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辟谷7天的詩句
辟谷7天的詩句
更新时间:2024-10-05 05:26:52

辟谷7天的詩句(時時達觀七日辟谷的收獲)1

利用難得的假期,在懷柔一個農家樂的小院辟谷。雖然七天粒米未進,但收獲滿滿。前兩天,女兒發短信問我辟谷感覺如何,我回複道:

“辟谷感覺挺好,可以充分休息。一方面讓腸胃休息一下,吃飯是很有樂趣的事,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吃,腸胃也挺辛苦的,尤其經常在飯館吃,油太大;另一方面,睡眠很充分,每天午睡一個多小時,接着還要打坐一個半小時,晚上九、十點鐘就睡了。會做許多夢,會夢見以前認識的許多人,像電腦整理碎片、你收拾房間一樣,年紀大了,記憶的倉庫裡堆的東西太多,需要定期清理,該扔的要扔,人才能輕裝上陣,不背包袱:)”

其實,夢裡不僅會遇見你曾經認識的人,還有素不相識的人會插進來。譬如,前天晚上就夢見兩位100歲的老太太,不是姐妹親似姐妹,曾經因為練功遭受迫害,現在精神仍好得很。還有朋友在夢裡說起他們的傷心事,孩子養到三四歲,本來好好的,卻莫名其妙地夭折了。

今年和去年的辟谷,都是一位王老師帶領。每天上午幫你調調病,然後大夥兒一起做蓮花生動功。有陽光的話,大家到樹林裡采氣,午睡之後集體打坐。空閑時,也允許聊天,一天下來很充實,一點兒也不痛苦。不像辛莊師範第一屆同學辟谷時,每人關在房間裡不許出來——那确實是對人的心性的考驗,一般人受不了。

由于辟谷期間,可以帶書和電腦,所以我也沒閑着。去年辟谷時,就做了不少事,包括編輯了梁冬的書稿《處處見生機》。今年則準備接下去的主課,閱讀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的《語文》課本和輔導材料,以及王鎮華老師和金景芳先生對《易經》的解讀本,有些心得,整理如下。

辟谷7天的詩句(時時達觀七日辟谷的收獲)2

備課:語文課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式

八年級的語文課本,一天就讀完了。應當承認,教材的編寫者用心良苦,不僅希望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文知識,而且通過選編不同類型的課文,希望幫助學生打開視野,“認識廣闊的世界,并認識到語文與曆史、地理、生物等學科之間緊密的聯系。”可是,總覺得有些遺憾:盡管編輯者捧出了一道一道美味佳肴,但整桌菜像一個拼盤,缺乏精神的一緻性。也就是說,沒有一種精神的統攝,或者說,缺少一種精神的高度。有一回和朱永新老師吃飯,他說得很好,生命需要長度、寬度,還有高度。

在教育工作當中,精神的高度至關重要,如果一所學校、一個主班老師缺乏精神的高度,就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們将精神立起來。而如何看待“精神的高度”呢?這并不是虛無缥缈、遙不可及的事情,宗教信仰裡面有,中國古人的生命智慧裡有。為何提到宗教?因為,無論何種宗教,都會肯定一個超越人類的更高存在,人應當對祂心存敬畏,而努力做合乎祂心意的事情。當西方人宣布上帝死了,精神就崩塌了。“以人為本”,原本是對“以神為本”的超越,卻越來越淪落為物欲橫流、個人主義。

我們在肯定宗教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宗教的局限。中國文化超越了這個局限。在中國文化的脈絡裡,我們肯定天道,同時肯定天的心就活在每個人的心頭。一個人,生命開展的過程,就是“學達性天”(“配天”、“則天”)。因此,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基礎教育(未成年人的學習),要站在“天人之際”的高度來看。中國人強調立志,就是志存高遠。考個名牌大學、做個成功人士,算不得什麼人生志向,隻不過是個人奮鬥的某個目标而已。

站在這個文化立場來看語文課,我們就有整體觀了。我們不是讓孩子鄙夷和排斥當前的主流教育,而是換個角度來學習。應當說,這些課文都各有精彩之處。如果我們鼓勵孩子閱讀,那麼這些課文應當是首選。編輯者不僅把這些課文分門别類,分為不同單元:“戰争題材的作品”(包括新聞體、小說、書信、散文)、“愛的主題”(既有魯迅、朱自清的文章,也有楊绛、餘秋雨的文章)、“建築園林、名勝古迹”、“自然科學”、“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古詩文”等,還将相關字詞、寫作知識等提示出來。如果認真學習這本教科書,孩子們對一些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應當是紮實的。我不敢确定,今天中國在教學一線的哪位語文老師(包括我自己在内),有能力編輯出這樣高水準的教科書。

