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又稱《前漢書》,由中國東漢曆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曆時二十餘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顔師古為之釋注。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一、差以毫厘,謬以千裡。
出自于《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裡。’” 意為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二、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意思是:“以無傷大體的行為為法則的人不能成就光榮的名聲,憎恨小羞辱的人不能建立大功業。”
三、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绠斷幹。
見漢?班固《漢書?枚乘傳》。溜:小水流。單極之绠:單股的細繩。斷幹:勒斷樹幹。這兩句大意是:泰山上的小水流可以穿石,單股的細繩可以勒斷樹木。
四、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複鼓琴。
伯牙善彈琴,唯鐘子期能解其意,自從子期死後,伯牙認為再也沒有像他這種知音了,于是将弦拉斷、琴摔壞,并從此不再彈琴。
五、狐疑猶豫,後必有悔。
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意思是:顧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後必生禍害;關鍵時刻猶豫不決,将來一定要後悔。
六、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末形。
出自《漢書·伍被傳》,這兩句大意是:聽力好的人,在聲音未發出之前就預感先覺;視力好的人,在事物未出現之前就預見先知。 聰慧明智、思慮通達的人,善于觀察、思考、深辨、細究,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斷,故能洞察事物的未來,于無聲處聽有聲,于無形處見有形,有先見之明。
七、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出自《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精神過度使用就會衰竭,身體過度勞累就會疲憊,精神與身體都疲累不堪就會死亡。
八、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
語出《漢書.楊雄傳上》, 汲汲,心情急切。戚戚,憂愁。意思是不追求富貴,不憂慮貧賤。為人清高,安于清貧生活。
圖文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