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家提供了一個計算油脂攝入量的參數:每天油脂攝入量每公斤體重維持約1~2克即可。如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需要的油脂約有1.2兩到2.4兩。
按照人的平均壽命75歲計算,從5歲開始吃油,那麼人的一生要吃掉約1.18噸食用油。容量相當于3855罐可樂,重量相當于2萬個雞蛋。
可以說,我們每天都需要吃油,但是,我們對自己吃的油了解有多少呢?
人為什麼要吃油?食用油除了改變食物風味外,還提供了人體所需的約50%脂肪酸。而脂肪酸是人體7大必需營養素脂類的重要組成部分。
脂肪酸主要由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構成。
不同的脂肪酸對人體的作用也不同。它們有的參與形成人體的組織結構,有的參與代謝過程,有的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生化反應,都對人體有一定作用。
在烹饪過程中,脂肪滲透至原料的組織内部,不僅改善了菜肴的風味,并且補充了某些低脂肪菜肴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了菜肴的熱量,即營養價值。
吃油太多,人會變懶、變胖、變多病油雖然是每天都要吃的,但并不是多多益善,相反,吃油太多,對身體的健康往往很不利。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油吃得多還會增加人們久坐等一系列懶惰行為,導緻糖尿病,對女性影響更大。
研究數據來自于歐洲21個國家,在分析考慮社會、物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後發現,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與懶惰行為密切相關,對11歲女孩影響最大,攝入脂肪越多,越容易患糖尿病。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人們開始改變生活習慣,嘗試運動,但油脂攝入得多,仍然對健康沒有好處。
如果每人每天多吃進1茶匙(15克)油,一個月後體重就會增加700-800克,一年就會增重近10公斤。
過多脂肪細胞沉積在肝髒:可能引起脂肪肝,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肝硬化、肝癌。過多脂肪堆積在胰腺:可造成胰島細胞脂化、功能不全,引發糖尿病。
過多脂肪沉積在腎髒:會影響其淨化血液的功能,嚴重時可能導緻腎衰竭。過多脂肪沉積在肺:可導緻血氧量不足,緻使全身乏力,影響免疫功能。
内髒中的多餘脂肪可進入血液,引發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增加中風、心梗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如何科學健康地吃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為25-30克,烹調油包括植物油和動物油。
相比較而言,植物油要優于動物油,也就是說,能選擇大豆油、花生油的時候,盡量不吃豬油、牛油等。
不同的脂肪酸在人體的機能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不同的脂肪酸也存在于不同的油脂中。所以,植物油我們也不能長期單一油種食用,最好輪換着吃,或者搭配着吃。
大多數人常吃的大豆油、花生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或單不飽和脂肪酸,要适當添加蘇子植物油、秋麻仁油等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這樣也更有利于體内ω-3與ω-6的平衡,對于預防慢性病及癌症有益。
以蘇子植物油為例,它含有約67%的α–亞麻酸,這是其他植物油中比較少見的,而α–亞麻酸屬于ω-3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清血,軟化血管,恢複血管彈性,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同時,α–亞麻酸也有益于嬰幼兒的智力和視力發育。因此,家裡如果有老人或孩子的話,就要适當添加一些蘇子植物油,補充α–亞麻酸,平衡體内脂肪酸。
油炸的用什麼油?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油炸食品,這其實很不健康,但總有嘴饞的時候,真的需要油炸的話,用什麼油比較好呢?
答案是穩定性較高、不容易被氧化的食用油。
油炸的時候溫度一般都比較高,一般在130℃至230℃左右,所以此時需要選用一些穩定性較高、不容易被氧化的食用油,這樣産生的脂質過氧化物才會越少,從而也能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危害。
一般來說,飽和脂肪酸的穩定性是比較高的,不容易氧化,所以飽和脂肪酸比例越高的油,其穩定性就越高,比較常見的有棕榈油、動物油、花生油等。
當然,能不吃油炸食物,最好還是不要吃,油炸食物終歸是不健康的。
油凝固好還是不凝固好?在冬天氣溫低的時候,有時家裡的食用油會凝固,一些老人會以此來判斷油好不好,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不能以此來判斷油的好壞。
油容易凝固是因為其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同時和食用油的熱熔性能不同有關,像花生油和豬油在低溫環境下就非常容易凝固。
另外,凝固成固态的油同樣可以食用,其口感和營養價值并不會受到影響。
關于食用油的保質期未開封的食用油保質期一般在2-3年左右,但食用油開封之後其保質期會大大縮短,建議最好在6-12個月左右吃完。
因為放置時間一久食用油中的營養成分會慢慢氧化,從而影響食用油的口感。
同時,還可能會滋生有害物質,再繼續食用對健康十分不利,很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适症狀。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