當我讀了北京教育出版社等幾家出版社編寫的語文輔導材料,我更為當前一些民間教育機構的教學質量感到擔心。誠然,像許多公立學校那樣一味追求升學率、讓學生死讀書,是不可取的,但完全抛棄主流教育累積的經驗成果,也很危險。

辟谷7天的詩句(時時達觀七日辟谷的收獲)3

學易:中道的前提是陽剛的精神

辟谷這幾天,最大的收獲是嘗到了學習《易經》的甜頭

我帶了三本與《易經》相關的書:大字注音版的《易經》(紹南文化編訂、廈門大學出版社)、王鎮華老師編著的《易經白話生活譯》(台灣版),以及《金景芳全集》(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目前,每天晨讀,我帶孩子們讀《易經》,先把幾個歌訣和《雜卦傳》、《序卦傳》背下來,然後,準備一卦一卦地開始進入。因此,我隻能現炒現賣。

金景芳先生是馬一孚先生的弟子,雖後來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但經學功底非常紮實,對孔子高度肯定,堪稱一代易學大家。

金先生從一開始,就把孔子和老子分開,他認為中國的文化思想,分為兩大宗派,而以孔子、老子二人為開山。二人的思想結晶,則在《周易》與《老子》。“體大思精,并為百代所祖,而尤以《周易》為最正确、最有體系,洵吾炎黃胄裔所堪自诩之寶典也。竊謂《易》兆基于伏羲,而發展于神農以後,至周初而造極,經孔子而光大。”

金先生論孔子思想,有幾句擲地有聲的表述:“一、孔子為中國唯一哲人;二、孔子出而易學嚴正,體系亦立;三、研究孔子,當以六經為準,尤當側重《易》與《春秋》。四、《易傳》與《春秋》為最成熟之作品;五、《易傳》與《春秋》價值相當。”最後一句很有意思,由此可以理解為何金先生既是易學家,又是史學家。

王鎮華老師是台灣德簡書院山長,是我們非常尊敬的先生,多次來辛莊師範授課。可以說,正是由于王鎮華老師的帶領,我們才得以将《易經》與我們的個人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故這幾日,我将兩位先生的著作參照着閱讀,有許多欣喜的發現。

首先,金先生非常清晰地指出老子的思想與《周易》有出入。在講到坤卦時,有這麼一句:“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大緻意思是:在有所往的時候,如果先行動,就要迷失方向,不知道怎麼做;如果後行動,就能得主。這是坤卦的特點。金先生認為老子講“三寶”,其中的“不敢為天下先”與坤卦的“先迷後得主”有關。他認為《老子》這部書受了《歸藏》即《坤乾》的影響,而《歸藏》思想與《周易》思想是不同的,相反的。“《老子》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動’這個思想,《周易》也有。‘弱者道之用’,《周易》就不是這樣了。因為《周易》尚陽剛。”

其次,金先生提示:“我們研究《周易》,要重視程《傳》。程《傳》有其長處,它講每一卦時,先講《序卦》。程《傳》在每卦開頭都把《序卦》提出來,對于理解《周易》六十四卦的結構很重要。”而王先生提出“易經的中道”,結合“夏《連山》首艮,商《歸藏》首坤,周《周易》首乾”的說法,重新排列了六十四卦的順序。王先生在他的“心、台、文;主、體、位”的大結構下,把六十四卦分别歸類。譬如“心”:震、艮、兌、巽、井、困、贲、噬嗑;“台”:需、訟、明夷、晉、豐、旅、節、渙;“文”:離、坎、即濟、未濟;“主”:中孚、小過、鹹、恒、益、損、屯、蒙、革、鼎、家人、睽、蹇、解、漸、歸妹;“位”:頤、大過、履、小畜、豫、謙、同人、大有、比、師、無妄、大蓄、萃、升、随、蠱。至于“體”,王先生将十二消息卦裝在其中了,有:乾、坤、姤、夬、剝、複、遯、大壯、觀、臨、否、泰。

正如金先生所言:“孔子思想,解者各異。”後人對《周易》可以有各自的發揮。金先生是嚴謹的學者,他對先賢有學習,也有批評。譬如,他批評朱熹:“朱熹作《周易本義》強調《易經》是蔔筮之書,他認為程《傳》在這方面是不足的。其實這正是程《傳》的優點、長處。程《傳》始終把《易經》看成是講思想、理論之書。”(金先生特别指出:“學《易》向來有兩種學法。一種是為蔔筮而學《易》。另一種,學《易》不是為了蔔筮,而是着重看它裡邊的思想。這是方向性的問題。”)金先生指出了朱熹的不足,但也肯定朱熹在具體解讀中的可取之處;對程《傳》及各家也同樣如此,“征引以足資證佐為度,凡離奇之說,近似之見,謬悠之談,一概屏棄。”

