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如果不控制,會嚴重到什麼程度?最近剛剛做完手術的李先生用親身經曆告訴你:腳上會長“石頭”,且痛不欲生。
因為常年飲酒、愛吃肉,李先生很早就得了痛風,最近一兩年,他的雙腳拇趾關節周圍鼓起了雞蛋大的包,又腫又痛,走路都困難。醫生說,這叫痛風石。
愛吃肉、好喝酒 20多歲就痛風
李先生是銀川人,和很多西北人一樣,他喜歡吃牛羊肉,也喜歡喝酒。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從20來歲開始,他幾乎天天都要抿幾口酒解饞,痛風也是在那個時候找上了他。
第一次發病時,他的大腳趾莫名紅腫,疼得厲害,到醫院就診時,醫生明确診斷為痛風,正處于急性發作期。當時醫生為他開了塗抹的藥物,抹上就見效,因此他就沒把這病當回事,照樣随自己心意吃喝,沒想到痛風從此“賴”在了身上。“銀川人嘛,一到夏天就是燒烤配啤酒,羊肉串、羊頭肉、羊脖子,羊雜、扇貝海鮮,自己不知道忌口,酒也随着性子喝,慢慢地痛風發作就越來越頻繁了。”李先生說。
剛開始幾個月到半年發作一次,到了30多歲時,差不多一周就發作一次。醫生叮囑之後,李先生開始控制飲酒,不敢天天喝了。但那個時候正值壯年,有時候忍不住口腹之欲,還是會吃肉,偶爾喝點酒。
從2012年開始,李先生雙腳變形,大腳趾關節周圍慢慢鼓了起來,似乎裡面有什麼東西不斷增生,形成雞蛋大的鼓包,又紅又腫,而且疼痛難忍,還伴随發麻。如今,年過五旬的他雙腳已經不能正常踩地,走路變成了痛苦的折磨。
雙腳長出雞蛋大的痛風石 醫生做手術取出
3月21日,李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甯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西夏分院就診。骨科副主任醫師宋強接診後,發現患者腳趾關節處的皮膚被撐得特别薄,幾乎透明,肉眼就能看見皮膚裡面的白色物質。
宋強為他安排了尿酸檢測,結果顯示患者的尿酸值達到 500多單位,而健康男性的尿酸值應該在420以下,初步判斷為痛風性關節炎。除此之外,還查了雙腳的雙源CT,發現雙腳大拇趾的關節處有大量綠色物質析出,醫生稱之為痛風石。正是這些石頭刺激腳趾,讓患者疼痛。
如何解決?趕在腳趾皮膚被撐破之前,盡快做手術,把痛風石取出來。
3月23日,宋強為李先生安排了手術。雖然已經做過很多類似的手術了,切開李先生的患處時,宋強還是吃了一驚:石頭特别多,呈白漿狀,把整個腳趾及周圍全部厚厚地裹了一圈。在保留神經、血管、肌腱等重要組織的情況下,宋強仔仔細細剝離痛風石,盡量把它們清除幹淨,然後縫合了傷口。宋強表示,少量無法清理的痛風石殘餘并不影響療效,随着後續的治療,會被慢慢吸收掉。
手術結束後,李先生非常滿意,雙腳的疼痛大為緩解,鼓鼓的大石頭沒有了,腳趾的外觀也恢複了很多。但由于腳部神經受壓迫時間過長,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恢複,術後腳依然有點麻木。宋強說,外科手術取出痛風石隻是治療的第一步,後面還需要到内科接受進一步的藥物治療,以及嚴格控制飲食。
痛風是吃出來的病 牛羊肉、動物内髒、海鮮都是痛風套餐
像李先生這樣的痛風患者,宋強在坐診時經常遇到,幾乎占到骨科足踝疾病患者的1/10。這種病男性多發,就診患者中男女比例約15:1。“從門診接診情況看,發病人群的年齡跨度比較大,從十五六歲的青少年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都有。”宋強說。
人為什麼會得痛風?宋強解釋說,與飲食有關,可以說,痛風是吃出來的病。一個人如果長期飲酒、喜歡吃高嘌呤的食物,比如甯夏人喜歡吃的牛羊肉、羊雜、動物的内髒、海鮮(尤其帶殼的海鮮)等,這些食物進入體内,所含的嘌呤代謝之後會産生尿酸,一旦尿酸過量,堆積在體内,就會變成尿酸鹽,在關節和肌腱的周圍析出,引起關節疼痛,嚴重的就會形成痛風石。正所謂吃吃喝喝一時爽,痛風發作悔斷腸。
痛風石一般會優先聚集在小關節周圍,以腳趾最為常見。很多患者就診時的主要症狀就是腳趾紅、腫、熱、痛。有些患者半夜會突然疼醒,他們這樣描述症狀:就像小刀在割自己的肉或刮骨頭,疼到無法忍受。除了腳趾之外,手指、雙側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髋關節等關節處都有可能析出痛風石。
青少年得痛風通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飲食,二是遺傳。十幾歲的痛風患者大多體型比較肥胖,他們往往喜歡吃甜食,愛喝含糖飲料,殊不知蛋糕之類的甜食也會産生大量的嘌呤。青少年患者還要查一下家族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如果是痛風病人,那麼孩子痛風可能會有遺傳因素。
如何預防痛風?宋強說,首先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包括牛羊肉、豆制品、動物内髒、貝殼海鮮等。已經确診痛風或者查出高尿酸血症的病人,要遠離這些高嘌呤的食物,同時控制血壓血糖,因為高血壓、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也會影響嘌呤的代謝,互相加重病情。其次是戒酒、戒煙。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多吃蔬菜和水果。(記者 沈亞婷)
來源: 甯夏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