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孩子說媽媽辭職?來源:工人日報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開始想起白天那些與我或有交流或擦肩而過的媽媽們,她們穿戴不一,有的鮮麗有的樸素;她們年齡不同,有的青春有的成熟;她們對娃的心态各異,有的很佛系有的很焦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怎麼和孩子說媽媽辭職?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麼和孩子說媽媽辭職
來源:工人日報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開始想起白天那些與我或有交流或擦肩而過的媽媽們,她們穿戴不一,有的鮮麗有的樸素;她們年齡不同,有的青春有的成熟;她們對娃的心态各異,有的很佛系有的很焦慮。
前陣子,有關海澱媽媽、順義媽媽談理想的兩篇文章,或許因為她們的獨特才被關注。而更多的媽媽們隻是普通的學生家長,她們穿梭在學校與各種補習班之間,無論身份、學曆、境遇多麼不同,一旦讨論起養娃,媽媽們眼神交彙、語氣相合,總能說到彼此心坎裡去。
媽媽們說起自己,也多半因為在工作與養娃的沖突面前,自己所做的妥協,有的還能撐過去,有的幹脆辭職。絕大多數時候,辭職媽媽都會驚訝于在職媽媽強大的抗壓能力和時間安排。當然也有很享受全職在家帶娃樂趣的媽媽。
我要說的下面這三位媽媽,都是全職在家,走近她們,才發現,原來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就像大海上面的小船,随波逐流。”
Z是一位6歲兒子的媽媽。辭職前是一家小公司的職員,她的辭職不是為了把娃培養的多優秀,而是因為沒人幫忙帶娃。娃自打出生開始,就是她一人帶着。丈夫工作忙,經常回到家已經半夜了。她和兒子在家的時候,也很少開火做飯。叫外賣,是這個家的常态。
沒有老人的束縛,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倒也很随意。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本是可以回歸職場的,但她沒找工作。“我太懶了。”這是她的口頭禅。每天宅在家裡,上網刷微博、嗑“明星粉兒”,要麼研究各種美容瘦身方法,這些都是她樂于做的。
有一陣子,因為産後抑郁,她的身體狀況很差,頭痛失眠、甚至消極到想要得癌,住到安定醫院的那一個月,她開始嘗試改變。她說那陣子,減肥是她覺得她唯一能做的事情,體重從110斤降到100斤,再到90斤,她說她有一股成功的喜悅。久違的自信喚起了她。她比以前積極努力了,買了職業裝,準備入職,可惜好景不長,這份由她丈夫介紹的工作,一個月後,以她炒掉經理而告終。
她與丈夫是大學同學,相同的背景、相同的愛好,他們曾是大家眼中的“金童玉女”。如今,丈夫事業蒸蒸日上,待人接物自然也與當年不同。她說:“我與他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好在他在家還不裝,不然這個家就該散了。”
對于孩子,她的教育很開放,“隻要大方向軌迹不出錯,孩子想怎樣發展就怎樣。”她很早就給兒子買了手機,平時一家三口在家聯網打遊戲。給兒子申請了微信号,平時做題有紅包獎勵,教他存錢。
“我就像大海上面的小船,随波逐流,無風無浪的時候還好,有點風浪就翻船。”她形容自己目前的處境:“所有與我家不相關的事我都不關心,隻要别人的手别伸太長,别來管我家的事,愛咋樣就咋樣。”
如今,她嘗試在家寫小說,其實她本就是個很聰明的人,文字功底也不錯,當她把小說拿給我看時,我從她臉上看到久違的舒展,她說:“生活本來就不容易,盡量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隻有我好了,我兒子才會有保障。”
“你是不是覺得我很慫?”
