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武帝與周武帝
太武帝與周武帝
更新时间:2024-11-17 08:02:29

太武帝與周武帝?辨《經》說“戲”——試論周武帝的《象經》與“象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太武帝與周武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太武帝與周武帝(試論周武帝的象經與)1

太武帝與周武帝

辨《經》說“戲”

——試論周武帝的《象經》與“象戲”

丁 睿

在中國象棋的發展史上,源自南北朝周武帝時期的《象經》和“象戲”,具有十分獨特的曆史地位,也是最具懸疑和神秘色彩的迷。《象經》到底是怎樣的一部著作?“象戲”到底是怎樣的戲?多少年來,很多學者名家試圖解開這個謎,揭開她們的神秘面紗,但往往是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使得她們的神秘色彩愈加濃厚。

一種觀點認為:周武帝所作的《象經》是關于象棋的經書,“象戲”就是象棋的代名詞,周武帝堪稱象棋的奠基人、開創者,是象棋推廣普及、登入大雅之堂的第一人。如《太平禦覽》、《物原》中有周武帝“造象戲”“作象棋”的說法。當代也有很多研究者把周武帝作《象經》這件事作為象棋史的标志性事件,作為象棋在那個時代已經定型甚至流行的依據。如,《南北朝時期的<象戲>》(劉道平、張豐)一文認為,《象經》是“我國象棋的第一部著作”,《宇文邕與北周時期的象戲活動》(王鵬,《文博考古》:2014.9)一文認為,宇文邕“對于‘象戲’的普及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在他的影響下,‘象戲’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棋類活動”,“《象經》的确對象棋棋類的發展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種觀點認為:《象經》、“象戲”隻是在用字上與後代的“象戲”相同,并不是象棋的經書和遊戲方法。北宋高承《事物紀原》中說北周象戲“與今人所為殊不同”,明代楊慎《丹鉛雜錄》認為“意者從兵機弧虛沖破寓于局間,決非今之象戲車馬之類也”,清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五《戲具》中“象棋始于唐,周武之象經,非今之象戲也。《象經》載《太平禦覽》甚詳,周武帝造象戲,分天文、地理十二類,非今車馬象戲”,等等,不一而足。

所謂《象經》,指的是《周書·武帝本紀》所記載的“天和四年五月乙醜,帝制《象經》成,集百寮講說”中提及的那本著作,即公元569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編著了一部書或文章,叫《象經》,而且還專門召集文武百官做了講解。《周書·列傳卷四十一》及《北史·列傳卷七十一》記載:“武帝作《象經》,令王褒注之。引據該洽,甚見稱賞。”說的是當時的大臣、文壇領袖王褒受皇帝之命,為《象經》作了注,并且受到皇帝的“稱賞”。另據《隋書·經籍志》記載,當時一共有三個人為這部《象經》作了注:王褒、何妥、王裕。按說,一部《象經》有這麼多相關資料可以研究,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和争議。然而,不但這位皇帝的原作《象經》沒有流傳下來,那三位的《注》也沒有了蹤影。隻有王褒所作《象經注》的序,流傳下來,是為《象經序》,以下簡稱《序》。因此,《象經》到底是一本什麼“經”?主要内容是怎樣的?都成了問題,曆來争議頗多,衆說紛纭。

“象戲”一詞,出自周武帝手下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庾信。他觀看了根據《象經》編排的大型宮廷戲——“象戲”之後,寫了一篇辭藻華麗、文采飛揚的觀後感——《象戲賦》。為了向皇帝敬獻這篇觀後感,庾信還寫了一篇《進象戲賦表》,這屬于庾信向皇帝獻《賦》的例行公文。這兩篇文章都涉及了一個重要概念——“象戲”。“象戲”是什麼戲?怎樣表演的?和《象經》是什麼關系?由于這兩篇文章都有宮體詞賦的特點,用詞堆砌,辭藻華麗,卻語焉不詳,給後人打了啞謎,造成不同的解讀。

那麼,《象經》到底是不是關于象棋的經書?如果不是,它又是一部怎樣的“經”?“象戲”到底是不是象棋的遊戲?如果不是,它又是哪方面的戲?不少後研究者望文生義,以訛傳訛,曲解曆史,形成了象棋史上乃至文化史上的一樁公案。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想弄清《象經》、象戲的真實面目,需要我們撥開曆史的層層迷霧,對曆史、對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對有關曆史和文獻加以深入研究。

一、知人論世

欲解其文,先知其人。在分析具體的文獻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周武帝究竟是怎樣一位皇帝。請看《周書》對他的評論:

