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曆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系我授權哦~~~
辛棄疾是文武雙全的南宋著名愛國詞人,雖然他晚年長期閑居帶湖,郁郁不得志,從而有了"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傷感,有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漫步,有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後名"的壯志難酬,但是,辛棄疾早年還是十分躊躇滿志,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光明的。
今天,就介紹一首辛棄疾早期所寫的中秋詞,可謂是躊躇滿志、慷慨豪邁。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代: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héng)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乾道四年(1168年)起,辛棄疾屢屢升遷。這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寫于1174年,辛棄疾被辟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遷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加秘閣修撰。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宋史·列傳·卷一百六十》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中秋時分,一輪月影懸于天際,月光流轉,仿佛金波,這月亮又圓又亮,就好像被重新打磨的鏡子,飛到了天上。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中秋的月亮又圓又亮"。
"把酒問姮(héng)娥:被白發,欺人奈何"——我舉着酒杯,問月宮裡的嫦娥仙子:我的白發越來越多,好像在欺負我一樣,對于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辦呢?
上句寫景,這句寫人。盡管此時的辛棄疾仕途通暢,但是他仍然懷有憂患之感,迫切地希望能夠盡快收複失地、滅金複國。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多想乘風而上,方便在萬裡長空之上,俯瞰大宋的壯麗山河啊!
蘇轼的中秋詞《水調歌頭》中也曾寫過"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蘇轼擔心"乘風歸去"後的"高處不勝寒"不同,辛棄疾覺得"乘風歸去"後,才更加方便俯瞰大好山河。
"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有人曾經說過,砍去月亮中婆娑的桂樹,月光才會灑下更多。
最後一句,辛棄疾化用了詩聖杜甫的詩句"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辛棄疾此詞中桂樹的内涵十分豐富,聯系到他當時所處的曆史背景,可以大膽推測,桂樹應該是象征了主和派、敵人金國等影響到中原統一的勢力。此時,辛棄疾很自信,他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來,砍掉這棵遮蔽"清光"的桂樹,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可惜的是,時運不濟,辛棄疾至死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幸好的是,他給後世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詞作,讓我們得以在字裡行間,瞻仰一代愛國文豪、将領的風采。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系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