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D對産品開發的重要性無需多費筆墨,但PM們經常遇到一個尴尬,“寫多了大家未必都會看;寫少了又怕别人不懂。”實際上,PRD的問題不在于如何寫而在于讓團隊能夠理解業務,以及開發過程中如何被傳遞與執行。
關于PRD的幾個建議
1、PRD有且隻有一個目的,描述清楚要做什麼,怎麼做,并保證團隊的及時同步;
2、對一份PRD來說,沒有什麼比可讀性還重要的事情了。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輸出WORD版本的PRD,WORD版本的PRD文檔會随着内容的增長可讀性直線下滑,原因在于WORD更善于線性描述;
3、不要列“需求格子”,任何一個功能方案不要再用傳統的軟件工程師法來描述“前置條件”、“狀态機”、“輸入”、“輸出”這種格式來框定需求,它會使得産品的功能僅僅是功能,這是給産品帶來風險的一個引子;
4、讓你的PRD隻有一份是個不錯的嘗試,文檔多了,除了增加管理成本之外,就是讓人不知道從哪裡去找想要的東西;
5、程序猿并不是害怕産品經理變更需求,而是害怕産品經理自己沒有想清楚,給出的産品方案難以自圓其說,反複修改而又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6、讓團隊的每個人都參與進來,發揮程序猿的主觀能動性,認真聽取來自技術、設計、測試端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建議,善用并适當采納這些建議,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會簡單很多;
7、放松一點,保持頭腦清醒,激活你的團隊,讓成員給你反饋。
以上,供你參考。
PRD内容架構
現在出發,我們的目的是讓你的PRD相對輕便,别人願意看,自己也不太“痛苦糾結”。
- 文檔導航:讓你的團隊成員知道怎麼看,盡可能一份文檔描述清楚而又完整;
- 版本摘要:讓你的團隊成員明白為什麼做;
- 變更日志:讓你的團隊成員知道你“又做了什麼手腳”;
- 産品原則:通用性的規範,讓所有人都知道應該遵從什麼标準,什麼要求,做成什麼樣;
- 功能結構: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用圖來描述”你現在想從哪裡動刀子了,是要改動“個人資料”模塊還是訂單頁面;
- 關鍵流程:别什麼都畫一個圖,把核心的流程描述清楚即可;邏輯完整,你甯可缺少一些場景的邏輯,而不是連一個場景都講不清楚;
- 故事闆與原型:用場景化的語言描述某個功能是什麼,配合适當的例子,讓團隊成員真正理解這個場景下的用戶行為。
文檔導航
給PRD加一個導航系統,是為了清晰的引導團隊成員看快速找到他所關注的内容。
為什麼要有導航?
1、從這個導航結構,所有人都能一眼就明白這個版本的概貌,能清晰的知道要做什麼,也知道你又改了什麼,更重要的是,這個結構的第一步描述了整個版本為什麼要做的原因——需求的出處,以及産品的價值。
2、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弄一個小型的服務器,整個團隊其實隻需要通過浏覽器直接範圍這個地址即可。【一定要創造條件,避免産品原型,或RP文件,或壓縮包通過郵件、QQ、微信漫天飛的現象。】
産品經理有責任确保整個團隊隻有一個需求的輸入口——需求的及時同步,産品經理也需要确保流轉到下一個任何環節都是經過确認的版本。
版本摘要
版本定義與目的
在定義一個版本,編寫一份PRD的時候,整個團隊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這個版本為什麼要做,做了有什麼用。嘗試描述這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 為什麼要這個版本,是運營驅動還是産品驅動?
- 這個版本主要做了什麼,能為用戶帶來什麼?
- 做完這個版本,對産品的競争力能帶來什麼提升?