帝沉毅有智謀。初以晉公護專權,常自晦迹,人莫測其深淺。及誅護之後,始親萬機。克己勵精,聽覽不怠。用法嚴整,多所罪殺。号令懇恻,唯屬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肅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凡布懷立行,皆欲踰越古人。身衣布袍,寝布被,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绮者,皆撤毀之,改為土階數尺,不施栌栱。其雕文刻镂,錦繡纂組,一皆禁斷。後宮嫔禦,不過十餘人。勞謙接下,自強不息。以海内未康,銳情教習。至于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齊之役,見軍士有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每宴會将士,必自執杯勸酒,或手付賜物。至于征伐之處,躬在行陣。性又果決,能斷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強。破齊之後,遂欲窮兵極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此其志也。  史臣曰:自東西否隔,二國争強,戎馬生郊,幹戈日用,兵連禍結,力敵勢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高祖缵業,未親萬機,慮遠謀深,以蒙養正。及英威電發,朝政惟新,内難既除,外略方始。乃苦心焦思,克己勵精,勞役為士卒之先,居處同匹夫之儉。修富民之政,務強兵之術,乘雠人之有釁,順大道而推亡。  五年之間,大勳斯集。摅祖宗之宿憤,拯東夏之阽危,盛矣哉,其有成功者也。  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黩武窮兵,雖見譏于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于前王者欤。

《周書》是後人寫的,不是周代的史官所作,一般不會盲目的歌功頌德、溜須拍馬。從“身衣布袍,寝布被,無金寶之飾”“雕文刻镂,錦繡纂組,一皆禁斷”這些記載來看,至少,我們可以基本上确認,這個周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勤儉自強的聖賢君主,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絕非沉湎于聲色犬馬、喜好玩樂的昏君。

再看當時的社會狀況。遠的不說,就看《周書》記載的周武帝作《象經》前兩年的情況:

(三年)六月甲戌,有星孛于東井,北行一月,至輿鬼,乃滅。  秋七月壬寅,柱國、随國公楊忠薨。戊午,至自醴泉宮。己未,客星見房,漸東行入天市,犯營室,至奎,四十餘日乃滅。  八月乙醜,韓國公元羅薨。齊請和親,遣使來聘,诏軍司馬陸逞、兵部尹公正報聘焉。癸酉,帝禦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等親講禮記。  九月庚戌,太白與鎮星合于角。  冬十月癸亥,祠太廟。丙戌,太白入氐。丁亥,上親率六軍講武于城南,京邑觀者,輿馬彌漫數十裡,諸蕃使鹹在焉。十一月壬辰朔,日有蝕之。甲辰,行幸岐陽。壬子,遣開府崔彥穆、小賓部元晖使于齊。甲寅,陳安成王顼廢其主伯宗而自立,是為宣帝。  十二月丁醜,至自岐陽。是月,齊武成帝薨。  四年春正月辛卯朔,廢朝,以齊武成薨故也。遣司會、河陽公李綸等會葬于齊,仍吊赙焉。  二月癸亥,以柱國、昌甯公長孫儉為夏州總管。戊辰,帝禦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門等讨論釋老義。歲星逆行,掩太微上将。庚午,有流星大如鬥,出左攝提,流至天津,滅後,有聲如雷。  夏四月(乙)〔己〕巳,齊遣使來聘。  五月己醜,帝制象經成,集百僚講說。

不難看出,那幾年天象異常,災禍頻發。一年之内,就有數次異常的天象出現。非議洶洶,人心不穩。而且,熟悉這段曆史的讀者應該知道,周王朝當時面對的主要對手有:南方強大的陳,北方的勁敵——齊。還有一點不應忽略的,一年之内,這位年輕的皇帝舉行了三次大型研讨會:一次是“八月癸酉,帝禦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等親講禮記”;第二次是“二月戊辰,帝禦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門等讨論釋老義”;第三次是“五月己醜,帝制象經成,集百僚講說。”比較這位年輕的皇帝召集的這三次大會,第一次的主題是講《禮記》,第二次是讨論佛道宗教,都是重大的話題。不難想象,第三次研讨會的主題應該也是十分重大的話題。那麼,是什麼呢?難道是要讨論娛樂、象棋?

一邊是國内災禍頻發,天象異常;一邊是強敵環伺。如此内憂外患的處境,作為一位志向遠大、勤政節儉的年輕君主,應該怎麼辦?站在這個角度,就不難判斷了。

二、先辨《象經》

古代的經,一般指經書、經論,都屬于經典一類。如“四書五經”裡的“經”,指的《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的經典著作。後代能成為“經”的著作屈指可數,應當是具有崇高思想地位、學術成就的著作。這裡的《象經》,應該是關于“象”的經典論述。那麼,“象”是什麼?周武帝宇文邕對“象”作了哪些的論述?什麼樣的論述才能稱之為“經”呢?

