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低落差帶來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是橫在我國教育道路上的一個亘古難題,尤其是偏遠山區更是埋沒了很多的學生,能夠走出大山成為了學生們畢生的目标。
山區學生除了缺乏物質資源之外,最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老師,很多偏遠鄉村好幾個年級都是一個老師教,很難實現真正的教學效果,老師還累得一身毛病。
因此為了讓鄉村學生得到優秀的師資力量,同時也為了給大學生們曆練的機會,非常鼓勵大學生走向山區去進行支教,給鄉村學生帶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一開始支教确實給鄉村教育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支教逐漸變了味道,來來去去的老師也讓學生們倍感失落,因此很多家長對支教一事頗有微詞。
山區家長談及大學生支教,直言留不住就别來了,孩子們折騰不起
現在很多的高校都會開通支教的通道,隻要學生有想法有愛心就可以去對應的學校進行支教,幫助解決鄉村教師資源匮乏的問題,而且擁有支教經驗的學生還可以在考研保研上占據優勢。
因此就掀起了一股“支教”的浪潮,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山村的支教崗位,但是這樣的現象卻引來了山區家長們的吐槽,更是直接含淚控訴“留不住就别來支教了,孩子們真的折騰不起了。”。
其實家長之所以如此反感支教,是基于現實的落差,主要原因集中在了三點上。在了解抵觸支教的原因後,也就明白了家長的顧慮。
首先,大學生支教是有時間限制的,大部分也就一兩年的時間,學生們剛與老師建立感情就要面臨分别,如此幾次下來孩子們确實在情感上比較受挫。
其次,很多大學生都是在家長手心裡捧着長大的,根本無法與學生感同身受,很多時候确實是好心,教學生去學美術、音樂等等藝術課程,但是這對孩子們來說卻并不實用也無法理解。
最後,雖然絕大多數大學生支教都是非常認真的,也與孩子們打成一片,但是也有一些單純帶着“鍍金”的想法來的,真正做出的貢獻很有限,更有一些網紅打着支教的旗号來給自己“貼金”,消耗了學生們的熱情與時間。
總而言之,山村的家長對支教老師是又期待又抵觸,生怕遇到那些做樣子的老師,反而讓孩子産生失落感,這也算是家長的一種考量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支教确實會帶來一些隐患,但好處也是不容忽視的俗話說“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确實不能否認支教帶來的一些隐患,強烈的資源差異會讓孩子們産生心理落差,一旦引導不到位就會滋生自卑的心理,反而不利于學習。
但是凡事都要往好處想,支教能夠帶給學生們的好處還是大于隐患的,本身經濟條件落後,教育資源不是很充足,支教老師的到來能夠為學生們帶來更多新奇又有意義的知識。
而且支教老師能夠替原本的老師分擔一些工作上的壓力,還可以将創新的教學方法帶入鄉村教育中,再結合當地老師的教學經驗,總能找到培養學生的正确方向。
不過說到底大學生支教之所以備受诟病,主要還是有個别老師無法真正融入鄉村教育中,有種“假大空”的感覺,所以就算是想開拓學生們的視野,也要結合現實生活,不要讓孩子們學虛無缥缈還沒什麼實際意義的課程,立足現實才是最根本的。
想要促進鄉村教育發展,光靠支教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幫忙所謂“在其位謀其事”,支教老師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不要帶着“利益”去消費學生們的愛,根據學生的需求去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正确看待這種教育資源的落差,從而成為努力的動力而不是自卑的根源。
鄉村學校缺乏硬件設施,很多學校都是破敗不堪的,因此加大對鄉村學校的翻新與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是促進鄉村教育發展的基礎。
為鄉村教師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待遇,讓他們的付出與回報成正比,也可以吸引更多具有奉獻精神的教育人才的加入,慢慢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
【筆者寄語】支教大學生的來來去去,确實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落差,但是支教的意義還是非常大的,能夠透過老師的講述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堅定自己“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不過大學生選擇支教就要承擔起自己的職責,真心為孩子們的未來考慮。
其實鄉村教育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幫助,靠單一的支教就能解決,從學習條件到教師資源都要一步步有所改善,才能夠讓更多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今日話題:你覺得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教育?歡迎留言分享與讨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