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朋友自從那次繞玄武湖一圈,出現跑步膝蓋疼,被醫生診斷為半月闆磨損二級損傷後就再也沒有跑過步。
我勸他,你要是擔憂跑步會增加你的膝蓋疼痛,那我建議你可以嘗試做做交叉訓練,多練練力量訓練也是不錯的選擇,既能達到運動目的也能增強身體素質能力。
前期可以多增強下肢力量,為之後跑步蓄能,達到一定的能力再去跑步也能幫助你無傷跑。
朋友說:“練下肢力量膝蓋要經常彎曲,豈不是更能加重膝蓋傷痛風險?”
這一瞬間,我竟無言以對!
怕運動傷膝
幹脆躺着就挺好
其實朋友的錯誤理念,也存在于大多數初跑者的認知中,很多初跑者由于錯誤不科學的跑步方式,要不一上來跑太快,要不跑姿歪歪扭扭,沒這個實力非要逞能幹個10KM、20KM,這是幹啥???
跑完第二天一身傷,爬個樓梯哭爹喊娘,疼得不行了。
事後就把傷痛的原因歸結為跑步太傷人,特别是傷膝蓋;甚至,還有人說“打籃球傷膝”、“騎車傷膝”、“遊泳傷膝蓋”.....
隻要一切膝蓋需要彎曲的運動都是傷膝蓋的節奏嗎?
那我想你幹脆别走路了,在家躺着就挺好的!
健身也不要健了,搞得渾身傷?
你以為隻要不動就是好的,其實久坐,比深蹲、跑步更傷膝蓋。
根據《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在2017年的綜述,就給出了重要結論與建議:
健身跑者骨性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但競技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也達到13.3%。
總體來說,合理跑步是有利于關節健康的,但過量、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複醫學中心主任,中國康複馬拉松發起人和創始人——資深跑者勵建安教授也表示:大衆業餘跑步訓練不僅不會傷膝蓋,還能降低關節炎的發生率。
勵教授說,不是跑步傷膝,而是錯誤地跑步傷害膝蓋,任何運動錯誤進行都有可能造成傷害,跑步傷膝是對跑步的重大誤解。
勵教授說自己曾經短暫出現過髂胫束的問題,但很快調整過來,傷痛都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做出調整,絕大多數傷痛都能迎刃而解。
所以說遇到傷痛,不能躲避,要采取積極地恢複措施!
逃避不是辦法,要去了解傷痛背後的真正原因!
如何從根本上
預防跑步傷痛?
首先要科學跑步,想要靠跑量提升成績,一蹴而就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其次跑步是一項心肺耐力運動,心肺耐力高低是決定跑力的核心指标,但無論心肺有多強,最終還得靠肌肉收縮來實現人體運動。
所以如果你希望跑得更遠,跑得更快,你需要的是增強足夠的肌肉力量,缺乏力量訓練會導緻緩沖不足,直接導緻關節壓力增加,從而大大增加你發生傷痛風險。
沒有足夠的力量與合理跑姿跑姿,你很有可能會出現傷痛反複的情況。
力量訓練對于提升跑步經濟性,吸收地面沖擊力、預防跑步傷痛具有重要意義。
隻有通過足夠的儲備,才能提供足夠的消耗。對于大衆跑者而言,在跑步同時要重視長期的力量訓練,這是預防膝痛的關鍵。
強調力量的重要性,對于大衆跑者而言,無論如何都不為過。
跑者如何加強力量訓練?
1、首先應當加強基礎力量訓練,跑者可以通過下蹲、弓箭步、單腿硬拉、平闆支撐、俯卧撐等等練習增強基礎力量;
2、在此基礎上,成熟跑者可以通過更加專項化的跑步專項力量訓練提升運動表現,比如可以通過弓步提拉、臀橋提膝擺腿等模拟跑步專項的技術動作來進行訓練;
3、對于高級跑者則需要重視專項爆發力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适應快速奔跑所需要的肌肉快速收縮能力。
跑者力量訓練進階金字塔
總結
長期練力量訓練的跑者與長期隻跑步不重視力量訓練的跑者相比,你會發現堅持力量訓練的跑者不管是耐力、爆發力還是配速都要比另一方好太多并且很少受傷。
但大部分跑友對于跑步力量訓練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力量訓練如何做不對,不僅沒有作用反而會受傷。
比如:下蹲。
下蹲可以提高力量,但下蹲不是跑步所需要的專項力量。
另一方面,下蹲是雙腿對稱運動模式,而跑步是雙腳交替運動,屬于不對稱運動模式。
所以說,下蹲動作模式不符合跑步動作特點,做下蹲練力量對于跑者來說,事倍功半,效果不高。
跑友還有一個常見認識誤區,認為跑者練下肢力量,就是練大腿前側股四頭肌。
其實,股四頭肌主要在着地緩沖時發揮作用,跑步過程如果過多靠這塊肌肉,會明顯增加膝關節壓力。
在設計跑步力量訓練動作時,一方面要考慮發力肌肉,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動作模式,單腿硬拉和仰卧挺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跑步專項力量訓練動作,同時膝關節壓力較小,也非常适合膝痛跑者進行康複訓練。
✔ 關于跑步專項力量訓練如何練?
✔ 不同人群應該選擇怎樣強度/方式的力量訓練?
✔ 跑者專項力量訓練适合做哪些訓練動作?
✔ 如何做正确,做标準?
我推薦你學習我們的力量訓練課程——《大師親授—跑者力量訓練》,該課程幫助了上千萬學員打牢身體基礎,提升了跑步能力和跑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