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對這套經濟政策寄予了極高期望,也下定巨大決心。他親自安排幾位核心閣員每人具體負責一個領域,自己則主推貨币政策,旨在解決經濟受通貨緊縮困擾而長期停滞的問題,意圖借此重振日本經濟
文|臧博
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是日本戰後出生的一代政治領導人,曾兩度擔任首相組閣。作為政治家,其身後免不了種種不同評判。“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作為其政治遺産之一,也再次引發人們關注和思考。
安倍推動并執行于2013年的一攬子經濟改革計劃,被媒體冠以“安倍經濟學”的名稱,一度引發熱議。這是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試圖重新激發經濟活力的又一次努力,也是新世紀以來日本最具雄心的經濟改革政策。許多經濟學界人士對這一問題展開過系統研究。本期書單無意對“安倍經濟學”作出評價,而是想通過一些代表性著作,追溯“安倍經濟學”的基本内容、思想源流,以及實踐過程。
“安倍經濟學”的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即質化量化寬松的貨币政策、機動财政政策,以及經濟成長戰略。它們也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三支利箭”。
安倍對這套經濟政策寄予了極高期望,也下定巨大決心。他親自安排幾位得力幹将每人具體負責一個領域,自己則主推貨币政策,旨在解決經濟受通貨緊縮困擾而長期停滞的問題,以重振日本經濟。為實現既定目标,他甚至強壓央行執行相關政策。此事在日本銀行前行長白川方明的回憶錄中也能找到端倪。
白川在《動蕩時代》中回憶,面對安倍提出的大膽的寬松貨币政策,他曾經曆過“極度痛苦的權衡”。他甚至在這本回憶錄中明确回應了“央行批判派”的說辭,即“失去的20年”是由于央行沒有迅速采取大膽政策舉措。他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很多國家就采取這樣的對策,結果同樣陷入與日本類似的境況。最終白川以辭職結束了這場意見分歧,繼任者是與安倍觀點立場接近的黑田東彥。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各種政府投資計劃都未能實現既定目标,财政赤字卻不斷擴大,日本國民對政府投資多有批評,認為是浪費資金。在安倍推行其經濟改革時,形勢卻發生了變化。經曆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普通日本人更能接受政府投資用于災後重建,以及為未來災害做籌備。安倍順應民意推出了“國土強韌化計劃”。安倍提出的财政政策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得以比較順利推行。
至于成長策略,出台的相關内容包括降低法人稅率、強化公司治理結構、激活民間投資、促進女性就業、推進科學技術創新、擴張農林水産業、發展金融和資本市場,等等。這些政策與民衆生活、就業息息相關,且能提升中長期經濟活力,所以沒有遇到什麼反對意見。
安倍盡管對經濟政策表現出極大雄心,也采取了諸多強勢手段,但他畢竟無法自外于日本的整體經濟環境、決策和執行機制,以及社會傳統,而這些因素要麼成為“安倍經濟學”出台的大背景,要麼對其構成一定的阻力或推力,它們都是理解和評判“安倍經濟學”功過不可或缺的考察維度。
《日本第一》《通産省與日本奇迹》《日本經濟政策親曆者實錄》都立足于解釋泡沫經濟崩潰前日本奇迹的誕生根源,提供了理解和考察“安倍經濟學”的三個維度。
《日本第一》是傅高義先生的名作。他認為日本的成功,并非來自傳統的國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來自日本獨特的組織能力、措施和精心計劃。在新版序中,傅高義對此再加以強調,所謂日本第一,意指日本的社會模式在許多方面都十分成功。在2016年的新版序言中,傅高義認為,即便經曆了所謂“失去的十年”,屬于《日本第一》時代的優良特質依舊存在。
《通産省與日本奇迹》追溯通産省的曆史與在日本經濟發展中的特殊作用。同時也讨論了日本精英官僚制度。日本精英官僚實際控制着經濟決策實權,因為首相和閣員可以不斷更換,但具體負責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中低層官僚則保持着高穩定性。這一特征保證了日本行政機構運行穩定的同時,也可能成為改革需要面對的挑戰。官僚們很多會在退休或離職後進入企業工作,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交際文化。
