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頭條号】,更多關于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内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資料”送您關于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幹貨視頻。
不要輕信那些時尚的管理理念,因為幾分鐘後又會出現更時尚的理念。因此,我們隻需堅持最初的管理原則,無須過度追求流行。
關注競争對手的動态是人之常情,有利于公司的健康發展。他們搶先推出新産品了嗎?他們找到秘方了嗎?長期以來,食品公司一直緻力于研發、保住其獨家配方,無論是可口可樂的“7X”,肯德基的“11種草藥和香料”,還是麥當勞的“巨無霸醬”,都是如此。(當然,還會有比這些更健康的秘制醬料。)
商業領域的競争異常激烈,一想到競争對手可能采用某種絕佳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們就會嫉妒發狂:“他們知道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管理模式?他們要趕超我們了嗎?”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緊張情緒解釋了管理者熱衷于新興管理理念的原因。和宗教有點類似,管理學的所有新想法幾乎都是憑空出現的,但很快就會受到人們的追捧。一種新理念産生不久後,雜志會登文報道,各大公司相繼召開會議進行讨論,管理咨詢公司也忙于制作各種營銷材料,這些都表明,長期以來,他們一直推崇該理念。而那些趕時髦的管理者,他們就像奇想樂隊(the Kinks)所唱歌曲裡那位專注于時尚的跟風者一樣,上個星期穿着圓點花紋的衣服,下個星期又換成條紋衣服。
人們一直緻力于研究更有效的管理方式,這種強烈欲望導緻了對管理時尚的不懈追求,但這是不幸的。自泰勒首次将他的“科學管理”思想編纂成書,一百多年來,大量的管理書籍和理論相繼問世。管理咨詢行業從中獲益匪淺: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與動作”研究(旨在研究效率最高的工作方法),大型咨詢公司就沒有那麼多談資,也不會有那麼多顧客。
◎新理念需要反複審視
埃裡克·亞伯拉罕森(Eric Abrahamson)是紐約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一名教授,和大多數人相比,他對于新興管理理念産生和傳播的研究更加全面(亞伯拉罕森,1991)。他将其描述為一種“暫時性的集體信仰”,即一種新的(或重新發明的)管理實踐,它将利于管理。也就是說,并非所有新興管理理念都毫無價值,隻有少數是荒謬至極的,大多數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是,一旦人們對新興理念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就像皈依宗教一樣,問題也就随之出現,那時,該理念隻是一種單純的信仰,而非基于實踐的管理方法。企業經營是個複雜的問題,肯定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毫無疑問,一個繁忙、随時需要處理棘手事件的高管,會忍不住想要尋求一種全新的、簡單的方法,希望借此提高(甚至确保)成功的概率。企業經營是個複雜的問題,肯定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毫無疑問,一個繁忙、随時需要處理棘手事件的高管,會忍不住想要尋求一種全新的、簡單的方法,希望借此提高(甚至确保)成功的概率。
◎管理理念的簡史
在1911年出版的《科學管理原則》(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書中,弗雷德裡克·威廉姆·泰勒(Frederick William Taylor)認為,如果你以機械的視角看待員工的工作表現,那麼你會認為每個員工都能提高效率。這種邏輯是殘酷的,管理者不應該這樣對待員工,但員工們确實需要不斷地做重複工作。新興産業如汽車制造業,其大規模的生産線是泰勒主義在現代的體現,另外,如今那些看似現代化的工作場所,卻更進一步地诠釋了泰勒主義。
因此,如今的管理模式并不科學,也不先進。但它确實幫助建立了一門新的專業學科——管理學,它是值得研究和學習新思想的學科。它開創了“管理咨詢”這一新興行業,這一行業的大師以前被簡單地稱為“成本會計師”。20世紀30年代,麥肯錫将其重新命名為“會計師和工程師”。
日本的戰後重建中,愛德華茲·戴明及其同事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思想。全面挖掘優秀員工,利用他們的技能,來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産率,這些想法引起了日本企業的共鳴,但矛盾的是,事實證明,在西方,持有這樣想法的企業往往運營不善。20世紀80年代,人們過度吹噓全面質量管理的優點,而這些優點并未落實,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員工對先進管理行業的信心。然而,平心而論,就像很多先進事物一樣,決定其成敗的與其說是創意本身,不如說是執行創意的過程。
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的概念也曾風行一時。管理作家彼得·德魯克推廣了一種被廣為接受的理念,即團隊目标要有針對性,一項業務中的不同目标可能會相互沖突或彼此不兼容;團隊沒有完成目标時,可能會利用這個體系假裝完成目标。這種理念基本上是合理、明智的。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面對經濟下行的局勢,管理者不得不采取堅決的措施。20世紀80年代,大企業紛紛打着“精簡企業”的旗号大幅裁員,迫使數萬員工下崗。到了90年代,企業界掀起一股“企業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熱潮,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幅裁員正了名。有些管理者想要在企業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便可以以此理論作為依據。然而,企業改造的理論很簡單,把它落實卻很困難。
這股浪潮不久就逆轉。20世紀90年代末,由于互聯網和所謂的“新經濟”的興起,企業界又轉而崇尚一種更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在新興互聯網公司内部,到處可見台球桌、懶人沙發還有滑闆(見陷阱43)。遺憾的是,企業的盈利并未因此而大幅提升。之後,随着經濟再一次呈下行趨勢,管理者又變得不講情面了。人們過度吹捧“精簡職員”的好處,然而這種模式未免有些苛刻和死闆。現在,管理者更加注重“靈活性”而不是“精簡職員”。有些管理者開始嘗試采用一種所謂的“後等級化自組織”(見陷阱7)。你可以留心一下此時企業界正在流行什麼新的管理模式,然後你就能對21世紀初風靡過的管理模式有一個系統的了解了。
◎沉着冷靜,繼續前進
不要過于憂慮,放輕松。正如前面所述,新的管理模式、理論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在所有經濟領域中,管理學領域似乎永遠不會面臨生産力(有時還包括質量)方面的問題。
有新想法是好事。花些時間思考它們對管理者是有益的,将某些想法應用到現實中或許也有好處。但是,有些新想法盡管聽起來很不錯,卻還沒有經過現實的檢驗,然而人們卻紛紛趨之若鹜,這種情況下管理者應該更為謹慎。
對于那些對大趨勢(即将面臨的巨變)的預測,管理者尤其要警惕。對一個野心勃勃的權威人士來說,他們最适合對20年後的事件做出預測,因為20年距離現在不算遙遠,不至于讓預言者們無從下手,但同時距離現在也不算近,這樣他們的預言無疑會籠罩上一層神秘色彩。而且,即使預言者所做的預測并不準确,20年後也鮮少有人記得。即便如此,一直有人通過預測未來賺得盆滿缽滿。正如作家瑪格麗特·赫夫南(Margaret Heffernan)所說:“雖然沒有一個人有穿越到未來的能力,但他們似乎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管理者們要牢記:人性并未改變,因此管理人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沒有變。尊重員工、傾聽他們所言、設立明确可實現的目标、适時提供恰當的反饋,這些關于人類的永恒真理比管理學的新理論重要得多。
有一個流行的管理學理論是本書贊同的:管理學是關乎人的一項重要活動,對經濟的發展和人的幸福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們應該多多思考,努力做好管理工作。雖然很不可思議,但就是這麼簡單。
關注私信“資料”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内部培訓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