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貴州農村養麻鴨技術
貴州農村養麻鴨技術
更新时间:2024-10-01 04:17:12

貴州農村養麻鴨技術(抱團養殖芝麻鴨)1

養殖芝麻鴨的村民出欄後拿到收成。廣西娃念媽農産品有限公司 供圖

廣西新聞網南甯3月30肉訊(通訊員 王麗霞)“雄鳥青頭碧如玉,雌鳥身嬌着花袍。人間若得此美味,似醉三分味不絕。”一首《詠芝麻鴨》,表現了人們對芝麻鴨的喜愛之情。在南甯市邕甯區百濟鎮八聯村,芝麻鴨吃着環保青飼料,散養在田間水塘中,出欄時安全宰殺,冷鍊生鮮配送1日直達家門口,農戶在“公司 農戶”養殖各個環節忙碌着,用雙手奏出緻富之歌。

2006年,該村青年黃福明結束外出務工,回鄉創業。他建立了“流動菜市場”,聯系鎮子上的菜農,讓大家把各色蔬菜整合起來,定時為鄉親提供新鮮蔬菜。“流動菜市場”将蔬菜送到鄉親家門口,既促進了農産品銷售,同時給鄉親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百濟鎮群衆有着養殖芝麻鴨的傳統,該城區各級政府一直努力開展百濟芝麻鴨品牌打造和申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等工作。

在創業路上,黃福明了解到家鄉芝麻鴨自然放養且味道獨特,若能專注于百濟芝麻鴨的養殖生産,不僅能打響家鄉品牌,還能為家鄉帶來更多工作崗位,讓賦閑在家的老人走入田間地頭養鴨放鴨,讓外出的年輕人實現在家門口務工,增産增收,改善生活。

黃福明開始走村串戶,向農戶詳細介紹芝麻鴨養殖銷售方面的計劃,講解公司與農戶在養殖、銷售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并以簽訂保障書的形式保證農戶利益,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憂。開始時,大多數人抱着觀望态度,但後來看到首批簽訂協議的農戶隻用承擔較低的養殖風險,通過辛勤勞動就能穩定獲取較高收入後,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養鴨的隊伍。

“這些年,有關部門領導、專家經常來我們養殖培訓中心指導,給公司指明大方向并在資金上給予扶持,我要用新的觀念、新的思維武裝頭腦,帶領更多的村民緻富。”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緻富帶頭人,黃福明開創了“娃念媽”公司,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廣西娃念媽農産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邕甯區特色養殖村級示範點,依托網絡新媒體,線上線下銷售百濟芝麻鴨等農産品。公司在職員工15人,現有參與養殖及工作的農戶70餘戶,其中含貧困戶26戶。

“娃念媽”公司以“公司 農戶”合作模式發展,農戶提供場地、人工,公司提供全程技術、鴨苗、混合料,按合同标準回收,每隻鴨出欄農戶可收益6-8元,每年直接給農戶增收5-10萬元/戶,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為更多的農戶提供了就業、增收的機會。

利用自家閑餘土地養鴨的陳義壽是第一批跟随黃福明養鴨的農戶。“我養了十幾年了,地是自己家的,混合料和鴨苗都是免費提供的,我就每天喂兩餐,輕松、簡單還能掙到錢!”陳義壽看着在池塘裡吃飽嬉戲的芝麻鴨,喜悅之情溢上質樸的臉龐。

“娃念媽”公司的環保青混合料加工場裡,工人加入牧草、稭稈、甘蔗葉、稻草、紅薯藤、牛大力等天然環保無公害綠色産品,經粉碎機、混合機工作後,輸出環保青混合料,免費提供給養鴨農戶。據悉,環保青混合料已申請國家專利,現已進入審核階段。

開着拖拉機來拿混合料的八聯村村民吳月容夫妻倆臉上挂滿了笑容,滿意地說:“都是免費的,我們這次來要拿上一噸混合料!現在養殖了2500隻芝麻鴨,100-120天就可以出欄了,平均月收入也有6000元左右!”

該公司不僅養鴨賺錢,農戶還可以通過種植牧草來增加收益。牧草種植年産量一畝可達25-30噸,一年可收成5-8次,回收價有180—200元/噸,年收入可增加5000元以上。另外,農戶白天工作結束後,晚上閑餘時間還可以到“娃念媽”公司兼職,增加額外收入。

近年來,邕甯區針對留守貧困戶勞動力實際需求,積極開展扶貧車間建設,組織鄉鎮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就業專幹等,通過“廠房式、合作社”的模式,引導企業與貧困家庭勞動力共創扶貧車間,從事農産品加工、種植養殖、種桑養蠶等,促進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就近就地實現靈活就業或居家就業,實現“造血式”脫貧。“娃念媽”農産品有限公司正是參考邕甯區扶貧車間的模式在打造着自己的“車間”,為百濟的産業發展、農民增收貢獻力量。

“取名‘娃念媽’是寄托出門在外遊子對媽媽的思念,是對小時候土味特産的味道的思念,是對家鄉的想念,也是對我們百濟鎮芝麻鴨的推廣,同時也是我們農戶走向緻富路的奔頭。”黃福明說。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