《日本經濟政策親曆者實錄》是研究日本經濟的學科經典之一。宮崎勇是日本資深官廳經濟學家,曾任經濟企劃廳事務次官。他描繪出一幅日本戰後官場和學界的群像,以及官學之間、企業界和政界之間的互動與博弈。作者以親曆者的第一視角,結合衆多現實案例,按照日本經濟發展線索,将該國經濟決策中的複雜機理條分縷析地呈現出來。
《破舊立新者:安倍晉三與新日本》,托比亞斯·哈裡斯(Tobias Harris)著,赫斯特出版社,2020年10月
海内外安倍傳記目前已面世多種,各有瑕疵或不足。名氣最大的一本是日本知名記者、人稱安倍晉三禦用記者的山口敬之所作。可惜此君品行不端,在傳記出版前後身陷性侵官司,不僅令安倍無比尴尬,更讓這本書受相當多讀者抵制,被打上了另類标簽。所以此書迄未發行外國語版。狀告他侵犯的苦主、獨立記者伊藤詩織則将自己在四年訴訟期間的經曆與思考著書出版,定名《黑箱:日本之恥》,引發廣泛反響。
真正得到各界首肯與贊譽的安倍傳記出自資深日本研究專家托比亞斯·哈裡斯,即《破舊立新者》(The Iconoclast)。
哈裡斯是咨詢公司Teneo的高級副總裁,專注于日本及東亞研究。他還曾為一位日本議員工作,對日本政情民意了然于胸。時常在報端、電視上評論日本政治和社會經濟問題,其評論文章是西方世界了解當下日本的一個重要窗口。
哈裡斯以翔實的材料描繪出安倍晉三的成長軌迹和政壇起伏,講述了他如何以洞察日本社會情緒和政治運作的能力赢得擁護者的堅定支持。哈裡斯筆下的安倍晉三并非受祖上政治名望蔭庇而取得後來的成就,而是從父輩、祖父輩那裡繼承下對日本國家、民族、社會的深刻認識,并克服種種挑戰,最終成為一名優秀政治家。
《日本第一》,(美)傅高義著,谷英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3月
1979年,傅高義先生在日本社會經濟騰飛的前一刻,出版了自己的名作《日本第一》,以實地采集的信息和材料,通過社會研究的手法,肯定了日本擁有諸多社會模式方面的成功範例,同時全景式地介紹了日本在經濟、官僚體制、福利制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指出日本足以成為發展速度減緩的美國之鏡鑒。
傅高義在出版本書時,已經看到日本經濟正在快速增長,在許多方面都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競争者。很多美國人認為他誇大了日本的成功。然而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社會才開始對日本的經濟競争力感到擔憂。可以說,正是《日本第一》開啟了此後十年美國社會“向日本學習”的風氣,比如美國學習了日本的産品質量控制體系,一度借鑒日本人所發展的工廠管理模式,等等。
傅高義認為日本的成功,并非來自傳統的國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來自日本獨特的組織能力、措施和精心計劃。在新版序中,傅高義對此再加以強調,所謂日本第一,意指日本的社會模式在許多方面都十分成功。舉例來說,日本有着世界上最低的犯罪率。作為一個大國,日本還有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作者在2016年的新版中表示,即便經曆了所謂“失去的十年”,屬于《日本第一》時代的優良特質依舊存在,對于發展中國家和大型經濟體,仍能給予重要的啟迪。
本書最值得一讀的是傅高義全面梳理了日本經濟發展在社會層面的基本邏輯,日本獨有的社會模式一方面鑄就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迹,也構成某種改革的阻力,使得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難以取得實際成效,這也是“安倍經濟學”啟動時面對的現實挑戰之一。
《日本經濟政策親曆者實錄》,(日)宮崎勇著,孫曉燕譯,中信出版社,2009年7月
宮崎勇是日本資深官廳經濟學家,曾任經濟企劃廳事務次官。1982年就任大和證券經濟研究所理事長。1995年—1996年間任經濟企劃廳長官,與時任通産大臣橋本龍太郎、大藏大臣武村正義共同制定村山内閣的經濟政策和景氣對策。作者另著有《裁軍經濟學》《宮崎勇集》等。
作為官員和研究人士,宮崎勇直接或見解參與了日本戰後衆多經濟決策過程,親身經曆了以傾斜生産方式為主導的戰後複興期、以“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策劃和制訂為主導的經濟高速增長、石油危機、經濟大國化及國際化、泡沫經濟崩潰等所有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階段。他在本書中以口述史的方式再現了政策形成現場實景,以及上述一系列變革中發展起來的日本如何策劃和制定經濟政策,又是如何運營了這些經濟政策。