王先生也是嚴肅的學者,對自己要求幾盡苛刻。然而,從他對六十四卦順序的重新調整,看得出他想跳脫《周易》的框架,想把孔子、老子甚至“古今中外、三家宗派”統統整合,隻求一個“中道”。王鎮華老師的這個發心非常了不起,他扣住了“中孚”(存誠于内),但忽略了“中道”必須要行走于天地之間,因此首先要用陽剛的精神。程《傳》解“節”卦的“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一句,解得好!程《傳》曰:“‘議德行’者,存諸中為德,發于外為行。人之德行,當議則中節。”

前些日子,餘東海老師為王老師《道不遠人,德在人心》一書寫書評,他對王老師的為人、學養十分敬佩,但也明确地指出:“老先生思想道德都傾向道家,其身上有儒味更多道風。”東海老師的這篇書評若發出來,恐怕又會讓王老師的粉絲們心生反感

我寫這些,不是為了褒貶誰,而是就“何為中道”這個話題繼續辨明。中道的前提是陽剛的精神。這就是孔子與老子的不同。許多朋友也贊歎孔子,說從《論語》中讀出了孔子的寬厚和溫潤,但忽略了孔子更重要的精神是進取和擔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所以,孔子也是一位愚公,傻得可笑,傻得可敬。

王鎮華老師的《易經白話生活譯》一書很有價值,非常誠懇,貼近人心,可以幫助我們很快進入《易經》的精神世界。比如,在講到需卦時,王老師側重從“物質需求”的角度來談:“需,物質欲望的需要,有信實原則在裡面,要光明才行得通,要正常才美好。它能帶來積極的動力。”(原文為: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這個意思不錯,王老師繼續發揮道:“自然天道的旁邊,就有人為陷入的坑穴;家境好、人聰明而不知‘努力成長、工作神聖’是天命,溺愛任性,命運就坎坷了。”

金景芳先生尊古義,認為這個“需”字,是等待的意思。《易經》需卦要求人們要善于等待。《序卦》說:“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養”字,也有等待的意思。(可見重視《序卦》很有必要。)金先生舉了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和《史記》中的《曹相國世家》,來幫助我們了解“需”的含義。

可以看出,王老師解《易經》,側重個人成長的視角,而孔子作《易傳》,既注重“内聖”,又注重“外王”。大家學易時,需慎思之,明辨之,更要笃行之。

對青少年介紹《易經》,王鎮華老師的解讀本是非常好的參考書。實驗班有個男孩,跟着我近三年了,看到我給以前的學生都取了字,也想要一個,和我說了好幾回。這次,正好孩子父親和我一起辟谷,我就現買現賣,為孩子取了一個字。

《易經》裡有個巽卦,談的是如何面對順境。這個男孩,家庭條件很優越,從小就活在女人堆裡,不僅有媽媽、姥姥,還有太姥姥、姨姥等一大家子。很受寵愛,平日也喜歡和女同學嬉笑打鬧。我就從巽卦的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這一句裡取了兩個字——“武貞”。

巽卦的大象曰:“随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王鎮華老師譯:風随風,太虛了,君子之順是為了開展生命,實踐體會,得要陽剛。)

“申命”這兩個字很重要,就是“伸展天命”的意思。我對這個卦有切身體會。大學畢業,我分配到江西教育出版社。外人一般不清楚,每個省的教育出版社非常有錢,因為與應試教育有關。我1993年參加工作時,出版社隻有40多位正式員工,每年的純利潤五千多萬。财務科三天兩頭打電話,讓去領錢。問是什麼錢,說你别問了,簽字領錢就好。除了發錢,還發各種福利,隻要你想得出來的,包括女同事的衛生巾也歸單位發。有人說,教育出版社除了不發老婆,什麼都發。那時候,出版社還有頂替制度,就是說有人退休了,他的孩子可以馬上頂替成為出版社的正式員工。有時候發水果之類的,一家兩筐,往往來不及吃就爛了,所以,有人會因此向出版局告狀,為什麼要發這麼多水果而不發别的?