先看王褒的《序》。序,一般來說是對作品主旨的概括,核心内容的導讀。據《周書·列傳卷四十一》及《北史·列傳卷七十一》記載:“武帝作《象經》,令王褒注之。引據該洽,甚見稱賞。”這表明,武帝所作《經》比較深奧,可能诘屈聱牙,一般人不易讀懂,所以,武帝令時任太子少保的飽學之士王褒來給《經》作“注”。“注”是對文本要點、難點的注釋、解疑。王褒作的“注”應該是很好地解讀了武帝的意思,而且“引據該洽”,所以得到了武帝的贊賞。可惜的是,王褒的“象經注”也随同《經》一起消失了,否則,我們應該更容易确定《經》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書”。現在,隻有這個《序》留了下來,成為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據。

通過王褒這個《序》,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出《經》的主要内容。下面我們來解析一下這個《序》的前幾句(文本以《太平禦覽·工藝部》所錄為準):

“一曰天文,以觀其象天,日月星是也”。《易傳·彖·贲》雲:“觀乎天文,以察其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說明《經》所演繹的是依據天象、星相方面的變化,來推斷國運世事,預測未來發展方向。

“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木金土是也”。《易經·系辭》雲:“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說明《經》除了論及天象、星相,也對山川地理、堪輿風水作了闡述。《書經·洪範》中的“五行”包括水、火、木、金、土。這裡為何隻提到水、木、金、土,沒有提到火,很難深究。可能是因為火屬南方,而南方尚在強大的陳朝控制之下。也許,周武帝的目标隻是統一中國北方。

“三曰陰陽,以順其本。陽數為先,本于天;陰數為先,本于地是也”。《易傳·系辭》雲:“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乃萬物之本,變化之機。說明《經》的術數與陰陽的關系。

“四曰時令,以正其序。東方之色青,其餘三色,例皆如之是也”。時令節氣的變化,與天象、星相密切相關。古人認為,地上萬物正是受到天象的影響而産生四季、節氣的循環變化。說明《經》裡天象與萬物變化、節氣循環的關聯。

“五曰算數,以通其變。俯仰則為天地日月星,變通則為水火金木土是也”。無論是《周髀算經》還是《九章算術》,都将數學與陰陽、天文、堪輿等結合起來,成為後世廣泛運用的術數。這裡說明了《經》中,周武帝也将算數與天文的天地日月星、陰陽五行的水火金木土結合起來,來闡釋天象變化,預測未來發展。

“六曰律呂,以宣其氣。在子取未,在午取醜是也”。有人奇怪,這裡律呂和十二生肖或十二時辰怎麼聯系起來了?

其實,這是中國古代的“律呂調陽、閏餘成歲”之法,比較複雜。這裡簡要叙述一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所謂“閏餘成歲”,大意是由于月繞地球的周期與地球繞太陽的周期相差了11天,所以古人設置了“閏月”、“閏年”,來調節紀年、紀歲,使年、歲相符。所謂“律呂調陽”,就是由于曆與四季氣候、與實際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個節氣,還不完全相符相配,需要用律呂來校正、調整。什麼叫律呂呢?律呂是用來協調陰陽、校定音律的一種設備,現代音樂上叫定音管。中國古代在音樂上有五音,宮商角徵羽,這是五個全音,再加上兩個半音,一個是4、一個是7,一共七個音。這七音是一個八度的自然音階,沒有音高,也就是沒有定調。怎麼辦?就要用律呂來給它定調。律呂就是定調用的律管和呂管。黃帝時代的伶倫,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長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為九是陽的極數。然後按長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邊齊,下邊長短不一,像切大蔥一樣,留斜茬,然後插到土裡面。竹管是空的,裡面灌滿用葦子膜燒成的灰.這種飛灰最輕,叫暇莩。把這些管埋在西北的陰山,拿布幔子遮蔽起來,外面築室,絕對吹不到一點風,用它來候地氣,因為地下的陰陽二氣随時都在變化。  到了冬至的時候,一陽生。陽氣一生,第一根九寸長、叫黃鐘的管子裡面的灰,自己就飛出來了,同時發出一種"嗡"的聲音。這種聲音就叫黃鐘,這個時間就是子,節氣就是冬至。用這種聲音來定調相當于現代音樂的C調;同時可以定時間,來調物候的變化,所以叫做“律呂調陽”。  十二根管分成六陰、六陽兩組。六根單數的屬陽,叫六律;六根偶數的屬陰,叫六呂。六律第一個是黃鐘,六呂的第一個叫大呂,所以音樂裡有黃鐘、大呂之說。  如果再往下說,律呂之數用三分損益法,就是“先三分減一,後三分加一”。比如:黃鐘的管長九寸,其數為九。先進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數為729,再減一倍,得數是364.5(729÷2 =364.5)。這就是陰曆年加閏以後的天數,用律曆對應節氣勘定出來的調整數,與太陽曆的365隻差半天。對務農來講,半天的誤差馬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讨論就要看《漢書·律曆制》,就不是我們在這裡三言五語能說明白的了。

