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蜂
“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沖上熱搜!
據多名網友反映,他們收到“花呗服務升級”提示,顯示用戶需要簽署《個人征信查詢報送授權書》。花呗方面回應稱,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花呗的相關信息會逐步納入征信系統。
征信記錄不是越空白越好,内容詳實、信用良好的報告,非但不會影響房貸、車貸、出行、就業等,而且能夠讓金融機構充分了解用戶的信用水平,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
因此,花呗接入征信是一件好事,那麼,為什麼有些網友會産生不适呢?
梳理對花呗征信有疑慮的人群,有許多屬于“征信小白”,有的使用花呗就是為了圖個方便。但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很難從銀行拿到授信額度,但又有很強的消費欲望,對網絡貸款有依賴性。他們普遍了解征信是什麼,但又不想背負太多代價,所以對征信有深深的恐懼。
但從消費金融角度來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條、任性付等産品,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功能,消費者支付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所以和銀行發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區别。
但長期以來,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遊離在監管之外,通過各類消費場景營銷貸款、肆意授信,誘導人們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累積了金融安全風險。有的金融産品約束力有限,逾期成本比較低,出現違約之後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現象。
因此,花呗等金融産品納入征信地圖,表現上是個人征信系統越來越全面,實質是“網絡小貸”變成了“消費金融”,“無證駕駛”變成了“持牌經營”,背後是對待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姿态越來越審慎,在金融安全問題上更要求和傳統金融機構一視同仁,堅決防止監管套利。
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不是為了遏制創新,而是鼓勵和保護真正有價值的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相信廣大互聯網企業也能夠正确認識行業監管與自身發展的關系,将監管要求内化到企業經營管理中,更好走在規範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作者】 王慶峰
南方評論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