我就在這樣的溫柔之鄉度過了五年時光。有一天,我在家裡悠閑自得地喝着酒,我太太望着我,問:“難道你就想這樣喝着小酒,過一輩子麼?”一語點醒夢中人。于是,很快我就打辭職報告來北京,獨自闖蕩江湖。為此,我非常感謝我的太太,她救了我一條慧命。

王鎮華老師解釋“武人貞”,是這麼說的:“生命之進退行止,要以武人陽剛正直之勇氣行之,才利。”風上有風,太過順利了,未必是好事,一個人面對如此陰順的處境,要以武人之直勇鼓勵自己,走上中道。

武貞的父親聽了解釋,覺得好。旁邊一馳的父親問,能否也給一馳取個字?我說我也準備好了:)

“一馳”這個名很好,看得出來,父母為之花了不少心思。字,需要與名相配。比如張飛,字翼徳;關羽,字雲長。他倆的字與名都很相應。

《易經》的贲卦,是談文飾之道。有質,還需要有文,如此才文質彬彬,相得益彰。但今日社會,放眼望去,多的是包裝過度,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贲卦的彖辭說:“柔來而文剛,故亨。”(王老師譯:柔要用來飾剛,才通。)“剛柔相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用翻譯了吧。)贲卦的六四“贲如,皤如,白馬翰如。”(王老師譯:文飾如老人白發,唯大英雄能以本色面對世人;一無文飾包袱,生命潛力全然發揮,如飛毛般之白馬奔馳。)

故,“一馳”之名,可配字“翰如”。

辟谷7天的詩句(時時達觀七日辟谷的收獲)4

與史懷哲對話:以易學代替哲學

翰如的父親在太平湖聽薛史地夫教授講課,買了一本研究史懷哲的書,辟谷時也帶上了。這本書的書名《敬畏生命》(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标題為:“阿爾貝特·施韋澤(即史懷哲,譯法不同)的哲學和倫理思想研究”,作者陳澤環,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對史懷哲有一點點了解,所以把這本書翻了翻。其中的一章引起了我的興趣——《文化的衰落和重建——施韋澤論現代文化》。下面摘錄部分段落:

“19世紀後半葉,特别是自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德國的現代化經濟建設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這在許多人看來是形勢大好,但年輕的施韋澤則預感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危機,并表達了對當時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懷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他更确認西方文化的災難已經降臨,覺得自己有責任分析文化衰落的根源,并探尋重建和複興文化的新路。”

“施韋澤首先确認我們正處于文化衰落的征兆之中。這一狀況并不是由戰争引起的。相反,戰争本身隻是文化衰落的一種現象。”

“施韋澤認為,哲學本來是普遍的文化信念的創造者,但自19世紀中葉崩潰之後,西方哲學已經從一個勞動者變成一個退休者——遠離世界,隻與自己已經獲得的東西打交道。哲學幾乎成了哲學的曆史。創造性的精神離開了它。哲學日益成為無思想的哲學。在學校裡,它還有些作用,但是,它已經不能夠履行其公共使命。”

“對西方當時的經濟和精神生活中的文化障礙,施韋澤分析道:第一,物質成就雖然使人從自然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但獨立生存能力減弱、生存鬥争加劇、生活的病态化,等等,還是使人感到渺小,使其心理受到傷害,從而人的自由和思想能力被削弱了,文化能力也降低了。第二,現代人過度緊張、過度忙碌、浮躁淺薄,導緻了精神退化,許多個人隻是作為勞動者,而不是作為人生活着,從而不追求教養,隻是追求消遣,并且是精神最低要求的消遣。第三,勞動組織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導緻了現代人的殘缺,限定性的、非精神性的勞動,使得塑造個性的力量喪失了。第四,公共關系的過度組織化也阻礙了文化,導緻了無思想的組織化。個性和理念被置于體制之下,而不是影響體制并保持自己的内在活力。由于放棄了思想上的獨立性,我們似乎别無選擇地喪失了對真理的信仰。”

“施韋澤寫道:一個不自由的人,一個浮躁的人,一個不完整的人,一個迷失于非人道之中的人,一個把自己的精神獨立及道德判斷出賣給組織化的社會的人,一個在任何方面都遭遇到文化信念障礙的人——現代人就這樣在一個昏暗的時代走着昏暗的路。”

對照今日中國的現實,是否有許多我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朋友,正走在這樣昏暗的路上而不自知呢?

