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的盡頭是…
- 1 -
前面有兩條新聞值得說一說。
一條是新東方直播爆火,英語名師淚灑直播間,直言雖然現在成了,但還是懷念課堂,希望之前離開的老師們能回來。
一條是上海化工廠火災,外賣小哥呼喊讓大家撤離,後來采訪才知道他是學化工的,35歲,之前做過民企副總,現在送外賣順便傳播正能量。
他們兩個其實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失業再就業。
一個是教培行業改行,一個是民營企業辭職,說起來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以教培遊戲等為代表的互聯網行業,整頓之後也開始了裁員的節奏,不少大廠都裁員三分之一。
以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國進民退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遊等行業為代表的中小民企,這些年也一直是慘淡經營,裁員更是家常便飯。
所以,基于此我們不妨來讨論一下,如果突然失業了,能有哪些出路?
- 2 -
先說年輕人。
很多人後知後覺了,失業才知道體制的好處,肯定是轉過頭來考編制。
雖說現在經濟下行,就業不好,體制外裁員,體制内隻是降薪,還是有區别的。
如果更年輕一點,覺得普通學曆考公太卷了,還可以走曲線救國的道路,先考研再考公。
你看現在貧困縣都快被名校研究生擠滿了,其實就是這種先考研再考公的曲線救國的思路,當然這裡的花頭我們之前說了,這些人基本本科都是普通院校,專業也都是天坑專業,擺明了就是為了卷編制的。
這種不就業家裡蹲考研考公的現象還專門創造一個新名詞:慢就業。
今年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已經達到15.9%了,他們和失業轉而考研考編的人狹路相逢,競争激烈啊。
不想或者覺得考試沒有優勢的年輕人,失業之後可能會選擇靈活就業。
靈活就業有很多種,我想大多數人會從事自媒體。
為什麼呢?
因為自媒體相對輕松一點,更重要的是自媒體做起來需要時間,比如做直播,前期肯定沒人看,做個半年一年都沒有收入是很正常的。
中年人就做不了,因為要養家,年輕人有父母養着,所以有試錯的條件和時間。
當然,現在自媒體的紅利期也過去了,連下沉用戶都見頂了,想要紅太難了,有人說新東方不是紅了嗎。
我說大家還是太天真了,新東方紅除了他的雙語模式,有個好故事,其實更重要的是D音網紅斷檔了,羅永浩正式告别直播,D音也有流量危機,所以順勢給新東方流量加持,一炮而紅,不然幾天1500萬漲粉,自然傳播怎麼可能達到。
換句話說,如果年輕人做自媒體沒成,估計還是要找個班去上班。
對于家裡無法養他們一兩年的年輕人來說,除了送外賣,我也不知道還有什麼好出路了,比較難。
- 3 -
再來說下中年人。
中年人失業,除了經濟環境不行,主要問題還在于自身,把平台的能力當成自己的能力,沒有打造獨一無二的價值,性價比和幹勁又比不了年輕人,結局自然是被裁。
所以,做好職業規劃很重要,能利用現有的崗位、人脈和資源,熟悉上下遊,打造自己的獨特價值,特殊的資源渠道、核心的技術能力…..不管是創業還是跳槽,都能風生水起。
當然,這樣的人還是少數,真有這樣的能力,也不會失業。
中年失業的,基本上都是沒能做好職業規劃的人,出路有哪些呢?
首先想的肯定是求職。
但其實是很難的,現實中看到好多中年人在星巴克假裝上班(參考頭圖),有的人一呆就是幾個月沒找到下家,上班時間就過來點一杯茶,自己續杯到下班回家,估計家裡人都不知道失業的事,男人真的什麼事都自己扛啊。
找不到同等待遇的崗位,又放不下面子去年輕人手下當差,于是很多中年人就走上了創業的不歸路。
你想想看,2016-2017年創業大潮,說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人反對吧,遍地都是錢,擡頭就是投資人,那時候都沒有幾個人創業成功的,現在這個環境,創業的不是愣頭青就是真的猛士。
想一想,中間階層其實沒有什麼消費能力了,創業要不走下沉市場,估計很多人沒興趣也不懂,要麼走高端市場,門檻又太高,那還創什麼業。
求職和創業都行不通,而中年人的弊端在于現金流壓力大。
上面說了,年輕人可以有父母養着,但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時刻需要錢,怎麼辦?
跑滴滴。
中年人的好處在于有點積累,車總歸還是有一輛的,油門一加能見到錢,不然和年輕人拼體力送外賣,真沒什麼優勢。
但問題在于,一旦跑上滴滴,離開之前的圈子和行業,人走茶涼,本來隻是想跑滴滴緩一陣的,最後可能就一直開下去了。
這麼看起來,中年人其實更難,年輕人起碼有時間、有機會,中年人像中流擊水,不進則退。
- 4 -
結語
說了這麼多出路,感覺還是有點悲觀的。
就像有人說的:
職業的盡頭不是考編就是滴滴和外賣。
一個不創造經濟效益,一個是低水平的體力勞動,這麼下去真的好嗎?
中間部分哪裡去了?
創造經濟效益,帶動消費需求的崗位,民營企業,服務産業的崗位,都到哪裡去了?
希望它們早日恢複。
就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