至于後面的幾句意思比較明白,都是講的 國家治理、忠孝禮儀、道德法制,無外乎是要求臣子們恪盡職守,精忠報國之類的國家治理的根本要求。就不一一贅述了。

可以看出,王褒的這個《序》雖然比較簡短,但是,《經》卻十分龐雜,幾乎包羅萬象,天文、地理、陰陽、時令、算數、律呂、八卦、忠孝、君臣、文武、禮儀、觀德等政治、自然、道德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從字面上看,卻沒有一處有與象棋形制、規則、着法直接相關的内容,完全不像是一部關于棋理、棋藝的著作。不像《棋經十三篇》,說的都是棋理棋藝。

有人提出,象棋也是取法于天文地理、文武君臣的,應該和本文有關。是的,象棋确實有關天文地理,文武君臣,也包含一些算數原理,但是,基本上和律呂沒有關聯。有的研究者根據《序》中的具體内容,如“日月星”“水木金土”“震兌離坎”等附會出與棋子、棋盤甚至棋理有關。殊不知,這些元素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用這些元素來分析中國曆史上的任何文化遺産都适用。比如,分析圍棋,分析建築,分析音樂,分析書法,分析舞蹈,等等,都能八九不離十,都可以附會。有人認為,《序》裡提到的“禮儀”“觀德”反映了象棋在這方面的功能和價值。這也屬于牽強。同理,哪種棋裡沒有這些因素?哪種活動裡沒有這些功能?為什麼單單在《經》裡體現?

如果非要說這就是關于象棋的經書,那麼,隻能說,這個《經》也太大路貨了,太不專業了。有人說,《經》裡寫的是具體的棋理棋藝,是王褒故意拔高了,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來吹捧皇帝。那麼,你要麼是小看了周武帝,要麼就是給了王褒天大的膽子。你可以吹捧皇帝的作品如何高妙,如何錦繡文章,字字珠玑,但是,你不能代替皇帝說事,不能高出皇帝一籌。皇帝著作裡沒說的,你敢說?就你聰明能幹?這在當時的背景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經》是關于“象”的“經”。那麼,這個“象”應該怎麼解釋?《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筆者以為,《經》是一部關于借助天文天象演繹軍事乃至國家治理的經書。

一方面,因為當時出現了很多的異常天象。據史料記載,就在宇文邕撰寫《經》的前一年内,國内出現了地震等異常天象七次(見前文)。

記入正史的異常天象都是會引起各種流言和猜測的,是導緻政局動蕩、民心不穩的因素。一年之内,就出現了若幹起天文異象,難免會引起朝野的恐慌,引來洶議。因此,這些現象引起了群臣百姓、朝野上下的諸多揣測,甚至惴惴不安,謠言四起,人心混亂不定。根據這種情況,他親自撰寫了對各種天文現象的解讀,來消除大家對異常天文現象的猜測,以統一思想,減少恐慌。

另一方面,宇文邕雄才大略,胸懷天下,一心想統一當時的中國北方。他的主要對手是北齊,而齊當時很強大。他的周王朝曆經君主意外死亡,權力更叠,國内臣民大多沒有多少勇氣信心跟随他這個年輕的皇帝去征戰,實現統一大業。他撰寫《經》的目的,恐怕也是為了從天理天意上來給臣民打氣,讓大家認為統一大業是順天理、應人心,合乎天道人情,順乎天然法則。

作為“五經”之首的《易經》,是曆代治國者十分看重的經典。後世為《易經》作注的“十翼”之一《系辭傳》中,有關“象”的記述很多。《系辭傳上》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赜,而拟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系辭傳下》第三章:“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可謂是數不勝數。

周武帝的《經》應當是模仿《易經》而作的。這裡的“象”應該指的是“天象”,即“天地萬物變化之象”;也包括“星相”,即各種異常星座等的變化。這些“天象”“星相”都是反映吉兇、悔吝、變化、剛柔的卦象。

而且,這個周武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聖賢君主。這樣一個雄才大略,“沉毅有智謀”“克己勵精”的能主,一個勤儉樸素,“雕文刻镂,錦繡纂組,一皆禁斷”的賢君,怎麼可能沉湎于“象棋”之類的遊戲娛樂之中?還有可能專門“制《象經》”,縱情于聲色犬馬,以至于玩物喪志、誤國殃民嗎?

