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植蠶豆,從何時而來無法考證。不過在《本草綱目》中有稱”胡豆“的,即指蠶豆。”凡帶”胡“字的食材,多是指由外來傳入中國的舶來品,蠶豆别名有四:寒蠶、胡豆、佛豆、羅漢豆。
”飨“讀音響,“在中國的漢語中,它意為以酒食來宴請客人,到今天 ,飨字泛指享用正當季的美食,以此來應對不時不食剛好。春季的三四月,一顆脆嫩鮮甜的蠶豆開始展露它嬌嫩的容顔,遵循自然生長規律而來的蠶豆,在江南一帶三四月逢一生最味美之時,蠶豆的嘗鮮之味很短,上市過半個月的光景即開始轉入老邁之身,即使這樣,它的一生仍是與好吃為伴的。
蔥油鮮香味足的蔥油蠶豆
吃蠶豆的要乘早,畢竟它給你的嘗鮮期有限。新鮮的蠶豆要帶豆莢一并買回,挑選蠶豆,看它的新鮮隻需觀察豆莢便好,豆莢上沒有黑點意味着它脫離生長的枝幹的時間并不長,這樣的蠶豆買回家後迅速剝出即可見到鮮嫩脆綠的豆子安靜的躺在豆莢中,将豆子取出來,去除掉附于蠶豆上的小月牙,稍作清洗,連殼一并入鍋,配上蔥、鹽、糖,幾乎不走花哨烹饪及過多調味料的流程,輕而易舉就得到了一盤春季姗姗而來的時令蔥油蠶豆。
蔥油蠶豆:新鮮蠶豆若幹,蔥多一點,另配好鹽和白糖,先起鍋入油爆香蔥,再入蠶豆,鹽、糖、清焖煮,五到10分鐘足夠
立夏時少不了的蠶豆飯行至立夏,蠶豆較起剛出道時雖長勢喜人,但嫩不及三四月時,但它仍是随手可以變成一劑随時可以撫慰人心的美食良藥。用五香煮豆、熱油炸之及立夏時的一碗蠶豆飯都為蠶豆季節時年年難以嫌棄的用蠶豆烹饪出來的美味。
一碗蠶豆飯是立夏的必經。在江浙一帶,一碗立夏蠶豆飯裝下的是一碗鄉愁。早在清朝蘇州人顧祿撰《清嘉錄》時,他就說“立夏日,家設櫻桃、青梅、lèi麥(左禾右畾,古字,今已不用),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見三鮮。……蠶豆亦于是日嘗新。”
蠶豆飯:取一點火腿片,一把去殼的豆瓣,一碗糯米,或者将火腿片換成鹹肉丁也可以,先将糯米淘洗幹淨,浸泡冷水中不少于1小時,瀝幹水份和切丁的火腿(鹹肉丁)拌勻後加水煮。起油鍋炝鍋後下冷油,油熱後,将蠶豆急火炒至将熟,再放入煲好的火腿(鹹肉)飯做成炒飯,另就是炒制半熟的蠶豆放入飯鍋拌勻再焖燒15分鐘。
五香豆、蘭花豆外加一粒茴香豆
“蠶豆老了,就加鹽,連殼煮就是下酒菜。”汪曾祺回憶蠶豆的味道中就有關于類似五香一法,隻不過我們今天在蠶豆老去之時,佐以五香鹽煮好。現在的孩子沒有體會過吃蠶豆的另一種樂趣:将煮熟的蠶豆用線穿起,串在脖子上或手脖上當做手項鍊或手串是吃蠶豆最好玩的事情,剛穿好的蠶豆項鍊才挂到脖子上便奪門而出去炫耀,時不時從脖子上或手上扯下一顆蠶豆吃掉,毫無誇張,這是天下最美的味道。
五香煮蠶豆:帶殼的蠶豆佐以五香、鹽煮熟即可。
又到更老時,将蠶豆對半剪開不斷,入熱炸酥透後隻加鹽就是蘭花豆,炸好的蘭花豆可以入玻璃瓶罐中裝好,這是零食也是下酒菜。蠶豆等至成幹豆,用它做成的茴香豆最有名。
魯迅寫孔乙己,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随着孔乙己一并流傳下來的還有茴香豆,這在紹興一帶風行的小吃, 須精選幹蠶豆,淘洗下鍋,加水至浸沒至發軟,猛火煮約15分鐘,至豆皮周緣起凸、中凹陷時,即加桂皮、茴香和醬油,再文火慢煮約15分鐘始成。
一顆蠶豆的一生不止于此,一篇文章無法一一一羅列,它最大的成就是成就了川菜的風味密碼,紅油的豆瓣醬可以令一份回鍋肉和火鍋的魅力頓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