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遷徏圖
中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有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大國家,另外還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海面積三百多平方公裡。
中國民族衆多,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一個大家庭。
中國人口衆多,到目前為止有十四億多人口,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國。
那問題來了,“客家”指的是什麼?“客家”有什麼特點?
我作為一名客家先民的後裔,翻閱了大量資料,進行研究,現把認識彙報給大家。
一客家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
客民先民始于秦征嶺南融百越時期,至宋朝逐浙南遷的漢人,在贛江、汀江、梅江沖擊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
這裡有三個關鍵詞請注意:
①客家屬一種“民系”而不是個“民族”;
②客家民系是因某種原因離開故土不斷遷徏而演變成的;
③客家民系大多屬漢人,當然也有少部分是少數民族,如:畬族。
二客家人為什麼要遷徙?
在古代,為了生存,為了躲避戰亂、疾病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不得不攜家帶少颠沛流離不斷遷徏,形成了民居遷徏大浪潮,是中華漢族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的無奈舉動。
他們第一次大規模遷徙是始于西晉時期,于八王之亂,西晉政權衰弱,經濟殘敗,社會矛盾尖銳,遷到漢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當時相較于戰亂的北方,東南沿海地區局勢穩定,雖然背井離鄉,但吃苦耐勞的漢族人民靠着自已的雙手,開始建設自已的新家園。
南迀的人在洞庭湖、太湖、鄱陽湖集結,形成三個支系。
遷徏時間持續了上千年
鄱陽湖這一系,向南到了贛南地區,之後有一部分再到閩西,最後到汀州一帶。有的繼續南遷,到了廣東,甚至台灣、東南亞、或海外南洋。
其他二系,西遷到了湖南、貴州或四川。
他們走走停停,從廣袤豐饒的中原大地,渡過江河,翻越大山,來到陌生的南方,與那裡的部分苗裔、包括畲族融合。這期間的艱難辛酸,有曆史記載的,後人才能看到;無曆史記載或記載不全的,後人已無法知道。
無曆史記載或記載不全的,大多是小群體結伴遷移或單個獨自遷移。
不管何種方式遷移,這些客家人都保留着原有的傳統,或叫特色,如獨特的語言、建築、民俗、民性等等文化特質。
這些有别于其他漢族民系,是一個獨特的漢族分支。
三1、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也叫客家俚語。
客家方言有其獨特性,無論走到哪裡,客家人說話,不同地方的客家人都能聽得懂。
客家方言也充滿着智慧,一句看似簡單的方言透着生活的理解或人生哲理。
飲食方言人是鐵,飯是鋼,一餐冇食餓得慌
這句話的意思是民以食為天,說明抓糧食生産的重要性。
有食就火氣,冇食就起火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食,吃飽了身體就健壯、有力氣,冇食就坐立不安,心中有股怨氣。
這裡的“食”與“吃”字在客家方言中混用。
雄就雄在幾碗飯,冷就冷在起北風
“雄”指體格健壯,有力氣。米飯是客家人的主食,米飯營養均衡,是最有營養的,超過任何營養品,因此,吃得下飯說明身體無大礙,有力氣;而為什麼會冷呢?原因是起北風,北風是北方的寒潮來襲,所以,冷就冷在北風來了,它包涵哲理。
冬食蘿蔔夏食姜,唔勞醫師開藥方
這是關于食譜的智慧,在長期的生産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一餐冇辣,心裡就唔得夾殺
客家人喜歡吃辣椒,一餐沒有辣椒心裡就不舒服吃不下飯。唔得夾殺是不舒服的意思。
您能聽懂嗎?
