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多年之後,你會怎樣回憶2022年四川的夏秋之交。
持續極端高溫、全力抗旱保電、多變複雜的疫情、驚心動魄的地震救援……都在集中挑戰着這片土地。
災難猝不及防,是人的堅持,充滿抵抗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 ,每個人都對“愛”“理解”“安慰”“奉獻”……這些從前鮮少提及的詞彙,有了切身感知。此刻,沒有比一句“謝謝”,更簡單也更真實的表達了。
23歲的劉錦和父親在震後第一夜相聚。封面新聞資料圖
行駛在空蕩的成都街頭,51歲的出租車司機楊海想對每一位乘客說“謝謝”。因為在印象中,沒有遇到過拒絕出示健康碼的乘客。他的乘客大多是去醫院和超市,“大家都很平靜,說按照防疫要求做就對了。”他的“謝謝”,是将心比心的真誠。
成都市溫江區公平街道居民鐘媛媛的“謝謝”,想對日夜辛勞的“大白”們說,她在感謝信裡寫道,“每天看到你們心裡是踏實的,我們覺得心安,覺得有人與我們同在。”她的“謝謝”,有惺惺相惜的理解。
在泸定縣磨西鎮,23歲的女孩劉錦在震後從縣城徒步回家,她的父親也背着受傷的奶奶趕到醫療點。父女倆在震後第一夜團聚時,劉錦的腳被皮鞋磨破,父親的膠鞋裹着泥濘。父女兩人的“謝謝”,是家人之間“幸好你沒事”的感激。
9月1日晚,“靜下來”的第一夜,成都市民排隊進行核酸采樣。封面新聞資料圖
大愛無聲,命運與共。在關于“謝謝”的千百種講述中,最後的落點都是對那些點滴付出的珍視——我的城、我的家,我有我熱愛的方式。
或許是讓電于民中,那些自發關閉燈光的招牌,調低亮度的商鋪;或許是齊心戰疫中,套上防護服成為志願者的廣場舞阿姨,踩着滑闆參與志願服務的“00”後的小姑娘;或許是地震救援中,民宿老闆搶出一口鍋,在帳篷區為遊客們煮上一鍋面條。
泸定地震後,救援人員用木頭搭起“生命橋”擡傷員過河。封面新聞資料圖
更多的守護,是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是在小區排隊核酸時,讓孕婦和老人小孩優先;是在上網課前夜,業主群裡對孩子教材的大方交換;甚至,就是嚴格遵守居家辦公要求,還利用這段時間保持學習、提升技能上的充實……“誰說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這些構成了眼下最真實的四川,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堅守,大家的角色多元,又别無二緻:家園的守護者。
謝謝你,每一個你。
我們想要記錄下這些情義和溫暖。即日起,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發起互動征集,記者們正深入社區基層、防疫一線、工廠車間中,尋找默默付出的“你”。在封面新聞客戶端和封面新聞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還将開設#什麼是四川人的英雄氣#話題,邀請你參與線上讨論,期待收到你的自薦或推薦,去講述那些星星點點的感動和瞬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