當然,這個《經》應該是比較艱澀難懂的。即使是文武大臣,也未必熟知二十八宿、黃道幹支等複雜專業的天文知識,隻有專門觀天象、測地表的那些大臣才能明白。當然,也不排除《經》經過這些專業人士的加工甚至代筆。因為比較艱深難懂,為了讓群臣理解并接受,從而消除疑慮,堅定信念,宇文邕便讓當時的文學名家王褒撰寫這個《序》,用通俗概括的語言來解說導讀。

我們再來看看後來稱為“象棋”的“象”,有幾種解釋。一說是指“象牙”。《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一說是指“大象”。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一直以來,象棋的“象”還沒有一個讓大家信服的解釋。可以肯定的是,“象棋”的“象”與“象經”的“象”不是一回事。

三、再說“象戲”

《周書·武帝本紀》裡沒有提及“象戲”。我們知道有這個“戲”,是因為庾信的《進象經賦表》有這樣的句子:“臣某言:臣伏讀聖制象經,并觀象戲,私心踴躍,不勝忭舞。”說明他觀看了這個“戲”。

從史料記載來看,這個宇文皇帝雖然年輕,但胸懷大志,并不喜歡吹牛拍馬,也不好大喜功。即使是庾信這樣的文壇泰鬥,寫文章歌功頌德也要慎重其事,斟酌而行。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戲”,能讓庾信非要冒着一定的風險,花盡心思特地寫一篇賦來稱頌這個“戲”?而且,為了讓這篇賦顯得合情合理,不是溜須拍馬,庾信還另外寫了一篇《表》,表明自己的寫作緣由是情動于衷、有感而發,不是吹牛拍馬。

這個《表》雖然簡短,但是,也充分表明了它的歌頌對象——“象戲”的核心内容。文章開頭說明了自己認真閱讀了《經》,再觀看“戲”,心情十分激動,“私心踴躍,不勝忭舞”;接着又說自己生性愚鈍,那些高深莫測的“性與天道”,本來是無法把握、難以感知的,現在皇帝将它形象化地“懸諸日月”,自己“遂獲瞻仰”;接下來簡要描述了“象戲”的壯觀場景:“九州既奠,近對河圖;四轍中繩,全觀玉策。未飛玄鶴,先聞金石之聲;不上赤城,獨見煙霞之氣。置管而測,光景愈高;沈玉而觀,淵泉益遠。”然後謙虛地說自己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夜不能寐,“課虛為賦,詞非寥亮,學無雕刻”;最後,還不忘謙卑地說自己實在才疏學淺,是厚着臉皮奉獻給皇帝,感到誠惶誠恐,覺得這“象戲”博大精深,如“日之遠近,本非童子所問;天之渾蓋,豈是書生所談”,根本不是自己所能說得清、道得明的。

不管庾信是不是真的看不懂《象經》,是不是真的被“象戲”所震撼,是不是真的善于溜須拍馬,可以肯定的是,文中描述的“戲”應該是表演場面宏大壯觀、精巧靈動、變幻莫測、绮麗異常。這會是一場象棋真人秀或者象棋表演能展現出來的效果嗎?如果說“九州”“河圖”還能與棋盤沾點邊,那麼,“玉策”“玄鶴”“赤城”“煙霞”“淵泉”就與象棋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了。再說,如果是象棋表演,需要這樣的陣勢,耗費這樣的力氣嗎?

如果“戲”就是象棋表演,那麼,《表》的開頭說自己看了“象戲”之後“私心踴躍,不勝忭舞”,是不是嚴重誇大了象棋的效果?《表》中說自己“寝不自涯,課虛為賦,詞非寥亮,學無雕刻。遂敢陳述,誠為厚顔”,還把自己比作淺薄無知的“童子”“書生”,可謂十分謙遜。結尾說自己“冒用奏聞,伏增流汗之至”,顯得十分謹慎。以庾信之才華地位,寫幾句贊美象棋的文章,恐怕不至于這樣謙虛,也不需要這樣誠惶誠恐。如果真的是關于象棋的,那麼,作為臣子投其所好,歌功頌德,還需要這樣慎重其事、謹慎小心嗎?

