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标志一個人家族系統的血緣符号,是中國人永遠割舍不掉的家族情懷。
“趙錢孫李”中蘊含着曆史密碼,
“周吳鄭王”裡隐藏着文化玄機。
[姓氏來源]
楊姓的來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為唐侯。又唐地臨晉水,因而稱晉國。春秋時期,晉國内亂,晉武公滅瑉侯統一晉國。 長子晉獻公滅包括楊國在内的周圍諸小國。後晉獻公封其二弟伯僑領地于楊,以地取姓為楊姓。伯僑遂為楊氏得姓始祖。
其二:出自賜姓。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又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因其父的功績而被賜予皇室姓氏。
其三: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時期,實行漢化政策,将原莫胡盧氏改漢字單姓,為楊姓。
其四:出自他姓改姓。據載,廣東梅州有楊氏,原為林姓。
(郡望堂号 )
楊姓郡望主要有弘農郡、天水郡、河内郡。
弘農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曾一再改名恒農郡。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移治上邦(今甘肅天水市)。
河内郡:楚漢時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湖南沁陽)。此支楊氏,其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将領楊苞。
楊姓的堂号較多,主要有“四知”、“清白”、 “銜善堂” 等,其中以“四知堂”最為著名。
(繁衍變遷)
楊姓發源于山西,春秋時期,楊國被晉國所滅,楊國子孫向西遷移,陝西、河南等地都有楊姓人的分布。春秋戰國時,有部分楊姓人已經遷至湖北等地,并進一步向東南方向遷至江西地區。另有一支楊姓人從山西向江蘇、安徽等地區遷徙。秦漢時期,楊姓人就已經散布在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楊姓人繼續向江南地區遷移。唐朝時,朝鮮半島已經有了楊姓氏族的分布。及至宋朝時,楊姓已經以福建為中心,遍及江南各地。元朝末期以後,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楊姓陸續向海外移民,主要遷至東南亞各國。楊姓在當代中國人口排行中排位第六。
(曆史名人)
楊修:字德祖,東漢末期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以學識淵博而著稱。代表作為《答臨淄侯箋》、《神女賦》、《(孔雀賦》 等。
楊堅:即隋文帝,隋朝的開國皇帝。
楊玉環:即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業:北宋名将,又叫楊繼業。抗擊契丹的戰鬥中骁勇善戰,與兒孫楊延明和楊文廣等并稱為“楊家将”。
楊萬裡:字廷秀,南宋時期著名詩人,與範成大、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他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至今被人吟詠傳唱。
楊炯:弘農華陰人,初唐四傑排名第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傑”。其詩尤以描寫軍事題材的邊塞詩影響最大,有《楊炯集》傳世。
- 是不是沒想到楊姓還有這多的曆史講究知識,哈哈哈歡迎關注,各位看觀還想聽什麼姓的曆史故事,留言讓我慢慢叙來。至于上期節目講解的是李姓,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了解一下,十分感謝關注,有不足的地方請指出,餘十分感謝。
最近這段時間專門開百家姓系列,歡迎關注了解自已的姓氏由來哦。
本文文獻來自《中華姓氏全書》
曆史冷知識
【什麼,古代剩女不結婚竟然要罰款!】
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有女兒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還沒有嫁人,罰款600錢;唐代對于男子二十歲以上,女孩十五歲以上還沒有配對結婚的也要處罰。宋仁宗時期讓男子十五歲娶,女子十三歲嫁;明太祖規定男子十六歲而娶,女子十四歲而嫁,到了法定年齡不嫁人的女子,也是要罰款的。
【古人如何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
外面白雪皚皚,北方人穿着短袖短褲在家裡蹦鞑;瑟瑟發抖的南方人靠着空調、電熱毯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自己的溫暖。但在沒有過冬神器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如此嚴寒的冬季呢?
1.火塘。又稱“火坑”,是最古老的一種取暖方式,中國偏遠地區至今還有少數民族使用。
2.火牆。始于秦漢時期,其主要原理類似于現代北方部分地區的“炕”,将宮殿的牆壁或者浴室壁砌成空心的,薪柴形成的熱氣通過牆體,室内就溫暖了。
3.椒房。漢朝時期,人們認為花椒是可以禦寒的,于是皇宮中将花椒碾碎成泥塗抹在牆壁上制成保溫層,再在牆上地上鋪上毛毯,挂上羽帳,這樣冬天就不會感到寒冷。
4.手爐。古代版暖寶寶,一般是由銅錫材料制成,裡面放人木炭可以持久地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