史懷哲生于1875年,卒于1965年。他是一個行動派。他原本是一個基督教神學家,1913年,放棄個人在歐洲的錦繡前程,前往非洲加蓬建立診所,自費為當地居民服務,直至離世。史懷哲揭示的西方文化衰落的現象,同時受到了當時西方許多思想家的關注。20世紀上半葉,西方一流的思想家都在探讨所謂“人的異化”的問題。也因此,有了西方的靈性複興思潮及後來的“新時代運動”。

《敬畏生命》這本書,是被收入到“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中的。這套叢書總序的第一段,寫得頗耐人尋味:

“中國正處于一個曆史巨變的時代。雖仍困難重重,問題重重,但一個蓬勃向上的中國已經出現在曆史的地平線上。希望使人激動與興奮;困難又使人焦慮與迷惘。在這千載難逢的曆史時刻,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迫切需要智慧的思想——哲學,這是曆史對處于命運轉折點的當代中國人提出的時代要求。”

可見,這套書的組織者能感受到這個時代某種東西在湧動,但他們把希望指向了哲學。

這篇總序後面還有一段文字:

“必須承認,與人文科學的其他學科相比,哲學在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是相對落後的。這表現在像政治哲學、法哲學、社會哲學、道德哲學、宗教哲學、藝術哲學、文化哲學和曆史哲學等專門哲學門類,在中國幾乎還是空白。不要說專著,即使是專門的研究論文也不多見。就此而言,當代中國哲學離國際水準和規模還有不小的距離。”

将這段話與前面那段話相對照,我們會發現有點自相矛盾:既然哲學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中國的哲學研究如此薄弱,那麼中國怎麼會有今天蓬勃發展的局面呢?

在9月22日晚上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的雅集上,秋風老師結束他的演講,用了一句話:“如果讓我來對比中西文化的出路,我要說的是,西方文化已死。”現場的許多朋友感到愕然:秋風這個人看上去還蠻儒雅,怎麼說話這麼偏激?其實,結合史懷哲的話來看,秋風老師說的是實話。許多的中國人對西方仍然充滿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其實,西方哲學已死,就意味着西方文化隻能走向衰亡。

那麼,人類的出路在哪裡?我要告訴史懷哲的是:在中國。中國人看世界,不會盲目樂觀,也不會盲目悲觀,而是時時達觀——在生機處決出精神。達觀,即通達的人生态度,“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這種通達的人生态度,來自兩千五百多年前經過孔子完善後的《周易》。

《易經》裡有兩卦與文化的重建有關:一是“地火明夷”,二是“火地晉”。明夷卦指的是文明之傷,“明入地中,但明不可息也,利艱貞(王譯:文明之傷,艱難中,挺住守貞,才利)。”由此,我們可以想到近代以來中國遭受的苦難。我們的前輩們為了救亡圖存,甚至不惜砸爛自家的宗廟,全方位地向西方學習,目的就是要趕英超美,奮起直追。今天這個時代,正如前面那篇總序的開頭所言,仍然困難重重,問題重重,然而,太陽似乎已躍出地平線。這個象,就如“火地晉”。

“晉”這個字,本義是兩箭射中靶心,引申為人人可進之道,即文明之進道。晉卦的大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王鎮華老師解讀,在這樣的一個曆史階段,“君子之上進,以自明之德,良知心行也。”

朋友,你願意走上這條文明進道麼?

辟谷7天的詩句(時時達觀七日辟谷的收獲)5

新民俗:每年過一次“辟谷節”

辟谷快結束了,大家都挺開心,不但有許多收獲,還結識了新朋友。大家約着明年這個時候,再一起辟谷。我倡議,把每年的國慶長假當作一年一度的“辟谷節”,可以約上久未見面的老同學、老朋友一起度過一個健康的、清淨的假期。帶領我們辟谷的王老師說了,可以帶上家屬、孩子,該辟谷的辟谷,該吃飯的吃飯,互不耽誤,不僅一家人可以共度假期,而且王老師可以幫助家屬、孩子分别調病。大家都覺得這個倡議好,可惜每期辟谷人數有限制,最多20人,不能讓更多人受益。

“節”這個說法也來自《易經》。《易經》裡有艮卦,有節卦,都有止的意思。艮為山,阻擋在面前,沒有商量,很被動。但“節”,乃有限而止也,是主動的。

節卦的彖辭說:“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财,不害民。”(王老師譯:節卦,為剛柔中肯,要節制得中。節,是以和樂安甯,處世行險。節,為了當位得時,心神正用終能通。像天地之節奏有春夏秋冬之四時,人再配天,制定禮法分寸,不傷物資,也不害民生。)

對于成天大魚大肉的現代人來說,一年給自己的腸胃放七天假,是件好事。我們不贊成“苦節”(苦修),因為節卦的彖辭裡還有一句:“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

谷友們已經商量好了,一個月之後來辛莊,一起吃涮肉,一起喝酒。屆時歡迎您也來:)

中霖 合十

2016年10月7日于懷柔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