那麼,“象戲”到底是怎樣的“戲呢?”

北宋《太平禦覽》(卷755,工藝部)中記述了圍棋、博、蹴鞠、投壺、塞戲等數十種娛樂遊戲,大部分項目的記述旁征博引,十分詳細。其中也提到了“象戲”,但隻有一句“周武帝造象戲”,然後将王褒的《序》引述于後,沒提到任何其他記述。如果當時或之前“象戲”已經十分流行,或者定型,那麼就不會隻有一句話,而沒有其他有關的記述。可見,周武帝的“象戲”肯定是一種複雜、龐大乃至高深的表演活動,絕不是後來成為大衆娛樂的“象棋”,甚至,和後來的“象棋”沒有任何關系,隻是共同用了“象”的名字而已。

合理的解釋是:因為《經》比較抽象,晦澀難懂,所以,需要形象直觀的來呈現。于是,周武帝就安排藝人根據《經》的主題和要素,進行了形象演出。“戲”,就是皇家歌舞團的大型舞台劇表演。因為演出場面宏大,道具奇巧,逼真細緻,看來效果不錯。所以,當時的文壇泰鬥庾信在聆聽皇帝講解、現場觀看“象戲”之後,還緊跟形勢,發揮所長,用生花妙筆撰寫了《賦》,表達欣喜歡愉、“踴躍、忭舞”之情:

“觀夫造作權輿,皇王厥初,法凝于厚德,仰沖氣于清虛,綠簡既開,丹局直正,理洞研幾,原窮作聖,若扣洪鐘,如懸明鏡.。白鳳遙臨,黃雲高映,可以變俗移風,可以莅官行政。”

這一段點明“戲”的主題和功用。包括:在修養方面,可以“厚德”“清虛”;在學問方面,可以“理洞研幾,原窮作聖”;在社會方面,可以“變風移俗,莅官行政”等。和下面分析的王褒的序差不多。

“是以局取諸乾,仍圖上玄,月輪新滿,日暈重圓,模羽林之華蓋,寫明堂之壁泉;坤以為輿,剛柔卷舒,若方鏡而無影,似空城而未居。促成文之畫,亡靈龜之圖,馬麗千金之馬,符明六甲之符。”

這一段是解說“象戲”的構思。

“于是搢笏當次,依辰就席。回地理于方珪,轉天文于圓壁;分荊山之美玉,數藍田之珉石。南行赤水之符,北使玄山之策。居東道而龍青,出西關而馬白.既舒玄象,聊定金枰。昭日月之光景,乘風雲之性靈。取四方正色,用五德之相生。從月建而左轉,起黃鐘而順行。陰翻則顧兔先出,陽變則靈烏獨明。況乃豫遊仁壽,行樂微音,水影搖日,花光照林。”

這一段是描述“象戲”的場面和變化。

“乍披圖而久玩,或開經熟尋,雖複成之以手,終須得之于心。乃有龍燭街花,金爐浮氣,月落桂垂,星斜柳墜。猶豫樞機,嫌疑泾渭,顧望回惑,心情怖畏。應對坎而沖離,或當申而取未。”

這一段應該是描寫“象戲”表演者或者自己參與這個“象戲”的情況:需要先“披圖久玩”才能“熟尋”,最終“得之于心”;因為燈光的變化,顯得“猶豫嫌疑”“回惑怖畏”;最後還不忘點明方法:方位上“對坎沖離”,時間上“當申取未”。

總之,這篇《賦》主要是對“象戲”的奇特功用和宏大壯觀進行贊美,抒發參與者的驚歎之情,屬于有感而發,也符合一般的文理。同樣,這篇《賦》也沒有提及關于“棋”的文字。如果這真是一篇寫棋的文章,而又不着一字,盡得“棋”妙,那庾信真是千古第一拍馬高手了。

四、也說其它

1.呂才解《象經》

《舊唐書·卷七十九》記錄了包括大名鼎鼎的李淳風在内的幾個天文、星相學家的傳記。其中一位名叫呂才,說他“少好學,善陰陽方伎之書”。後來“太宗嘗覽周武帝所撰《三局象經》,不曉其旨。太子洗馬蔡允恭年少時嘗為此戲,太宗召問,亦廢而不通,乃召才使問焉。才尋繹一宿,便能作圖解釋,允恭覽之,依然記其舊法,與才正同,由是才遂知名。累遷太常博士。” 這裡的信息比較豐富:一是唐太宗看不懂周武帝的《象經》;二是太宗手下的蔡允恭年輕時曾經練習過“象戲”,但是時間久遠,忘記了;三是呂才依據自己的陰陽術數知識,作圖來演繹《象經》的奧妙;四是蔡允恭根據呂才的圖畫,回憶起了當年自己練習過的“戲法”。但是,這段話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疑問:

如果《經》是象棋方面的書,是關于象棋棋譜、精妙對局解析之類的文章,那麼,以唐太宗的文才武功、聰明智慧,會“不曉其旨”?如果《象經》是關于棋的文章,日理萬機的唐太宗又怎麼會為了一種棋戲而如此用心?