待客方言人情好,食水都甜
客家人好客,但不在乎要多好的東西待客,仁義在,喝水都甜。
見面一杯茶,香香甜甜暖人心
客人來到家裡,主家首先是要泡一壺茶招待,然後才是遞煙、敬酒。可以說,茶招待是最高禮儀。
冇嘛咯菜,飯就要食飽
家裡來客,即使豬肉頭牲魚樣樣齊全招待,主家都會客氣地說一番:冇嘛咯(什麼)菜,飯就要吃飽,不要餓肚子,這是種謙虛的态度。
食唔(不)窮,着(穿)唔窮,冇劃冇算一世窮
這是一句理财持家的方言,富有哲理。
有多大的飯量,就做多大的亊
這裡的“飯量”指“能力”,比喻“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遠。
想好又想好,豬肉放油炒
豬肉含有很高的脂肪油,炒起來咋麼還要放油呢?比喻人不腳踏實地、好高骛遠,這山望着那山高。
酸甜苦辣澀,食了才曉得
這“五味”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隻有親口嘗嘗才知道。比喻什麼亊都要多實踐、多親為。隻有實踐才能總結出經驗,隻有實踐才有成功的可能。
外甥狗,食了就走
外甥不是外人,去舅舅家可随便,吃了不用說“謝謝”就可以走人,而舅舅呢,給他一個昵稱:外甥狗那麼随便。
瘦豬屙硬屎
比喻死撐、死要面子活受罪。
門朝南,冇食也得(清)閑;門朝北,有食也得走(搬遷)
居家住屋的朝向很重要,門朝南,冬暖夏涼,很宜人;門朝北,冬寒夏熱,不宜住,受不了,所以要搬遷,這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客家方言衆多多,你能聽懂有幾個
2、客家房屋
以前,客家一般是泥巴起屋,有“三室一廳”、“四室一廳”、“上下棟帶天井”、“帶私廳”、“帶橫屋”等款式。在閩西、贛南等地還有規模宏大的“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像個超大型的城堡,把全村人的房子圍攏過來,可抵禦土匪武裝的襲擊,保障全村人的安全。
客家圍屋内一應俱全,耕地、水井…等一切生産生活資源都在裡面,可足不出戶就能生活。這是過去動亂時代客家人的智慧體現。
3、客家民俗
客家過年習俗
百節年為首,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歡樂的節日。
臨近過節,在外地的遊子無論多遠、多忙都要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
農曆十二月二十日(有的地方是二十五日)稱為“過小年”。這天,屋内屋外、牆壁、窗戶都要打掃幹淨,廚桌闆凳、被褥蚊帳也要洗曬幹淨,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過年的氣氛最熱烈。貼春聯,放鞭炮,祭祖宗,祭竈神,吃團圓飯,給老人和孩子壓歲錢。
到了淩晨零點再放鞭炮,鞭炮放十二個,意指來年的12個月運勢。如果哪個鞭炮沒放響,趕快念叨:“平平靜靜,平安無事”。
拜年
‘過了除夕就是走親戚拜年。
年初一一般不走動,留在家繼續團圓,但不能懶床睡午覺。據說睡午覺,本年會田坎塌方。
年初二是走親拜年的大好日子,尤其是新嫁娶的小夫妻回娘家。
年初三(有的地方年初五)是所謂“窮鬼日”,這天不走親、不拜年。走了、拜了就犯了大忌,走的人是“窮鬼”,主家哪能接待“窮鬼子”的到來?肯定堵得慌,也不樂意。
初一初二不能倒垃圾。垃圾應儲着到初三“窮鬼日”拿到遠處,點着香燭,把“窮鬼”一起倒掉。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吃湯圓說明過年正式結束了。
正月十六日是“新香日”,是祭祀新逝人的日子。親戚這天帶着香燭、冥錢到主家做客,再到新逝墳墓祭拜。
客家嫁娶習俗
嫁娶習俗很繁瑣,其中包括見面、探家、訂婚、擇日、哭嫁、暖房…等一系列習俗。之前我有專門小文介紹,可點擊關注翻開我的主頁查找閱讀,這裡不再贅述。
客家殡葬習俗
以前是土葬,現在殡葬改革逐步實行火葬。
以前是自選地方埋葬,現在集中統一到公墓安葬。
以前的殡葬習俗也較繁瑣,包括報喪、請法師做法事…等等。
現在提倡“厚養薄葬”,這裡略去贅述。
另外還有小孩出生“半月酒”、“滿月酒”、老人誕辰酒、儲須酒…等名目繁多的習俗。
還有祭山神、祭土地神等一些迷信習俗。
因為篇幅過長,這裡也不贅述。
四客家民性是骨髓裡的東西,現代說法叫客家民系文化。
客家民系文化有幾個标的性的東西:
修族譜
從古至今,以姓氏為單位,各個姓氏都要修族譜。
範圍可大可小。有的全國性的;有的區域性的;有的聯合幾個姓氏統一修的,如孔孟曾師姓。
日月流長,根源承接,每隔幾十年又要續譜,從不間斷。
族譜是珍貴的曆史記載,族譜是寶貴的曆史文獻。
你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翻開族譜一目了然。
建宗祠
人以群而居;人又以家庭為單元。
為了便于共商衆亊,客家人每個族群都會建一個雄偉威武的宗祠。
有亊大家一起到祠堂裡啇量,喜亊到祠堂裡舉辦。
祠堂神龛裡擺放着祖先神牌位,後裔們來到祠堂,瞻仰祖先,緬懷祖先,學習祖先的功德,弘揚祖先的精神,為發揚光大一起努力。
另外,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南山森林景區,還建有108姓祠堂,占地面積約480畝,投資約1.08億元。整個和諧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她主要分為三部分:和諧堂、和諧廣場、挹翠湖,非常壯觀。
百家姓祠堂一隅
百家姓祠堂全貌
成立宗親聯誼會
每個縣,每個市,每個省,每個姓氏都成立有屬于自已姓氏的宗親聯誼會。其目的是加強聯系,增強友情,為宗親亊業和國家、社會多做貢獻。
宗親聯誼會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傳遞正能量,引導宗親們與其他姓氏搞好團結。
宗親聯誼會還要定期或不定期表揚先進,幫助後進。如:扶貧濟困,捐資助學。
理亊會成員要大公無私,熱情奉獻,号召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宗親的興旺發達一起努力。
這三個“标的”是客家民系最主要的特色,淵源流長,經久不息。
什麼叫“客家”?客家的特色是什麼?
現在粗略地叙述完了,相信不懂的朋友有了初步認識。
古代有個賴氏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