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都知道,明朝時期,在明帝國的北方有兩大族群,一個叫鞑靼,一個叫瓦剌,兩者都屬于廣義的蒙古人,都是出自北元。本來都是一家人,怎麼會分成兩大塊呢?
這還要從朱元璋對北元堅持不懈的軍事行動說起。
洪武一朝,先後十三次對北元用兵,史稱“明太祖北征”,打得蒙古人在廣袤的蒙古高原到處跑。跑得分散了,大一點的團夥就自立山頭了。當時這些“大一點的團夥”,就是瓦剌、鞑靼和兀良哈。
所謂“鞑靼”,是明朝對“東部蒙古”的統稱,即清朝的喀爾喀蒙古(今外蒙古)和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其實呢,人家自己稱呼自己為“蒙古”,但是明朝推翻的是蒙古人的元政權,感覺北逃的這撥殘兵敗将不配叫“蒙古”,就給人家命名為“鞑靼”,即“鞑虜”之意。
相對的,“瓦剌”就是“西部蒙古”的統稱,清朝稱之為“衛拉特蒙古”。瓦剌與鞑靼之間無固定疆界,誰強大了占的地方就多點,大部分時間以圖中藍線為分界線。
最後這個“兀良哈”,在清朝被稱為“烏梁海”。他們自稱東巴,分布在唐努山、阿爾泰山和薩彥嶺之間,分為三部分,即: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和阿爾泰淖爾烏梁海。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自然而然會想到朱棣時期的“兀良哈三衛”,即“朵顔三衛”。這裡我要解釋下,這是個誤會。朱棣的朵顔三衛,是正經的蒙古人,他們的分布範圍在今天的松花江、嫩江流域。而這裡的兀良哈,則是突厥人,兩者屬于同名的不同部族。
2、說起瓦良格呢,大家都會想起咱們的航母。其實呢,蘇聯人當初将其命名為瓦良格,并不是為了紀念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所謂的瓦良格,即“維京”,就是維京海盜那個維京,屬于日耳曼人。
早期的俄羅斯人,那是相當悲慘的。他們以零散村落的方式,沿河分布在今天的東歐平原上。氣候寒冷,不适宜種地,生活相當貧寒。
還好,他們這裡有三種值錢的土特産,即:琥珀、皮毛和女人。
當然,哪裡有值錢的東西,哪裡就不缺強盜。在當時,這些特産被北歐維京人,即斯拉夫人所說的“瓦良格人”看上了。他們自波羅的海沿河流逆流而上,打劫這些大大小小的村落,搶錢、搶東西、搶女人。再把這些東西南運,賣給東羅馬帝國,換取高額報酬。然後他們再買些糧食、日用品,高價再賣給斯拉夫人。
這些商品中,斯拉夫的妹子飽受好評,後來接班幹的土耳其帝國、欽察汗國、金帳汗國也沒少買,或是搶。
土耳其人買賣烏克蘭妹子,所以你知道他們為什麼後來打了幾百年了嗎?
當地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斯拉夫村落頭領一合計,瓦良格人是真牛啊。自己守着這麼多寶貝,也不知道怎麼賣,人家卻能換到錢和糧食。這樣與其麻煩人家搶,自己還得不到好處,不如直接雇人家當老大,我們定期交稅,還能淘換點日用品,雙方都省卻很多麻煩。
于是,他們就推選瓦良格人留裡克為老大,建立了留裡克王朝,公元882年開始定都于基輔,故又稱基輔羅斯,此為俄羅斯史上第一個王朝。
先這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