如果《經》所述真的是象棋遊戲方法,那麼,“年少時嘗為此戲”的太子冼馬蔡允恭,長大了反而“廢而不通”了?這樣的人能做“太子冼馬”?

如果周時象棋已經流行,那麼,呂才僅憑“尋繹一宿,便能作圖解釋”的所謂才幹,就能得到唐太宗的重用,甚至“累遷太常博士”?真是這樣,那唐太宗豈不是昏君一個?

合理的解釋是:

唐太宗所覽的《三局象經》,是分不同的情勢,有不同的圖譜。即,在不同的“天象”“星相”下,所對應的解析各有不同。本來天象、星相就比較複雜,二十八宿之類的,一般人就不懂。加上黃道、子午變化,聰明如唐太宗也難以看懂,就很正常了。這裡也可以看出,《象經》所述的内容隻有像呂才這樣的天文學家、星象學家等專業人士才能看懂,才能解釋。

蔡允恭“嘗為此戲”,說明這位太子冼馬少年時曾參加過“象戲”的排演,甚至就是周武帝當時的宮廷歌舞團的成員之一,參加過那次讓庾信等人激動不已的“象戲”表演。之所以現在忘記了,一方面是時間久遠,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這個“象戲”十分複雜,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必須是大型演出團隊集體演出。所以,這位蔡冼馬“廢而不通”也就不奇怪了。

再往下看。“太宗以陰陽書近代以來漸緻訛僞,穿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才與學者十餘人共加刊正,削其淺俗,存其可用者。”說的正是這類關于陰陽術數、天文堪輿、星相變化的文章,需要正本清源,勘誤糾正,以正視聽。絕不是象棋之類的茶餘飯後的娛樂遊戲。

2.《隋書》列 《象經》

《隋書·經籍志》記載了當時能收集到的各種著作,包括當時已經消失的作品。其中也收錄了周武帝宇文邕的《經》,這本著作當時是存世的,編纂者把它放在了與《孫子兵法》《太公兵法》等一類的兵書裡。這類兵家著作共計133部,512卷。當然,編纂者也把“碁”(指後來的圍棋)、“博”、“投壺”等一類的遊戲也和上述兵書放在了一起。如:圍碁勢七卷,湘東太守徐泓撰;圍碁九品序錄五卷,範汪等撰;雜博戲五卷、投壺經一卷,梁東宮撰;投壺經四卷,投壺變一卷,晉左光祿大夫虞潭撰;投壺道一卷,郝沖撰。那麼,這是否就證明了《經》也是關于象棋的著作呢?

其實,這正好證明了《經》是關于軍事戰略、用兵之道的著作。《隋書》編纂者将《經》與《鬼谷先生占氣》《五行候氣占災》《乾坤氣法》等陰陽占蔔術數的著作放在一起,也充分說明了《經》是與天象占蔔、星象術數相關聯的著作,而不是簡單地象棋指南一類的書。而且,還有同時代的學者王褒、王裕、何妥等人為《經》作注,可見其閱讀難度是很大的,不是一般的棋類遊戲那麼簡單。同樣,這也證明了《經》不是關于象棋的論著,否則,在同一個時期,怎麼會有3、4個大學問家為它作注?再說,一部象棋的《經》能深奧到哪裡去?需要作注嗎?  編纂者對這類著作還作了簡短的概括: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也。易曰:「古者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周官,大司馬「掌九法九伐,以正邦國」,是也。然皆動之以仁,行之以義,故能誅暴靜亂,以濟百姓。下至三季,恣情逞欲,争伐尋常,不撫其人,設變詐而滅仁義,至乃百姓離叛,以緻于亂。

