工作者陷入了新的困境。
人鳥共生
在洋縣華陽鎮,一個特别的項目“鹮田一分”,促進着朱鹮與人的共生關系。
這裡大面積種植有機稻田給朱鹮覓食,平衡農民的收益與朱鹮生态環境的改善。
當地居民 白闖成
為什麼叫“鹮田一分”,它就是每一畝土地,給朱鹮留出來一分作為口糧田,也就是供朱鹮在裡面覓食、活動,這對我們這的環境、土壤都還有很大的改善,再一個就是保護朱鹮,人和朱鹮共同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
陝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路寶忠
可以說這是對一個區域來說,不僅僅是保護了一個物種,更重要的就是推進了這種綠色有機産業的發展。大家認識到保護朱鹮和保護生态這種雙赢的作用。
為了給朱鹮一個有利于繁衍生息的健康環境,這裡的人們放棄了高速發展和規模化高産的農業模式,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田野裡施放有機肥,拒絕使用農藥。
幾十年後,洋縣的人們驚喜地發現,他們不僅擁有了世界最珍稀的鳥兒朱鹮,也同時擁有了令人羨慕的肥沃的有機農田。
在洋縣,朱鹮對當地人的生活生産早已影響深遠,更和當地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朱鹮發現人 劉蔭增
希望我們把朱鹮保護,開始是我們自然保護,也就物種拯救,提高到文化層面上來。讓朱鹮真正的回到老百姓,讓老百姓去保護它,一定要融合了文化以後這個物種才能長期保護下去。
朱鹮保護40餘載,生态環境逐漸得以修複。野生朱鹮的數量,也從7隻發展到7000餘隻,擺脫了朱鹮種群極度瀕危的狀态。
山川、田地、河流、鄉村、城市,朱鹮飛翔的身影已是随處可見。人類為朱鹮護佑出一片生态樂園,朱鹮也在回饋着人們的生活生産。
專家們認為,保護朱鹮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它們回歸大自然,重現種群的曆史分布地。2007年,為了防止朱鹮種群過度集中,中國決定對朱鹮進行易地保護。
以洋縣為中心,向各地釋放朱鹮籠養個體,先後在陝西甯陝、陝西千陽、浙江德清等地建立了朱鹮的野化放飛基地。搬到新環境中的朱鹮發展如何?朱鹮種群的往日輝煌能夠順利恢複嗎?
紀錄大時代 最新播出時間
鳳凰衛視中文台 16:30
8月14日至15日 《朱鹮記》
兩集連播,敬請觀看
來源:洋縣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