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從這裡入海,石油之城,生态之城,中國東營。”經常看中央一套的朋友對這一句宣傳語都不會陌生。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顔喀拉山北麓、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穿越9個省(區),流程5464公裡,最終于東營市境入海。
然而你知道嗎,在曆史上曾經有上千年,東營境内并無黃河,那麼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流入大海的?我市又是如何治理黃河的?從本期開始,黃河口晚刊将推出系列報道,帶您了解東營境内的黃河。
一條黃龍深入大海
黃河入海口位于我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内,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彙處,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如今,黃河入海口景區内曠野茫茫,芳草萋萋,黃河兩岸各類植被層次分明,黃河如同一條黃龍深入大海。
然而根據史書記載,西漢以前,黃河流經今河北省在天津附近入海。今東營市西南境為濱海陸地,屬青州部千乘郡境地。王莽新朝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河在魏郡(今濮陽境)改道東流,來東營境入海,史稱“千乘海口”。唐景福二年(893年),黃河在今濱州惠民縣境改道北流,至無棣入海。此後近千年,黃河在中遊頻繁改道,時而北流無棣、天津一線入海,時而南流入淮,東營境已無黃河。
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蘭陽銅瓦廂(今河南省蘭考縣境内)決口,主流東行,穿大運河,至張秋鎮彙入大清河,複由東營境地入海。1938年,南京國民政府下令炸開鄭州花園口大堤,河水南行入淮,東營境河竭。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下令堵築花園口口門,引黃河水歸故道東流。1947年3月15日,花園口堵築工程合龍,水頭于23日進入東營境(利津段),行水至今。
今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橫貫東營市全境,在墾利區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裡,屬近口段和入海口,在全河治理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送黃河水安瀾入海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如這首詩所寫,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居高臨下,水勢洶湧,挾帶大量泥沙。自潼關而下,進入平原,流速趨緩,所挾泥沙沿程淤積,河床逐年增高,河底遠遠高出地面,成為地上“懸河”,全憑兩岸大堤束水。一遇大汛,千裡長堤難免出現坍塌、漏洞,人力防不勝防,東決西潰,歲無甯日。口門較大者,水勢難收,即成改道遷徙。據史料統計,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決口1590多次,改道遷徙26次。每次潰決,泛區數百萬、乃至數千萬人民之生命财産盡付洪流,災禍之巨難以用數字統計。曆史上,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于世,又被稱為“中國之憂患”。同時,大清河原是地下河,岸高河深,水行地中,兩岸并無堤防工程。黃河奪大清河道後,經數十年沖淤,河道逐漸展寬淤高,河水漫溢,兩岸逐步修築堤防,然堤身矮小,抗洪能力不足,決溢頻繁。自1855年至1938年,東營境内有34個年份決口70處,尾闾改道6次,給東營地區的人民造成沉重的災難。
東營市以一隅之地,承接黃河萬裡之水,責任重大。送黃河水安瀾入海,已成東營人民千百年來既艱巨又光榮的任務。
據了解,東營人民受黃河之害亦深,得黃河之利亦巨。據利津水文站多年統計資料測算,黃河進入東營的年均水量369億立方米,沙量9.28億噸;年最大水量973億立方米,沙量21億噸。豐沛的河水,為東營人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産提供了充足的優質水源。黃河攜帶泥沙至河口,以年均3—4萬畝的速度填海造陸,營造出舉世聞名的黃河三角洲,并且仍然在向大海推進,營造新的土地。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河确實是東營市的“母親河”。
長期以來,東營人民全面貫徹執行中央的治黃方針,在确保黃河安瀾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黃河的水沙資源,“除害興利,綜合開發”。自1950年首次在利津縣綦家嘴大堤上建閘引水放淤以來,引黃事業步步發展,至1995年底,已建成引黃涵閘26座,虹吸、揚水站(船)50處,總引、提水能力達500立方米每秒,年引水量高達14億立方米,農田灌溉面積189.56萬畝,淤改土地40.33萬畝,種植水稻最多時達39.59萬畝,保證了勝利油田開發建設和全市工農業生産、人民生活的需要,對東營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害河”逐步變為利河。
另據了解,東營市成立後,根據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把穩定黃河現行入海流路、全面整治河口列為全市的重要任務和研究課題,提出穩定清水溝流路40—50年的目标要求,把黃河口治理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國内外專家到河口實地考察,研讨論證,制定方案,開展河口治理工程試驗。自1988年起,逐步采取截支強幹、工程導流、疏浚破門、定向入海、固灘保槽等綜合治理措施,改善了河道邊界條件和洩洪排沙能力,取得河口暢、下遊順、全局穩的良好效果。清水溝入海流路已行水20年,超過尾闾自然流路年限的一倍。1992年,國家計委把黃河口治理納入國家計劃,各項治理工程項目正在安排落實。2013年,河口管理局大力實施河口治理,着力推動依法治河,不斷規範各項管理:防汛準備工作認真紮實,淩汛期采用3G移動視頻車監視系統對淩情進行實時觀測,及時拆除浮橋,保證河道行淩暢通,安全渡過淩汛。
(圖文來源于東營網,記者 闫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