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有1例新冠肺炎感染者因三次上公廁引發3例續發病例,繼而導緻近40人感染。5月3日起,北京對人流密集場所周邊和封控區範圍内的廁所加強消殺頻次,減少病毒通過公廁傳播的風險。5月5日到7日,北京交通廣播記者走訪了本市火車站、市場、東西城區等地的多處公廁。
當前公廁整體消殺是否到位?
市民在上公廁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個别公廁衛生清掃不及時
5月7日早上8點,通州區八裡橋批發市場人來人往。附近公廁的地面上有廢棄的口罩和紙屑,還有個别商戶在公廁門口吸煙,公廁外的地上滿是煙頭。“感覺衛生條件不太好,挺髒的。”前來進貨的張先生表示,市場附近的公廁沒有配備洗手池,地面也比較髒。
市民在公廁門口吸煙 / 記者拍攝
記者走訪西城、東城、通州等區的多個公廁發現,當前大部分公廁都有保潔員定期進行消毒清掃,地面沒有明顯垃圾,但批發市場和窄小的胡同裡的公廁仍存在清掃不及時的情況。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附近公廁進行消毒 / 記者拍攝
在西城區核桃園南裡附近,部分平房區的居民上廁所時并未佩戴口罩。此外,居民們表示,這個廁所當天也沒有看到負責消毒的工作人員。
随後,記者走訪了西城區廣義街三個臨街的公廁,看到廁所内地面幹淨,紙簍裡的積存物都沒有超過三分之一,衛生間外都張貼有“已消毒”的提示。
在東城區南河沿大街9号旁的公廁,保潔員王師傅正在對洗手池進行消毒。王師傅表示,公廁每天要進行八九次消殺,尤其是門把手、扶手等容易接觸的地方,都要再單獨擦拭。“居民們現在防疫意識都還可以, 一般都住在附近,發現沒戴口罩就會提醒一下,他們立馬就回家拿。住得遠一點的,會說下次一定注意。”
公廁外張貼有“衛生間已消毒”提醒 / 記者拍攝
北京增加公廁消毒頻次
為了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交叉感染,5月3日起,北京市開始增加公廁消毒頻次,要求火車站、市場周邊等人流密集場所周邊公廁再增加1次消毒。
5月5日,在玉淵潭公園的公廁門口,喇叭裡不斷傳來提醒市民做好防護的聲音。市民陳女士從公廁出來,一邊走一邊用消毒濕巾仔細擦拭雙手。
玉淵潭公園副園長章豔林介紹,工作日園内公廁的消毒每天不少于4次,周末會将頻次增加到一天6次,同時每天做好通風換氣工作。此外,廁所入口處還增加了喇叭進行提示,現場的保潔管理人員也會再次提醒,确保所有的遊客進入室内空間能夠佩戴口罩。
玉淵潭公園公廁喇叭播放溫馨提醒
5月6日下午4點,北京南站候車大廳旅客并不多,大家間隔而坐,偶爾有一兩個前往廁所的乘客都戴着口罩。旅客葉女士告訴記者,因為經常出差,接觸的人比較多,所以在上公廁時也會格外注意防護。“上公廁時會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南站的這個廁所還比較幹淨,看到有工作人員給扶手消毒。”
為了保證旅客如廁安全,從今年年初,車站就提高了衛生間的消殺頻次,從早晨5:30開站到晚上23:30閉站,由原來的1小時1次提升到1小時2次。北京南站綜合車間副主任劉英武表示,閉站後會對整個衛生間進行深度保潔。這次公廁引發疫情傳播以後,車站加大了消毒的檢查力度,确保有效消毒。
北京南站工作人員給水龍頭消毒 / 記者拍攝
平房區公廁消殺有保障
在東城區錫拉胡同口的公廁裡,大部分市民如廁後都會及時洗手,或者使用自備的免洗消毒液擦手。等到廁所無人使用時,保潔員徐師傅拿着噴壺,對洗手台、門把手、蹲坑等位置逐一進行了消毒。徐師傅表示,晚上10點等市民如廁離開後,還會把廁所整體清掃一遍。由于有的市民對消毒水味道比較敏感,所以消毒的時候要注意避開人群。
徐師傅對公廁扶手進行消殺 / 記者拍攝
疫情期間,徐師傅所在的保潔隊提高了消毒作業要求,每天進行2次大規模全面消殺,定點進行6次日常消殺。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六所業務組組長宋轶勇表示,實際消殺頻次遠高于規定标準。對于市民容易觸摸的扶手、門把手還有坑位的隔斷門等,都會不間斷進行消殺。對于廁所内的紙簍,要求積存物基本上保持清空狀态,最大範圍減少污染源。
宋轶勇介紹,東城平房生活區和商業街區較多,全區1235座公廁都加大了消殺頻次,并為環衛人員配備了手套、口罩等充足的防護用品,确保一線人員作業安全。
保潔員對公廁進行清掃消毒/記者拍攝
封管控區一如廁一消殺
除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區需要加強公廁消殺,封控區内則要求一人一消毒殺菌,不能兩人(含)以上同時如廁。
東城區前門草廠十條27号院附近此前出現确診病例,被劃定為管控區。東城區環衛中心八所業務副所長高國良表示,由于劃定的管控範圍内沒有公共廁所,所以設置了3座臨時廁所。
為了最大限度保證市民的如廁安全,管控區内采用和封控區相同的消殺防疫标準,要求“一如廁一消殺”。每次市民使用公廁後,保潔員要對公廁進行整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每天早晨,保潔員還要在坑位裡投放高濃度的消毒液,以防止病毒通過糞便等傳播。
工作人員對臨時公廁進行消殺 /東城區環衛中心八所供圖
病毒在公廁可多途徑傳播
病毒通過公廁傳播的情況已經不是首次出現,為什麼公廁會成為傳播節點?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趙衛表示,衛生間等相對密閉空間的空氣流動性小,病毒傳播呈現多種形式。
如果如廁的人中有一位是感染者,期間存在吐痰、擦鼻涕等行為,就有可能在空氣中形成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導緻病毒傳播。
感染者接觸過的馬桶蓋、水龍頭,也有可能造成病毒的傳播。另有研究表明,感染者的排洩物中,也有可能存在活的病毒。
此外,感染者上完廁所沖馬桶的過程,還可能形成帶有新冠病毒的氣溶膠或飛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副主任牟丹蕾表示,部分市民摘掉口罩在廁所吸煙的過程容易吸入病毒造成傳染。吸煙者容易有氣道的一些慢性損傷,可能存在吐痰等行為,如果吸煙者自身是病毒攜帶者,在人流量較大且通風性差的場所,就可能造成氣溶膠傳播。
專家提示:
上公廁全程佩戴口罩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趙衛提示,市民使用公廁需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摘下口罩吐痰、咳嗽,并和其他人保持安全距離。此外,市民應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公廁的門把手、馬桶沖水按鈕等設施,減少觸摸污染和被污染。如果公廁是手動開啟的水龍頭,關閉水龍頭前要先淋洗水龍頭再清洗雙手。最後,上廁所時應盡量快進快出,不要拿出手機,避免在密閉的公共場所造成手機污染。
公廁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公廁内人員來往多,空氣流動性差,存在病毒傳播的風險,還需市民提高防護意識,注意個人衛生,不能掉以輕心。環衛人員也應做好有效的清潔和消殺,從各個方面阻斷疫情傳播鍊條。
提高防護意識,注意個人衛生
(原标題:1人上公廁緻近40人感染,如何防範公廁傳播風險?)
來源:北京交通廣播
流程編輯:tf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