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交織俄烏沖突的雙重影響,世界經濟複蘇始終存在動力不足的客觀原因,房地産市場萎靡,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建材行業原材料價格也随之水漲船高。
作為建材行業的細分領域,家居建材又與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2022年,中央再次重申“住房不炒”,不将房地産作為刺激經濟發展的手段,住房投資屬性被擠壓,但住房的家居需求卻得到了釋放。
同時,疫情居家期間又讓消費者開始審視居家的幸福感,改善家居環境的訴求被持續擴大,作為構建家居環境的家居市場顯示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很多朋友仍然對家居市場的細分領域認識不夠清晰,以及不了解其中的市場規模存量,本文作為家居建材行業的入門篇,将為大家詳細介紹家居行業的細分領域和市場規模:
細分領域一般來說,家居建材可分為結構材料、裝飾材料和某些專用材料。
其中結構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泥土、金屬、磚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複合材料等。
裝飾材料包括各種塗料、油漆、鍍層、貼面、各色瓷磚、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
專用材料是指用于防水、防潮、防火、阻燃、隔音、隔熱、保濕、密封等特殊材料。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家居建材是裝修的必備材料,進門第一眼可以看到的天花闆、瓷磚、門、窗、燈具、壁紙等都屬于家居建材,也就是裝飾材料。
但很多時候,人們經常把家居建材和家具家紡劃分在一起,本質上還是有差别的。
家具行業屬于消費産品及服務零售行業的類别,雖然原材料都是木、竹、藤、金等,但更考量中遊的産業鍊技術和下遊的銷售打法。特别是定制家具需要借助工廠的智能化和機械化生産,實現對産品的質量監控,從而滿足消費者定制化需求的樣式家具産品。
家紡行業則是家用紡織生産行業,是中國傳統的基礎民生工業之一,同時也是現代紡織品業的三大體系之一。早期萌芽階段(1996年前)的家紡産品主要包括日常用品;1996-2000年的起步期,産品質量得以提升,更加注重舒适性,企業也開始有意識地創建品牌;到現在,家紡産品更加注重功能性需求,家紡品牌的格局也逐步形成。
不過,兩者都屬于家居家裝産業中的重要一環。相應地,智能家居、家居零售、家裝也包含在家居家裝産業之中。
市場變化由于市場需求量,家居建材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競争激烈,家居建材市場一直是大行業小企業的代名詞,呈現着“小、散、多、亂”的市場特點。
目前,尚未有家居建材企業出現百億營收,與家具建材行業4.5億的市場規模來看,家居建材市場龍頭企業較少,地方性品牌較多。
同時,在經曆數十年的野蠻生長後,我國的家居建材市場迎來“商能過剩”的危機。據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的統計,2012-2019年,全國4萬平方米以上的建材家居市場面積實現翻倍,市場已經于2016年趨于飽和,2018-2019年連續飽和。
受疫情的影響,家居建材市場經曆了很多市場的變化,也見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營業收入5.6萬億元,同比增長0.1%,利潤總額4871億元,同比增長3.2%。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将達6.4萬億元,利潤總額達5480億元。
從整體看,數據是往利好的趨勢走,但挑戰仍在。
随着綜合電商平台逐漸開始推出家居網購服務,不少傳統家居建材企業進入電商領域,家居建材開始出現線上線下客源分流。2009-2018年間,建材行業線上銷售額數值從177億元增長至3207.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8%,遠高于線下增速。
不過從滲透率來看,我國家居行業線上滲透率在2018年才7.4%。相比之下,線下家居賣場仍是當前重要銷售渠道。
在這個過程中80、90後逐漸成為家居建材市場的消費主力,這類新生代消費者對一站式家居解決方案的需求更加強烈,傾向于“拎包入住”的家居家裝體驗。
對于家居建材企業來說,積極與下遊産業鍊環節對接合作,提供更加主動更加全面的産品服務,才能适應市場變化。
如門窗、地闆、定制櫥櫃企業直接與房地産開發商合作,獲取精裝房訂單;又如裝飾漆企業由過去銷售乳膠漆,到提供房屋翻新設計整體方案,為消費者完成設計、銷售、施工的全流程,提供了更好的服務,獲取了更多的訂單。
整裝、大家居概念正成為家居建材行業的必然趨勢。同時,随着消費習慣在疫情影響下被重塑,家居建材行業數字化渠道建設成效初顯,數字化或将成為未來的主流。
最後,随着房地産存量房時代的到來,二手房裝修、舊房改造等市場需求也逐漸釋放,加之房地産居住屬性的凸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注重家居生活的環保問題。
無甲醛的環保産品能夠縮短家裝周期,讓消費者不必擔心甲醛危害。建材家居企業也紛紛推出零甲醛産品,如定制家具企業紛紛推出采用無醛闆材的環保産品等。
環保産品也在成為家居建材企業的重要戰略,完成提供産品向提供服務的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