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每日一問第284期-20211125》
我的理解:先有研究,後有轉換。而能轉換的背後是對投資框架的信心、研究的深入和強大的執行力!
前端研究指的是研究的過程,後端的轉換指的是經過研究後決策的行為。
我們發現有些投資人做了很多研究,但就是遲遲沒有轉換的動作。比如說看好某領域的某公司,于是投入了很多時間做第一步的書面研究還有第二步的佐證研究,但到後面卻沒有轉換的成果。
表面上看這段研究的過程是白做了,似乎沒啥收獲。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也不是沒收獲,因為收獲了研究過程的經驗。
那麼,如何理解前端研究和後端轉換的關系呢?
我的理解是:“先有研究,後有轉換。研究了不一定會轉換,但是不研究一定是沒有轉換的。”
深入研究後無非三個結果:其一是公司不行不能進入股票池;其二是公司還可以但估值較貴可以進股票池持續跟蹤觀察;其三是公司可以估值也能接受可以買入。
顯然第三種情況是可以轉換的,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但出現可以轉換的情況,行動上卻沒有付出,這是模棱兩可,好像可以好像又不可以,背後體現出信心不足。但後面從股價長牛的走勢看,顯然是錯過了,隻能長歎一口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是投資框架不太清晰。盡管做了很多研究,對投資邏輯比較清晰,但是心理并不認可,因為對自己的投資框架并不清晰,仍然處于一個懵的狀态。
其次是浮于表面沒有研究透徹。有時候我們沒有轉換的原因是覺得估值很貴,這其實是很表面的,因為看估值要從動态去看,表面的貴對真正優秀的公司來說,未來會用業績來消化,核心的還在于對公司商業模式和投資邏輯的深度理解,也就是并沒有研究透徹。
最後是執行力不強。很多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為說總比做要容易很多。拿跑步來說,身邊的朋友說跑步說了很久了但就是不行動或者跑了幾次就沒法堅持,因為跑步的過程是和身體對抗的過程,短期看是很痛苦的。投資也是這樣,畢竟轉換時買入要拿真金白銀的,萬一看錯發生虧損也是痛苦的。
因此,先有研究,後有轉換。而能轉換的背後是對投資框架的信心、研究的深入和強大的執行力!
免責聲明
以上内容歸黃少波說十倍股所有,部分資料可能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本文僅供案例分析和交流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股票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