說明所列著作的内容都是涉及“禁暴靜亂”的軍國大事,而非茶餘飯後消遣娛樂的雕蟲之技。

3.楊堅評《象經》

不過,可能因為這位周武帝畢竟年輕,才26歲,也可能學術水平還不高,他撰寫的《經》很難具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水準,成為真正的經典而流傳後世。所以,《隋書·郎茂傳》提到這樣一段話:“周武帝為《象經》,隋文(指隋文帝楊堅,當時在北周任職。筆者注)從容謂茂曰:人主之所為也,感天地,動鬼神,而《象經》多亂法,何以緻久。”

可見,并不是每個人都非常認可這位周武帝的《經》,大多是王褒、庾信這樣的文人會附庸風雅、不懂裝懂、拍馬溜須一下,而楊堅這樣的政治家、一代雄主,認為皇帝治國理政,應該緻力于“感天地、動鬼神”,這樣才是安邦治國的做法。而《象經》作為皇帝宣講倡導的重要綱領性文件,重要國策,卻不夠成熟、完善,所以楊堅批評“多亂法”,顯然是指周武帝在《經》中論述的很多内容并不符合治國理政的實際,動機和效果相背離,難以達到“感天地、動鬼神”的效果,所以才說“何以緻久”。

這則材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經》并不是關于象棋的論述,因為論述象棋的文章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做到“感天地,動鬼神”的。如果《經》真是“象棋”的經書,那麼,即使《經》再拙劣,楊堅也不好拿它和治國理政、長治久安的良策去比較;反之,即使這個“象棋”的《經》寫的再好,也不能達到“感天地,動鬼神”的效果。如果隋文帝真的這樣評價一部遊戲指南,就顯得太苛求了,太不近情理了。也正因為這篇《經》不過是這位年輕皇帝的一知半解,很不成熟,遠遠不能和《易經》等真正的經典相提并論,所以,很快就湮沒在曆史的海洋中,難尋蹤迹。

結論:象棋是古代戰争的沙盤推演,是濃縮的戰争遊戲。“象戲”用實景表演模拟天象、星相變化,推演戰争,與後代象棋的本質特征還是相通的,也可以看做是後代象棋的雛形或者是源頭之一。但不能說,《象經》就是關于象棋的經典理論著作,“象戲”就是象棋的遊戲。

參考書目:

1.《中國象棋史》:張如安著,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7。

2.《王褒序及庾信賦表之哲學思想發凡》,伍強勝、魏福明,《錢塘棋會:第三屆(2015)中國國際棋文化博覽會巡禮》,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10。

3.《帝王八卦局,河洛九宮枰——象棋探源新論》,季本涵,《錢塘棋會:第二屆(2014)中國國際棋文化博覽會巡禮》,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10。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班級群名
班級群名
班級群名?溫馨家園、班級之家、東方神起不敗、太陽東方神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班級群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班級群名溫馨家園、班級之家、東方神起不敗、太陽東方神起仈哖級7斑、我們友誼到永遠、年華紀念六班、那些回憶愛的溫...
2024-11-17
攝影專業需要去國外進修嗎
攝影專業需要去國外進修嗎
一直在說攝影攝影你對攝影作品到底了解多少今天安利一部知名的攝影作品還是大百叔告訴你吧電影介紹《轉世情緣》是喬納森・格雷澤擔任導演,由勞倫・巴爾考主演,風頭正勁的奧斯卡影後妮特别青睐的小成本懸疑片,她在片中扮演一位30多歲的紐約家庭主婦,意外...
2024-11-17
國外推薦的馬桶
國外推薦的馬桶
【文/觀察者網陸雨聆】3年前,有一款尊貴的馬桶在美國紅極一時,令10萬民衆心向往之,争相體驗。它的全身由18K合金鑄造而成,它叫“美國”(America)。3年後,沉寂已久的“美國”重出江湖,落戶英國。遊客“隻需”花27英鎊門票錢并提前預約...
2024-11-17
商洛方言陝西話
商洛方言陝西話
“扇哄”、“扇筋”在商洛各區縣均有使用,其中山陽、鎮安、柞水使用更為廣泛。“扇哄”、“扇筋”詞形、詞性均相近,詞義卻不同。扇哄有哄騙、教唆的意思,但也不全是哄騙、教唆。扇筋有吹牛的意思,但也不完全是吹牛。這兩個詞的用法舉例如下:一、扇哄例一...
2024-11-17
實用修複幹皮敏感肌方法
實用修複幹皮敏感肌方法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敏感肌的小仙女都容易走入一個誤區:認為敏感肌要減少刺激,開始不洗臉不化妝,想要通過皮膚自我調節來修複敏感肌,可皮膚的狀态越來越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敏感肌到底要怎麼護理?敏感肌的小仙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今天,輝哥來...
2024-11-17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