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又名笃斯、甸果、地果、龍果、吉厄特、等,為杜鵑花科越橘屬多年生低灌木。
藍莓分為兩種:一種是低灌木,矮腳野生,顆粒小,富含花青素;第二種是人工培育藍莓,能成長至240 cm 高,果實較大,果肉飽滿,改善了野生藍莓的食用口感,增強了人體對花青素的吸收。
灌木叢生,樹體大小及形态差異顯著,兔眼藍莓高可達10 m,栽培中常控制在3 m左右;高叢藍莓樹高一般1 ~ 3 m;半高叢藍莓樹高20 ~ 100 cm;矮叢藍莓樹高30 ~ 50 cm。兔眼藍莓樹高可達10 m,較矮的紅豆藍莓樹高為5 ~ 25 cm,而最矮的蔓藍莓匍匐生長,樹高僅5 ~ 15 cm。
藍莓有常綠也有落葉。葉片為單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有鋸齒。高叢、半高叢和矮叢藍莓在入冬前落葉,兔眼為常綠,葉片在樹體上可保留2 ~ 3年。葉片形狀最常見的為卵圓形,無托葉。葉片大小因種類不同而有差異,高叢藍莓的葉長可達8 cm,矮叢藍莓的葉長一般小于1 cm,兔眼藍莓的葉長介于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之間。大部分藍莓種類葉片背面有絨毛,甚至有些種類的花和果實上也被有絨毛,但矮叢藍莓葉片很少有絨毛。
藍莓的花為總狀花序。花序大部分側生,有時頂生。通常由7 ~ 10朵花組成,花兩性,為單生或雙生在葉腋間,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藍莓的花芽一般着生在枝條頂部。春季花芽先萌動3 ~ 4周後到盛花期。當花芽萌發後,葉芽開始生長,到盛花期時葉芽才萌發生長到其應有的長度。花冠常呈壇形或鈴形。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裂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 ~ 10枚,短于花柱,雄蕊為花冠裂片的2倍,花藥孔裂,子房下位,中軸胎座,漿果,由昆蟲或風媒授粉。
藍莓果實大小、顔色因種類而異。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呈深藍色或紫羅蘭色,如兔眼藍莓、高叢藍莓和矮叢藍莓等,少數品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 ~ 2.5 g,直徑0.8 ~ 1.5 cm不等,兔眼藍莓的單果重最大可達到25 g。藍莓果實一般在花後70 ~ 90天成熟。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随果肉食下而不影響口感。
藍莓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布淺,沒有根毛。但幾乎所有藍莓的細根都有内生菌根和真菌共生,幫助藍莓植株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彌補了其由于少根毛而對水分、養分吸收能力差的缺陷。藍莓根在土壤中的伸長範圍比較窄,基本上與樹冠大小一緻。矮叢藍莓根系的主要部分是根狀莖。據估計,矮叢藍莓大約85%的莖組織為根狀莖。不定芽在根狀莖上萌發,并形成枝條。根狀莖一般為單軸形式,直徑3 ~ 6 mm。根狀莖分枝頻繁,在地表下6 ~ 25 mm深的土層内形成緊密的網狀結構。新發生的根狀莖一般為粉紅色,而老的根狀莖為暗棕色且木栓化。矮叢藍莓的根系分布在土壤上層中的有機質層。
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增強人體免疫等功能。因為其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所以風靡世界,是世界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藍莓采收時間和采收期:藍莓成熟季節為6 ~ 8月份。藍莓果實表面為藍黑色時即成熟,由于藍莓果實成熟不一緻,要分批采收。一般盛果期2 ~ 3天采收1次,始果期和末果期3 ~ 4天采收1次。采摘應在早晨露水幹後至中午高溫來到以前,或在傍晚氣溫下降以後進行;雨天、高溫或果實表面有水時不宜采收。供鮮食的在九成以上成熟時采收;供加工的在充分成熟後采收。
藍莓産于黑龍江、内蒙古、吉林長白山等地區,少數地區有栽培。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願為你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