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
原文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譯文 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
原文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譯文 要使國家穩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
原文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文 源頭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像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
原文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譯文 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應該)推崇皇權的高峻,永保永無止境的美善。
原文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譯文 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就像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原文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譯文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而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
原文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譯文 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
原文 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譯文 當初創業時,能力綽綽有餘;現在守衛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麼呢?
原文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譯文 大凡在深重憂患當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後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
原文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譯文 竭盡誠意就能使吳和越這樣敵對國家也能結成一體。傲慢對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行同陌路。
原文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譯文 雖然可以用嚴刑來監督他們,用聲威震懾他們,但是結果大家隻圖苟且免除罪罰,卻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内心裡悅服。
原文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譯文 怨恨不在有多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
原文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譯文 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
原文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譯文 用腐朽的缰繩駕馭飛奔的馬車,這樣可以忽視不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