本書勝在描繪出一幅日本戰後官場和學界的群像,包括官學之間、企業界和政界之間的互動與博弈。他以親曆者的第一視角,結合衆多現實案例,按照日本經濟發展線索,将該國經濟決策中的複雜機理條分縷析地呈現出來,讓我們看到日本經濟學界信奉凱恩斯、熊彼特、弗裡德曼思想的各派人物,各自作出了何種貢獻。
《通産省與日本奇迹》,(美)查默斯·約翰遜著,李雯雯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
作者從日本國内體制和核心決策機構——通産省的沿革及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奇迹”。通過梳理通産省的沿革史及其間産業政策的讨論和博弈過程,闡明了該部門戰前、戰後在人事、組織上的直接連續性,揭示出日本模式的核心要素。
查默斯·約翰遜是美國政治學家和著名日本問題專家,《通産省與日本奇迹》是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傅高義的《日本第一》出版後引發廣泛反響,但該書對日本經濟的分析相對較為淺顯,沒有深入到更細緻的社會紋理。幾年後出版的《通産省與日本奇迹》則在這方面作出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可以說,是本書及《日本第一》共同激發出了美國國内和歐亞經濟體對日本模式的研究和學習熱情。
除了回顧作為日本産業政策主導者的通産省如何逐步成為日本經濟掌舵機構之一。與此同時,作者也以通産省的曆史和現狀為背景,讨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日本精英官僚制度。日本精英官僚實際上控制着經濟決策實權,因為首相和閣員可以不斷更換,具體負責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中低層官僚則保持着極強穩定性。這一特征保證了日本行政機構運行穩定,也可能成為改革需要克服的阻力。官僚們很多會在退休或離職後進入企業工作,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交際文化。
日本通産省的政策往往能發揮實效,根源在于該機構能夠鎖定明确的政策優先目标,與此同時,借助精英官僚體制,政界和商界也能在達成一緻目标後共同發力,切實有效地執行政策。
《安倍經濟學與中日經濟關系》,李曉主編,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
安倍晉三在其第二次組閣後不久的2013年初,推出了以量化寬松貨币政策為核心内容之一的“安倍經濟學”,似為長期陷入頹勢的日本經濟帶來希望,也引起世界各國尤其是東亞各國和各地區的高度關注。在日本國内外則引發了極大争議。《安倍經濟學與中日經濟關系》的意義就在于借鑒日本經驗,因為中日經濟關系緊密且重要,無論安倍經濟學成敗與否,對其展開研究都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意義。
作者注意到,“安倍經濟學”的三支利箭中,“大膽的金融政策”和“靈活的财政政策”無法長時間持續,是相對短期的政策手段,而被置于“安倍經濟學”中心位置的“能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則需要花費五年到十年方能展露效果。
作者認為,對安倍經濟學的評價,不僅要從一國的經濟政策角度進行觀察,還需要從世界經濟的曆史性變化中考量;安倍經濟學不僅具有純粹的經濟學視角,還具有政治思想性。因此,對其評價應從多個視角進行,不僅要對其效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其運營方式進行必要的審視。
《安倍經濟學的妄想》,(日)池田信夫著,于航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月
池田信夫對日本經濟政策多持批評态度,還著有暢銷書《失去的二十年》。池田信夫也是“安倍經濟學”,尤其是量化寬松貨币政策的堅定批評者。他認為,安倍經濟政策在實施之初,各項經濟指标均有所上升,仿佛是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時間推移,效果漸弱,其本質隻是強心針、安慰劑,政治效果大于經濟效果。他認為,這些政策即便讓垂頭喪氣的日本人精神為之一振,但除了心理效應以外,沒有看出安倍經濟政策有任何可以從本質上改善日本經濟的征兆。池田對安倍經濟學的批評态度不無偏頗,但作為評價安倍經濟學的另一種觀點,可備兼聽。