G以前是一位注冊會計師,年收入幾十萬。放棄這麼好的工作,連兒子的英語老師都覺得可惜:“她為了兒子真是太拼了,要是我的學生家長都像她這麼配合我的教學,就太好了。”
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是個很熱心,且有能力的人,參與小區成立業委會,為了業主們的利益和開發商周旋。大概是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以後,她開始專注于孩子的教育了。前陣子,鄰居拿着已經勝訴的法院判決,告訴她,隻要提交起訴材料,就可以得到因為開發商交付使用房屋時自來水未取得相應許可而得到的一筆違約金。她說:“錢不多,就算了。”她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材料。
她把時間和精力都給了她兒子。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每周除了上學,還要上奧數、英語、語文、鋼琴、書法、籃球、編程等十來門興趣班。我看過她陪兒子上語文興趣班,給兒子做的筆記,隽秀的小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排滿了課本的角落。“回家後,我要帶他複習一遍。”她笑起來,眼睛彎彎的,聲音很溫柔。
這個看上去很柔弱的女子,每天都似打了雞血般帶着兒子奔波在上課與考試的路上。“考場跟家對角線,四環一個完整的閉環,折騰完一場測試。旁邊就是火熱的KET和PET考場,見識了場外家長的殷切與狂熱。學習的路很長,但是孩子們的節奏越來越快,真的沒有清晰的規劃,就是稀裡糊塗地随着大流,不敢掉隊。”這是她前天剛發布的朋友圈狀态。圖片裡是倒在車後座呼呼大睡的兒子。
我問:考什麼試去了?
她回:IESOL(英國移民考試)。
我問:你們要移民呀?
她回:不。學而思機構可以免費報名,帶他去試試,當練手。
關系熟了,我和她開玩笑:“又不是海澱媽媽,非得這麼拼嗎?”她說:“不拼怎麼着啊,大家都這麼學。”我問她:“這麼好的工作不要了,可惜嗎?”她反問我:“你是不是覺得我很慫?我現在除了我老公的身體、我兒子,什麼都無所謂。”
“做微商嗎?”她眉頭一蹙。不好意思。
W是我剛認識不久的一位二胎媽媽。雖然孩子們在一起上課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從沒打過招呼。那天看她帶着3歲的二寶陪大寶去上課,或許是共情的關系,我主動與她搭話:“妹妹還挺乖的,一點也不鬧。”她皺了皺眉頭,說:“就得一直用吃的堵住她的嘴,一晚上都吃好幾袋零食了。”
聽我說,我家也有二寶,并且可以預見,沒準兒哪天家裡沒人,我也得像她一樣帶着二寶陪大寶上課。她的話開始多起來。問我平時誰帶孩子啊,我是全職在家嗎,大寶都在學什麼興趣班啊。
她剛辭職,因為沒人幫忙帶孩子,她說話的時候,一直緊緊皺着眉頭:“老人都帶不了,雇了幾個阿姨很失敗,我又總出差。”
當聽到我對她辭職表示理解,且也偶有因為工作與帶娃之間的匆忙雜亂感到心力交瘁,她把椅子拽到我身邊坐下。
“你可以嘗試自己在家做點事情啊,比如做微商。”我給她建議。
她眉頭一蹙:“那就得總在朋友圈發廣告。”
“是不是感覺不好意思?”
“是。”她仿佛找到了知己,開始很随和地笑着聊天。聊孩子的鋼琴堅持不到一年半就放棄了,聊她暑假連續兩周陪着上課的辛苦。
短短課間不到10分鐘,我們談了很多,要上課了,她突然說:“我加你微信吧。”我有些意外,因為家長們聊天的時候很多,但很少會彼此加微信。但我還是毫不遲疑地同意了。
我猜,她是太想重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了吧。
在我身邊,還有很多職場媽媽、全職媽媽。媽媽們被裹挾在海澱媽媽、順義媽媽等标簽的概念裡,卻很少提及自己是誰。她們很快就能從人群裡找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規劃也很清晰,但說到自己,卻不得不與現實妥協。
“家裡人多,有幫忙的,就好多了。”一個二胎媽媽說。
是的,這些為了娃拼勁全力的媽媽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如果家裡人能一起分擔,她們就有時間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位置——不是老公的,不是孩子的,而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周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