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河源市藍塘中心衛生院工作14年的賴鐵鋒,坐在窗明幾淨、設備簇新的醫院大樓裡,為當地患者提供着診療服務。通過升級建設,他所在的醫院已經有了150張病床,有了先進的影像設備、微創診療設備,對疾病的診斷明确了,能夠開展的診療項目增多了,在住院患者數量更是增加了一倍多。而在全省範圍内,類似藍塘中心衛生院這樣通過升級項目建成的基層中心衛生院,達到47家。
30日,全省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現場總結會在河源紫金縣召開。會議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的決策部署,全面總結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加快提升廣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會議要求,各地切實增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通過全面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持續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推動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再上新台階。
硬件投入、醫共體協同
将基層病患留在最基層
賴鐵鋒供職的中心衛生院,位于紫金縣藍塘鎮砂塘村,本是廣東省最為基層的醫療機構的一個縮影。服務周邊約20萬人的醫院,升級之前就醫環境相對簡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再加上輔助診斷的影像設備缺少,許多診療項目都難于開展。不說大病、複雜疾病,諸如心梗這樣的急危病種,在這家醫院都難于開展診斷、治療,需要往更高級别醫院轉送。複雜的患者往往外流到附近的惠州、深圳,加重了患者成本不說,有時甚至會耽誤患者的救治。
前幾年有一位因車禍發生下肢骨折、骨骼外露的重傷者,無奈于當地技術條件有限,最終隻能轉到1-2個小時車程外的惠州市區醫院進行搶救。這也直接導緻了傷者失血過多,進入ICU病房。
2017年9月,醫院開始按二級醫院标準設計、升級,正式啟用後,醫院已成為了一家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床位200張(現開放150張)的全新醫療機構。配備的醫療、輔助設備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有了腹腔鏡系統、泌尿腔鏡系統、高端多功能麻醉機、纖維支氣管鏡、多功能呼吸機、光子治療儀、高頻電切電凝系統後,醫院的外科也進入到了微創時代。再加上四維彩超機、DRX光機、CT機、電子胃腸鏡、全景牙片機等先進影像設備,醫院的輔助診斷也得到了極大增強。
“以前是大外科設置,現在外科有了骨科、泌尿外科、婦科……我們醫院之前的住院病人數也就在30多人的樣子,現在則增加到了70人以上”分科更為精細的同時,診斷治療水平的提升,也讓更多的居民能夠在這家基層醫院裡完成診療,住院病人數量的翻番就是最好的注解和說明。“再有類似下肢骨折這樣的患者,醫院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絕對可以讓這類患者得到及時優質的治療。”
就在該院内,醫院首席骨科專家陳庠侖正在為一名電鋸割傷,創口較深且污染較重的患者提供診療。這類傷情,之前隻能在該院簡單包紮後轉院。得益于對口幫扶政策,原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醫務部部長陳庠侖派駐到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不僅看病治病,更參與臨床帶教。在他的教導下,2019年從肇慶醫學院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的黃瑞立已經是一名助理醫師,能夠獨立完成開放性骨折的皮瓣修複和肌腱損傷修複手術以及各類骨折處理。不僅如此,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全力幫扶下,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現已具備開展泌尿、普外、婦産、肛腸等傳統及腔鏡微創手術的技術條件,真正實現為當地20萬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
多數已能開展三、四級手術
類似的改變,則是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前後對比的一個真實縮影,政策和資金沉下去,就是為了讓成效浮出水面。通過建設和搬遷,47家中心衛生院發生蛻變,實現“六大升級”。
在院容院貌升級方面,平均每家中心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達3萬平方米,基本達到中等縣級人民醫院平均水平,全部配置遠程醫療設備,可提供“互聯網 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
在設施設備升級方面,各院共計擁有萬元以上設備0.97萬台,平均每家206台,超七成為升級建設後的新增設備。設施設備的全面更新升級,為院内開展較高等級的二、三級手術和病種診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級診療科室得到健全,二級科室設置不斷擴展。”不僅如此,通過對口三甲醫院和縣域醫共體的幫扶,已有32家中心衛生院形成特色專科,同比增加77.7%。如,陽江市升級建設的陽春市春灣中心衛生院(陽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開設了兒科、消化内科、ICU等6個專科,陽西縣儒洞中心衛生院(陽西縣第二人民醫院)不斷鞏固和發展中醫專科特色,2019年中醫藥診療量比上一年增加了2500餘人次,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目前,47家平均能夠治療近1400種病種、開展100餘種手術和診療,分别提高167.8%、50.4%,其中31家已具備完成部分高難度三、四級手術的能力,技術水平的全面升級,為城鄉居民就近看病就醫提供了便利。通過硬件上的升級,人才團隊的培養,粵北韶關市翁城中心衛生院(翁源縣第二人民醫院)已能開展椎體成形術等骨科四級手術。
有财政兜底、有激勵性績效管理
基層高職稱專家增加了一倍多
強基層,關鍵是強人才。人員流失率從升級前的3.4%下降到2.0%,是47家中心衛生院人員招得來、留得住的成績單。目前,各院共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萬人,其中醫生3384人、護理人員4356人,分别增長45%、50.8%;高級職稱執業醫師從197人增加到451人,增幅高于全省縣級醫院平均水平。
在運行機制升級方面,廣東于2017年在全國創新性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公益一類财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績效工資“兩個允許”,并結合廣東實際細化為“六個允許”,中心衛生院收入水平明顯提高。此外,47家中心衛生院納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推動實現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同質化均衡化。
目前,47家中心衛生院服務能力全面升級後,實際開放床位共計1.1萬張,較建設前增長82.3%,單日可提供0.6萬人次住院服務,開展近600台手術,分别提高53%、103.6%,住院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單日可提供2萬門診人次服務,提高了33.4%,診療服務能力大大增強。
成果也是看得見、摸得着、實實在在的,今年10月,門診總量達57.2萬人次,住院總量達3.3萬人次,分别較升級建設前同期平均水平增長25.6%、21.3%,初步實現了醫療衛生服務跨越式發展。
這也是廣東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裡程碑,為全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打下了堅實基礎。據悉,廣東在2019年全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績效考核中榮獲全國第一。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當前,中心衛生院仍然存在專業技術人員支撐不足、服務項目收費及醫保支持政策不到位等問題。下一步,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對47家中心衛生院“三年建成,五年形成服務能力”的要求,持續優化服務、提升能力,把建設成果轉化為惠及廣大基層群衆的優質醫療健康服務。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尹嘉怡
通訊員 粵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