作者在本書中尤其激烈批評了安倍任内推動的“質化量化寬松”政策,認為該政策無法解決日本經濟的現實問題。作為“第二闆斧”的财政政策的作用,隻不過是通過原有大力發展公共事業政策,使财政赤字進一步擴大罷了,而作為“第三闆斧”的發展戰略卻沒有任何實質性内容。因而安倍經濟政策帶來的隻是股價短暫上升,是虛妄的回光返照。
池田指出,日本經濟停滞不前的原因并不是通縮,而是在于競争的國際化、雇傭慣例與财政等方面的原因,如此複雜的問題妄圖用一支“魔杖”來解決是不可能的。
《大停滞與安倍經濟學》,(日)若田部昌澄著,李樞川等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
本書試圖解答,為何經曆長時間的經濟停滞,日本才出現“安倍經濟學”;在此過程中,日本國内的經濟觀念、政策理念經曆了怎樣的博弈。作者認為,要更好地理解安倍經濟學的重要性以及發展前景,有必要首先去理解“大停滞”。作者使用“大停滞”來描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表現出的缺乏發展活力現象,這是因為:其一,經濟停滞時間很長,截至目前,經曆了将近30年的時間;其二,引發了衆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
解釋這場“大停滞”的成因和合理性非常困難。作者發現,以往的研究忽視了“大停滞”所引發的經濟争論也是前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正是這些争論導緻了政策混亂,在此期間日本政策制定者的宏觀經濟管理做得很糟,應對危機乏力。2007年以來全球經濟的“大衰退”與日本經濟的“大停滞”有許多相似之處。盡管各國經濟随後經曆了不同強度的複蘇,但對陷入長期增長停滞的擔憂并未完全消失。就此而言,日本經濟“大停滞”的警示和借鑒意義絕不限于日本,其他經濟體應學習如何避免日本式增長陷阱。
《平成時代:日本衰退的虛與實》,張玉來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
從1989年到2019年,日本經濟從高峰跌落已30年。在日本有所謂“失去的三十年”之說,事實到底是怎樣?《平成時代:日本衰退的虛與實》從政治、經濟、産業、軍事等七個維度,全面梳理和歸納日本發展的現狀、主要特征及其未來趨勢,深入分析日本各領域的真實發展狀況,揭示其表面現象與内在事實。
作者指出,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曆多重打擊:泡沫經濟崩潰、少子老齡化以及頻繁的自然災害。平成之初,如日中天的泡沫經濟開始崩潰,給日本社會帶來劇烈沖擊,地價驟降、股市暴跌、金融機構倒閉,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低迷。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也造成了嚴重問題,日本社會也滑向少子老齡化的困境。但這并不是平成時代日本的全貌,事實上,少子老齡化和技術進步,推動了日本社會轉型悄然進行。
《日本激蕩三十年:平成經濟》,(日)小峰隆夫著,陳曦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
作者畢業于東京大學經濟系,曾進入經濟企劃廳工作。從其簡曆可知,小峰隆夫屬于日本學界的官廳經濟學家。
平成時代正好與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以後的經濟低迷期有一定重合,其間日本經濟雖也有增長,但與泡沫經濟之前的高增長率則無法相比,正是因為這種比較才催生出日本“經濟沉淪”說,有失去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等種種提法。但本書作者則認為,平成時代盡管遇到種種困境,比如泡沫經濟崩潰、不良債權問題、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和全球金融危機打擊,但曆任日本領導人都為改善經濟作出了卓絕努力,也取得過不少成績,創造出較長時間的景氣時期。盡管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總量增長緩慢,但總體經濟結構和産業科技得到了低調且紮實的優化升級。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形成了若幹支柱型優勢産業集群,顯示出較強的國際競争力。
本書是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曾執筆《經濟白皮書》的政府官員出身的經濟學家的力作。作者以宏觀經濟為中心進行解說,聚焦平成經濟在企業經營、産業、技術等方面的巨大轉變。
(作者為本刊文化編輯;編輯:何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