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隻要是中國人,就應該知道這句出自《論語·述而》的名句,别人的言行舉止之中,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内容,一定有可以讓我們提高自己的東西,又或者是讓我們反思的東西,學習優點,反思缺點,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三人行
最近再讀《論語》,讀到了這句名句,個人忽然間有了新的感悟,所謂的三人行,雖然說是可以當做衆多人在一起來解釋,可若是從我的個人經曆看來,我以為,這裡的三人,是意有所指,指的便是這三種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
第一種同行之人,指的是人生道路上的敵人和對手。我們從出生開始,就開始和人對比,和人競争,讀書的時候,得和同學比成績,比才藝,長大了有了喜歡的人,得和人競争感情,争奪愛情,工作之後,相同的部門,相同的崗位,怎麼可能沒有競争。
競争的對手
但,人生在世,不能懼怕競争,要有一顆競争的心。這些個對手,或者敵人,總會有他們各種各樣的優勢和劣勢,我們不能因為是對手,就隻看得見他們的缺點和劣勢,看不到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認可對手的優點和長處,從中學習自己能學的東西,對于自己的提升,最是有用。至于對手身上的不足,則更要反省自己,畢竟大家處于同樣的競争之中。
人生的賽跑場
第二種同行之人,所指的應該便是生活中和自己有交集,卻沒有利益沖突的旁人。對于這一類人,大多數的人,都把這些人當做了自己生命中的路人甲,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一點都沒有留意。
生活中的路人甲
但是,隻要是細心的人,都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旁人身上的賞光點,或許那個不起眼的同事,已經許多年沒有出過一次細微的失誤和錯誤了。或許,那個買饅頭過早的人,已經買下了你夢中的那套房,隻不過是在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換得早點完成還貸。那些細心,那些堅韌,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也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嗎?
論語
最後一個同行之人,當然便是我們自己。三個人一起走,有敵人也有路人,當然還有我們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最适合教導我們的人便是我們自己。
認識自己
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對與錯,反思自己的成與敗,反思自己為何會是如今這樣的自己,反思自己有些優點和缺點,找個沒有人的位置,把這些都寫下來,仔細看看,這便是自己眼中最為真實的自己,這樣的自己,是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嗎?若是不是,便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去拼搏才是。
儒學的智慧
孔聖的智慧,在這裡說的,應該便是空杯心态,不論是什麼樣的情況,對于什麼樣的人,隻有放空自己,才能學到更多,懂得更多。人生的道路上,一起同行的人,不外乎對手,旁人和自己,這三人,當然是誰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人生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