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賦經典段落
文賦經典段落
更新时间:2024-10-04 23:26:22
引言

骈文是一種問題,起源于漢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唐代科舉以詩賦取士,其賦作即為源自骈文的律賦。

唐代公文亦為骈文,即骈體文是從古代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逐漸發展起來的,魏晉時期開始構成,南北朝時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幾乎占領了一切文字領域,為骈體文的全盛時期。因此,骈體文對唐宋及其以後的文學語言,個性是對律詩,有着比較大的影響。

文賦經典段落(以為無韻者筆也)1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骈文進入了繁盛期,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骈文在東晉這一時期被忽視和冷淡了。當然,骈文創作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時代潮流等因素是分不開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骈文盛行,這種文體被後世指責甚多。其實,單說在六朝時期,骈文就出現了低谷期,被冷淡了。

東晉骈文的創作内容

從内容上來說,一般受玄風濃厚的社會風氣影響,文章大都呈現“多以老,莊之旨,發為骈俪之文”。但是東晉的骈文主要分為三類:第一是應用文。

應用文顧名思義,也就是主要應用于軍事國家之類,和今天的“公文”很是相像。像恒玄所寫的《薦谯元彥表》和殷仲文所著的《解尚書表》等。但是基本沒有應用于個人生活方面的文章,即使有,也是個别,例如劉琨的《答盧谌書》。

第二類就是不嚴格的說 亦屬于骈文或骈賦的步量單篇文章。例如郭璞的《客傲》和孫綽所寫的《遊天台山賦》,以及陶淵明的三篇辭賦,其中《歸去來兮辭》為大家所熟知。第三種,關于曆史人物,曆史事迹的曆史看作和曆史題材等。主要作家為袁宏和陶淵明。

文賦經典段落(以為無韻者筆也)2

第四類就是我們經常學的集序詩序文序等。就像是我們經常性學習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曆史總會有一定的慣性的,西晉的文風比較褥麗,骈俪的風氣相當于繁盛。這對東晉也有一定的影響。

東晉骈文的創作特點

相比較其他的五朝,東晉的骈文還有其他的特點。第一,在總體數量方面。東晉的骈文總體數量較少,相比較于魏西晉南朝四代。

第二,骈文的高質量方面。東晉高質量的骈文不多。上面所提到的兩條均有例證。在清朝人李兆洛的著作裡面就可以清晰看到。任意翻開《骈體文鈔》可以發現,其他幾個時代都有大量作品入選,而東晉朝是幾個朝代中存在最久的一個國家,入選作品卻屈指可數。

第三。在其使用的領域方面.東晉的骈文使用領域非常狹窄,被限制在軍國應用文,就如《骈體文鈔》來說,他的上編多用于軍國應用文,中編用于抒情,富含文學性,下編則多言情起興。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見習的骈體應用文用于個人日常,在東晉卻幾乎沒有出現。比如王羲之,他在晚年喜歡走親訪友,尤其是喜歡和親人通信,他的字體美妙絕倫,但如今可以看到他的書信都不是用骈體文而是用的散體文。

文賦經典段落(以為無韻者筆也)3

東晉的曆史著作,及其中的志怪小說等大多也不運用骈文。兩晉一脈是指西晉文人很看重文學創作形式,沿襲繼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事實截然不同。東晉人卻有意識地去糾正中朝在藝術領域和文采上面的弊端,因此他們在私下裡卻幾乎不用骈體文。

東晉骈文創作的轉變曆程

在東晉的初年,卻興起了一股過西晉”的社會熱潮,、東晉人放棄文采是具有一定的社會原因的。在當時的社會,從上到下,從貴族到平民都藏着一個共同的痛楚,永嘉亂敗,國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東晉人深到反省了當初的沉痛教訓,而最先遭到批判的是朝中的玄學和玄風。

在劉琨的《與盧谌書》便提到了西瓜妹内容。朝中的大夫都覺得朝廷中的做法不一緻,存在着很多的問題,而為了避先進一步的滅之,而選擇了改弦更張。

東晉的開國元勳,士人領袖王導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引起輿論,以此來糾錯不改流蕩玄風。而阮籍卻是不拘泥于形式,放浪不羁,于是就被人們所冷落。

西晉人則過于任性,喜歡空談,不問家中朝中之事的做法也被人們所質疑,社會風尚由此而得到了一定的好轉。

文賦經典段落(以為無韻者筆也)4

骈體文注重形式對稱,整齊劃一,在當時是典型的“做作”的文體,不實用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在如今看來,當時的空言卻都是具有“文學性”的。更有趣的是,在東晉出了名的文人往往都要被貶斥。

東晉骈文創作的社會風氣和漸變

東晉人時常糾偏中朝也是情非得已的,實際上亦被晉人所稱贊,也可以說玄風中朝風流在他們心中難以褪去。南北兩朝對峙,北強南弱,但是在潛意識裡東晉人卻一直心中所向住着那段中朝時期,然而複國之夢卻越發遙遠。

但是在文化上兩晉着實是一家,但是在其藝術表現領域,骈體文多被用在經國大業領域,因此骈體文很稀奇亦或是不用。因此骈體文用于一個、一些機密機構。 總而言之,大多數情況下東晉人是不動用骈體文的。除非是他們遇到了其他不适當的問題亦或是不适宜的問題。而且,東晉初,東晉末的骈文收藏最多。

東晉的五大文人:劉琨,郭璞、葛洪,孫綽,陶淵明都是寫骈文的能手。此外,東晉的另一風氣玄學還有另一種傾向,原因就是因為簡潔,随機,可以傳輸以人的律情動作,而用筆書寫則遲緩麻煩。很多東晉名人雖生平富有名氣,但是卻因偏重口談而沒有方法無法流傳,所以等到他們死後,人們也無法後領略其中的奧秘。

因此,在總體上東晉人的骈文著作遠遠低于所當有的骈文創作。玄學還注重簡談。東晉人卻不注重詞語的使用,在作應用文時,東晉人就沒有做到簡談,所以相比之下,東晉的骈文是比較質樸的,并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

文賦經典段落(以為無韻者筆也)5

東晉時期,人們對骈文的研究往往被忽視。因為沒有人願意考察骈文,大家都是這樣籠統的認為六朝是唯美時代,是骈文興盛繁榮的時代,就連“六朝文”都幾乎變成骈文的别稱。

正如褚斌傑所說過的,骈文在魏晉确立,而在六朝繁盛。又如鐘濤在《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底蘊》中說到,六朝的的确确是骈文的黃金時代,骈文在六朝得以發揚成長。

但是,在六朝中,東晉隻是一個小小的例外,在晉宋剛開始的時候,魏,西晉的以來的華褥文風又接着開始了。對此事情,古人看的很清晰,正如随唐令狐德菜《周書蘇綽傳》中所說:自從有了晉國以來,文章都變成了浮華,又如梁、裴子野《雕蟲論序》中說宋初宋明帝喜歡好的文章,才思維敏捷。

于是天下的人都跟風起來。一種說法是在晉末,另一種說法在宋初,所以人們又叫晉宋之際,曹道衡說,魏晉以來,骈文雖然在文字中發展起來,但是到了東晉卻好像在衰退。在東晉時代,散文依舊是主導,骈文并不能取代。實際上,骈文的發展一直處于低連,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