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什麼時候開館?來源:【深圳商報-讀創】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什麼時候開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什麼時候開館
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适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向公衆開放之際,由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霁翔撰寫的《人居香港:活化曆史建築》一書日前出版。本書回顧了香港曆史建築保護的曆程,着重介紹了“活化曆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創新成就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籌建始末。其中既有對香港城市規劃的解讀,又以近百個曆史建築為線索,講述了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的香港經驗和香港故事,是一部文博視角下的香港城市百科全書。
《人居香港:活化曆史建築》
單霁翔 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2年3月
單霁翔表示,博物館是城市記憶的守護者,是城市曆史的收藏者,細細描摹着城市生活的文化脈絡。香港是一個擁有多樣文化的城市,締造出多元豐富的城市生活。從昔日古樸漁村,到今天作為國際化大都會,香港就如滿載曆史和豐富文化遺産的寶庫,其文化的肌理脈絡散落在香港島、九龍、新界各區,儲藏在一座座博物館裡。曾頂着“文化的沙漠”帽子的香港,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呈現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使香港的博物館文化,不僅肩負起展示傳統文化的重任,更以包羅萬象的文化氣息,荟萃城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單霁翔認為,實際上,博物館的存在不僅清晰了香港的曆史脈絡,更為民衆提供了集體回憶的空間,也為每位觀衆安排了一場場面向未來的想象之旅。特别是近年來,為了使市民重視香港曆史古迹,通過“活化曆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實施,以法定古迹和曆史建築保育和活化而成的博物館、文化館相繼落成。全港700多萬市民有超過一半人次,在一年中參觀過博物館,香港的博物館普及度可見一斑。
單霁翔坦言,他一貫主物館之間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員交流等諸多好處,共同集中力量服務于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在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博物館界長期密切合作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與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雙方都希望利用彼此的優勢,在展覽、研究及教育領域上進一步加強合作。
“一座國際大都會沒有世界級的博物館,自然少了幾分深邃與厚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無疑是香港文化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将有利于香港成為國際文化都會的願景,也有利于故宮博物院走向國際、走向大衆生活……”單霁翔說。
2015年9月,單霁翔與時任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北京的會面讨論中,探讨了在香港興建一所永久性展示故宮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博物館的可行性。“經過七年的論證、籌備、建設,2022年7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将迎來開放,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盛事。”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籌建前後,單霁翔也因工作原因多次赴香港,其間考察了多座博物館,與同行交流、促成合作,對香港博物館事業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他看來,香港擁有50多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館,豐富多彩的博物館文化活動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的博物館,除香港曆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科學館、香港海防博物館等幾座大型博物館外,規模較小的還有茶具文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以及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等,涵蓋藝術、曆史、考古、民俗、軍事、科學、天文、交通等多個範疇,為大衆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
香港作為國際級城市,博物館的持續發展,為市民和訪客源源不斷地提供文化營養。為此,香港的各博物館均采用三管齊下的文化傳播方針:一是舉辦普及性的講座、工作坊、工藝班、參觀古迹和自然保護區、觀測星空等活動,以提升市民對藝術、曆史、科學及天文的興趣,增加觀衆,特别是青少年的相關知識;二是結合中國曆史、美術、科學教學,舉辦教師培訓班,同時培養學生對學習上述學科的興趣;三是與高等院校合辦不同專題的學術研讨會,以此深化博物館相關各學科的研究。
單霁翔說,香港博物館最突出的特色是小而多元,布局廣泛。在香港的50多個博物館裡,其中約半數由特區政府營運。與此同時,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為鼓勵市民多走進博物館,參與相關文化活動,不僅将大部分的公共博物館向公衆免費開放,更推出各式各樣的優惠活動。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文化推廣,各博物館也開始讓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等活動内容,走進了以往偏重精緻文化的博物館。一些博物館“舊館換新顔”的舉措,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審讀:孫世建
本文來自【深圳商報-讀創】,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