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胥鐵路,許多人知道它是标準軌距鐵路,其軌距為4英尺8英寸半。可是,有關這個數值的由來及其多種的書寫方式,大都就不太了解了。筆者就此話題談一談。
鐵路軌距指兩條鐵軌間的距離。鐵路源于英國,軌距早年以英制長度測量。關于标準軌距4英尺8英寸半的由來,一般認為源自古羅馬戰車兩輪間的尺寸,這一尺寸正好是兩匹馬并行的寬度。然而,此說缺乏有力的佐證,曆史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巧合。
另一種說法是,鐵路由礦山的鐵條軌道(供畜力車輛運行)演進而來。1788年,有人将平放的鐵條改為了立放的鐵軌。當時,車輪的輪緣(輪圓一側凸起的邊緣)位于兩條鐵軌的外側(圖1),鐵軌的寬度為5英尺,恰好是個整數。多年之後,人們發現這樣的車輪容易向外松動,以緻造成車輪脫落和火車颠覆,因而便将車輪的輪緣改至兩條鐵軌的内側(圖2),軌距變成了4英尺8英寸半(1英尺等于12英寸,當時的兩個鐵軌軌頭的寬度合計為3英寸半,5英尺減去3英寸半,正好是4英尺8英寸半),折合成公制長度,則為1.435米了。
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行駛蒸汽機車的鐵路,采用的軌距就是4英尺8英寸半。
可是,世事多變。當鐵路在世界各地逐漸推廣以後,各國卻依據地形、資金、所需運力等條件,采用了五花八門各不相同的軌距,其尺寸多達二三十種之多,從而有了寬軌、窄軌的說法。
那麼,怎樣區分寬軌與窄軌呢?早期并沒有統一的标準。到了上世紀初,開始有人提議将4英尺8英寸半定為标準軌距。直至1937年,國際鐵路協會作出裁決,才将4英尺8英寸半(折合成公制長度為1.435米) 正式确定為了标準軌距。這是因為世界上采用這種軌距的鐵路最多最長。
當年确立标準軌距的初衷,一是區分寬軌鐵路和窄軌鐵路,即軌距大于4英尺8英寸半的鐵路被稱為寬軌鐵路,而軌距小于4英尺8英寸半的鐵路則稱之窄軌鐵路。二是倡導修建标準軌距鐵路,以利于火車在各國間的過境運行。這就是鐵路标準軌距的由來。
關于标準軌距的書寫方式,除了可采用4英尺8英寸半、1.435米兩種外,還有以下幾種:
然而,也有一種4.85英尺的書寫方式,偶爾見諸刊物。其實,這種書寫方式是不對的。
人們會提出疑問:為什麼4英尺8.5英寸的書寫方式正确,而4.85英尺的書寫方式不對呢?這很簡單,隻要換算一下它們是否等于1.435米就清楚了。
英制長度與公制長度的換算比值見《英美制計量單位進位和換算表》(《現代 漢語詞典》等典籍内附有此表),為1英尺等于0.3048米,1英寸等于0.0254米。
先将4英尺8英寸半換算成公制長度:
0.3048米/英尺×4英尺+0.0254米/ 英寸×8英寸+0.0254米/英寸×0.5英寸= 1.2192米+0.2032米+0.0127=1.435米。
再将4.85英尺換算成公制長度:
0.3048米/英尺×4.85英尺=1.478米。顯然這已不是标準軌距的尺寸了。
那麼,為何後者的換算數值不等于1.435米呢?
這是因為英寸與英尺之間不是10進位,而是12進位,即12英寸為1英尺。8英寸半,并不是0.85英尺,而約為0.708英尺。如果非要僅以“英尺”(不包含英寸)做長度單位書寫标準軌距的話,則應為4.708英尺,可是這種書寫方式極其罕見。
了解了上述的内容,也就知道為什麼唐胥鐵路的軌距不能寫做4.85英尺的道理了。
開平煤礦于1881年建成的唐胥鐵路,堪稱我國的第一條标準軌距鐵路。一百多年過去了,而有關唐胥鐵路的标準軌距數值,如今仍廣受世人關注,這也許是開灤人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情吧。
來源:開灤史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