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1 頸椎與頭顱的連接
頸椎位于脊柱的最上段,并與顱骨相連,由七塊不規則的椎骨構成。
頸椎的發育始于胚芽期,進入軟骨期後形成七個軟骨性椎骨。椎體和椎弓的形成較早,棘突、橫突、關節突的形成相對滞後。
第一周~第十周時,骨化中心首先出現在頸椎,促使軟骨向骨轉變。
一歲時,椎弓的骨化中心在後方融合。
三歲時,椎體和椎弓完全融合。三歲前,嬰兒的頸椎非常脆弱,一旦受損極易導緻頸椎畸形。
六歲時,全脊柱的椎弓和椎體完成融合。頸椎的下一級骨化中心出現在棘突、橫突尖和椎體上下緣,直到二十五歲之前才消失。
專家提示:
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體育鍛煉中,家長一定要做好脊柱的防護,避免不良姿勢和外傷導緻脊柱病變。
二、頸椎曲度的形成
圖1-1-2 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頸椎的生理曲度:
在頸椎X線的側位片上,沿樞椎的齒狀突後緣最高點與第七頸椎後下緣作一直線,将頸椎椎體後緣連一弧線。直線與弧線之間最寬處的距離正常值為12mm±5mm。
新生兒的脊柱特别柔軟,沒有固定的彎曲。嬰兒時期的擡頭和爬行訓練,對頸椎曲度的形成至關重要。
随着幼兒的發育,頸椎後方的肌群數量和發達程度,顯著優于頸椎前方的肌群。由于頭顱重力對頸椎的影響,使頸椎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弧度。又因為頸椎前方肌群的拮抗牽拉,所以頸椎的曲度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内。
專家提示:
圖1-1-3 頸椎弓弦效應好比弓箭
頸椎骨性結構如“弓”,後方肌肉群如“弦”。肌肉弦緊張收縮,則拉動骨性弓,完成脊柱的屈伸運動。長期不正确的姿勢,會增加頸椎的“弓弦效應”,打破正常的力學平衡,從而導緻頸椎肌肉和骨性結構病變。
内容來源《每天五分鐘 遠離頸椎病》
下期精彩内容預告:
認識頸椎結構之頸椎的骨性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