裡程碑計劃
很多公司,産品經理和項目經理是完全兩個不同的角色,通過彼此的協調配合共同來推進一個項目【叠代】。但在一些創業公司,或者相對小型一些的企業,産品經理&項目經理統稱為PM,有PM來統籌資源,推進進度,當然也包括産品需求。對這一類的産品經理而已,必須把控整個項目的進度。
在這種工作環境下,需要保證整個團隊(從上到下)對進度節點的一緻認可和知悉,并盡可能的嚴格按照計劃來執行。否則,極容易出現場面失控,一口又一口結結實實的鍋,會讓PM們吃不完兜着走。
具體到項目進度的編制、執行和控制,是另外一個話題,暫且略過。
其他
摘要都可以起到一個極好的歸納作用,引領整個團隊正确的理解項目。視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産品(業務)類型,版本的摘要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如果是乙方的項目,則還可以把項目架構,溝通機制都作為一個摘要來傳遞。
一個建議是,盡可能的把文檔歸攏,而不是完全依賴郵件滿天飛。
變更日志
最善變的,不是你的女朋友,而是“需求”。
所有應對和管理需求變更的“奇淫技巧”,首先要的是能夠從心理上有所準備,能夠擺正心态正确面對需求的變更,然後才是通過恰當的手段管理需求變更——不要想着去控制變更,一字之差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需求變更帶來的困境
- 額外的開銷
- 項目的延期
- 團隊士氣低落
- 質量失控
應對需求變更的建議
(1)通過角色扮演來挖掘需求
這個鍋,産品經理得徹底背起來。需求的頻繁變動,往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需求與用戶的真實場景相背離,産品經理直接套用了用(ling)戶(dao)們(men)的“解決方案”演變為功能需求,導緻在整個功能的設計階段,流程梳理環節越走越遠而往往不能夠自知,鑒于此,産品經理一定要學會如何扮演角色,倒推場景下的用戶行為。隻有在這個階段,把自己演變為“小白”才可能真正發現和理解用戶——秀一場cosplay吧。
(2)借助團隊的力量驗證需求
不要維護自己的方案,你的方案第一次拿出給到設計師、程序猿的時候,就是為了讓他們來給你找出問題,在第一次需求評審的時候,盡可能的傾聽來自團隊的聲音,你應該把第一次需求評審會議改為“需求表演會”。産品經理應該要理解,隻要在越早期的時候,被研發質疑,然後再通過需求驗證,才能讓團隊感受到這些團隊的力量,你應該讓你的團隊協助你,而不是讓他們按照你的方案來執行。
(3)保持需求的唯一出口
這是一個重大的災難。需求多端發起,特别是甲乙方的項目,涉及的幹系人過多,以及跨部門協作的時候,每個人都在發表聲音,從而導緻局面徹底失控。這就是為什麼建議在一份PRD的開頭明确一個協同規則的根本原因,把它作為項目的頭等大事,寫在最首要的位置,時刻同步給到每一個人。産品經理應該盡可能的建立一種“隻有PM确認的工作才付諸行動”的氛圍。
(4)保持持續性更新
需求變更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需求沒有及時同步,任何一個小的變更,一定要随時同步到整個團隊,它除了影響研發之外,還包括設計、測試團隊,以及後續的運營團隊。
所有的關于需求變更技法,都是在補救你此前捅過的婁子和埋下的雷。不要奢望能躲避需求變更,而是要引導和管理在合适的範圍内。
不要害怕變更,畢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産品原則
産品經理應該盡早制定一份産品的基本原則,什麼能做,什麼不做。當然,這裡可以完整的描述從體驗角度需要遵從的基本規範。
這裡沒有太多的建議和參考,你的産品原則,既可以是戰略性的,也可以是産品功能性的,可以大到決定産品方向,可以小到顔色字體。
制定産品規範(原則)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産品的體驗一緻性。更重要的是,保護你的産品不出現意外。産品經理應該盡可能的從多維度制定規則,但不要過于複雜。越是方向上的東西越是要簡單。例如微信,如果傾向于發信者的立場,在後續的版本過程中更多的維護發信者的體驗;如果是傾向于收信者的立場,則一定在保障發信者的體驗。
任何産品都很難照顧到産品的所有角色,必須明确産品的側重點是什麼。
功能架構
想象一棟樓,你能看到有地基、柱子、橫梁、牆面、屋頂,這個樓之所以不會輕易垮塌,就是因為這些部件構建了一種穩固的結構——物理架構。你一定很快就能想象得到,房子要能适合居住,就得有進排水(系統),得有電力供應(系統)等等,這就從邏輯層來構建一棟樓的結構。
從這樣一個粗糙的描述裡面,你應該能夠理解,所謂架構,就是把各個部件進行歸納彙總,提煉抽象,并通過适當的鍊接方式打造成一個穩定的形狀,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在你面對一個産品/一個需求的時候,應該能在腦海裡勾畫出模型,什麼東西是4個桌腿,什麼東西是一個桌面,4條腿和一個桌面如何共同構建和支撐這個業務的穩定運行。
通常情況下,一份PRD中,隻需從物理結構層詳盡的描述“功能結構”即可。實際情況是,有的情況下,你并不需要畫一個結構圖,因為産品的結構可能已經千年不變了,這個版本也可能僅僅是修複一些問題,甚至隻是把方形的用戶頭像改成圓形——因為你的老闆覺得好看。
産品架構不僅是能支撐當下的業務,也要能具備适度的擴展性和容錯性。
關鍵流程
越是複雜的系統,越是推薦把流程圖做一個目錄,不但是引導閱讀者,而是檢查遺漏的方法。同時,産品經理在繪制流程圖的時候,盡可能的遵從通用的規範,并養成養好的習慣。好的流程圖,可以快速讓整個團隊熟悉理解業務,并優化業務。
梳理業務流程的步驟,估計沒有多少經驗的産品經理們都能想象得到,先要去調研,然後畫成圖,在這個過程裡面會有确認,完善的工作。調研的過程是為了解決who,what,why,how,以及where的問題:誰,在什麼情況下,做了什麼事情,這個事情需要什麼前置條件,又輸出了什麼,這個事情在哪裡完成的?
