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在四川、重慶和湖北西部這一帶生活的朋友,小時候吃香菜,爸媽會告訴你這玩意叫做“延須”。來,跟着我大聲讀:YanXu。
那麼這個讀音到底怎麼來的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小時候我一直不知道為啥這玩意要叫YanXu,而且也不知道這兩個字到底怎麼寫。延須是我瞎寫的,我以為它就該這麼寫。
為啥我覺得它叫延須呢?
因為香菜的樣子,我覺得就像是一大把胡須啊哈哈哈。

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香菜的學名叫做芫荽。原産于地中海一帶,後來經中亞傳播到西域,漢朝時候張骞出使西域,帶回了一大批新的作物。比如胡蘿蔔啊,葡萄啊……這些,中原都是以前沒有的。
芫荽也是被張骞帶回了中原。它之所以叫做香菜,是因為這種植物帶有一種揮發性的成分,可以祛除肉類的腥膻氣味。古代中國吃羊肉多,羊肉最腥膻,香菜可以有效壓制這種腥膻,所以香菜就在中國大地廣泛種植了。
那麼香菜的學名為什麼叫做芫荽呢?這就涉及到古漢語的知識了。
荽,古代是指一種帶有辣味的植物。
香菜傳人中原以後,和這種叫做荽的植物長得有點像,而且也是帶有刺激性味道(古代的辣不是今天的辣,而是辛辣刺激的意思),所以最初香菜被人叫做胡荽,就和胡蘿蔔的意思一樣,是胡人那裡的荽,所以叫胡荽。
再後來,又因為香菜和芫花長得也有點像

最後就合并了叫做芫荽,這是香菜學名的來由。
那麼為什麼芫荽會讀成YanXu(延須)呢?
這是因為荽這個字,古音并不讀作sui,大家看唐韻,說它是息遺切,就是讀Xi或者Xu這種音,古代的時候,J、Q、X這幾種舌尖音的聲母比較混,彼此分不太清楚,也包括S這個聲母。

這些古代音韻學的知識,說起來很複雜,不懂的人也搞不懂。我大學的時候學過音韻學的課程,慚愧得很,學不到家,也隻了解一點皮毛。總之呢,古音和現代音的讀音有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很多字古代那麼讀,現在早就不這麼讀了。
反正你就記住,古代人讀荽這個字的音,并不是今天的Sui,它不讀“随”這個音,而是類似于“須”或者“息”這個音。
所以古代香菜就讀作延須,或者沿襲。
這種古音在現在依然有所保留,尤其是在某些地方的名字,比如四川的遂甯,在當地土話中就讀作“Xu Ning”,就是旭甯。
咱們國家很多地名,和現在的普通話的讀音都不一樣,這種情況多了。安徽六安,讀作Lu An,陸安;河北的蔚縣,很多人讀成魏縣,其實讀作Yu Xian,這些都是古音保留。
上海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最著名的莘莊,明明這個字讀莘莘學子(shenshenxuezi),為什麼當地名就讀辛了呢?
上海蘇州河有一條支流,叫做蕰藻浜,這個“蕰”字,讀作“wen”,也是當地特有的古音保留,普通話本來沒有這個字,以前字庫打不出來,隻好用“蘊”代替,好好的“wenzaobang”讀成了“yunzaobang”。
此外江南古鎮,還有甪直(luzhi),也是地名專用字。這些讀音都是古音保留,因為地名大家千百年來一直沿襲,所以在地名方面古音保留的現象比較普遍。全國像這種情況多了去了。
不過,這些古音隻是在當地保留,外地人一般都不知道。而且很多當地人也隻知道這個字這麼讀,卻不一定知道它怎麼寫。
所以香菜就是在湖北、重慶、四川交界這些地方讀作延須,哈哈。其它的地方還是讀芫荽(延髓)。
當然,随着全國各地交流越來越頻繁,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古音保留肯定會慢慢消亡。
畢竟語言這種東西就是為了大家交流方便的,結果同樣的意思,大家讀不一樣的音,那還怎麼交流?所以最後肯定是随大流,大家都這麼讀,那以後就這麼讀。
所以啊,還把香菜讀作延須的人,以後會越來越少了。
就如同說上海話的人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少,說粵語的人以後也會越來越少。有些人大概會懷念,甚至呼籲保護這些地方方言。其實沒用的,等這幾代人死絕了,自然就沒有人用了。
這是曆史大勢,誰也阻止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