但這極可能陷入形式主義性質的錯誤,這種調研僅僅是在知道“用戶現在怎麼做?”最後極可能得出一個流水式的糊塗賬。産品經理需要的是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不這麼做?
流程的基本意思是指水流的路程,也就是工作進行中的次序或順序的布置和安排,由兩個及以上的業務步驟,完成一個完整的業務行為的過程。對一項業務來說,從它的輸入到最終的結果,理論上來說就是一張流程圖就可以畫完整,但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沒有多少人可以一口氣看完一張橫跨多個業務角色、多個業務部門的流程圖後,能有一個全局的概念。這種形式的流程圖,會讓人陷入一種不可收拾的泥潭中。産品經理不僅僅是要知道每個環節的流程,更要理解整個業務的體系,并協助團隊成員從全局來理解業務邏輯。你需要把業務的核心剝離得出來,抽象出多個可以支撐業務的關鍵支點。隻有先搭建了一個好的戲台,人物角色才能夠全面鋪開。在你的腦海中想象一串葡萄的樣子,你的業務流程圖也應該是這樣,一條主線若個支線無數節點。
每一項業務通常都能找到它的關鍵支撐點,比如O2O項目,我們可以抽象歸類出“受理、派單、接單、回單、回訪”5個業務動作,通過這5個基本的業務動作,能夠讓整套系統流轉不同的業務單據,能夠支撐多個的業務角色,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讓流程跟着單據走,不能演變出新增/删減一份單據都需要重新定義、修改流程的局面。
實際上,你應該發現,對産品經理而言,是先有業務,再做框架,然後是功能,最後是過程。一定要避免直接操刀把一個産品拆分成多少個模塊,模塊多少頁面,頁面内是什麼按鈕。
故事闆與原型
所謂的用戶故事,就是描述用戶想要實現的功能,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誰想要幹嘛”。
産品經理們的PRD文檔會出現”寫了沒有人看“的尴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戶需求的描述方式。你寫了很多也足夠細緻,但讀文檔的人卻始終沒有辦法進入角色。過于技術化的描述讓人昏昏欲睡沒有思考的欲望,根本在于閱讀者不能通過角色置換想象一個用戶在幹嘛,要幹嘛,以及為什麼。
随着業務複雜性的提升,”需求清單“會變成像裹腳布一樣讓人不願意忍受。
根據用戶的業務場景寫成故事闆,而不是列出一張”需求清單“。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團隊能夠理解、認同為什麼要這個功能,以及用戶是怎麼做的,并引發團隊的思考。
産品經理描述的功能需求(故事闆),應該盡量用團隊可以理解的業務語言來描述,而不是描述諸如字段,存儲的技術語言。作為産品經理,必須把重心放在用戶所能理解的問題上。你解決的是用戶的問題,而不是程序猿們的問題。比如頁面響應速度這個問題,産品經理可以描述為“啟動頁3秒後自動跳轉到首頁”,而忽略“響應速度”本身是個什麼概念——原因在于你的用戶并不能理解你的響應速度,而你應該像你的用戶一樣思考問題。
故事闆并不是為了追求完整性,而在于它能夠被理解和有價值。所以,不太建議過于在意”故事闆怎麼描述“這個問題,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是問題。關鍵是場景覆蓋的程度,覆蓋越廣,适應性會更強,程度越深,可能用戶的體驗相對會更好一些。産品經理需要在不同的版本裡面權衡在什麼版本做什麼功能,二八法則可能是你很好的一個工具。
想辦法讓你的團隊在你的文檔裡面”看見“用戶的具體行為動作,在每個人的腦海中構建出一副生動的畫面,你的PRD才會有活力。
關于Axure
如果你考慮嘗試僅用Axure撰寫你的PRD,這幾條意見可能對你有用:
1、使用最新的Axure版本,Axure 8.1是最好的選擇;
2、使用内聯框架,可以讓你把整個原型串聯起來;
3、盡量多用母版,不僅提升了效率,母版還能夠協助你合理的解耦;
4、組合是個好東西,特别是Axure 8以後給了組合更多的屬性,你可以像用部件一樣使用組合;
5、動态面闆要學會,它能充分展示一些交互過程,也要慎重,過多的面闆降低了原型本身的協作,在早期的版本中,動态面闆還會明顯降低原型的流暢度;
6、掌握栅格系統;
7、Axure是個極好的工具,掌握它是應該的,把它耍得很酷,看你的工作量和時間;
8、保持清醒,不要炫技。
源文件下載
這不是一個完整的例子,隻是為了表達你可以考慮嘗試這種架構讓你的PRD更可讀,也便于管理。
如果你有更好的點子,可以直接回複評論告訴我。如果你覺得需要的話,可任意使用這個模闆。
作者:杜松,iamdusong,歡迎交流
本文由 @杜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