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講究自謙,免貴就是一種常見近現代自謙的說法。免貴,從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不需要用“貴”。聯系上文“貴姓”,免貴隻是顯示自己的謙虛,表示自己和大家一樣,在姓氏上不比别人尊貴,而且不是所有姓氏都要說免貴。
中國的曆史傳承悠久,各種傳統文化異彩紛呈。中國自古就被稱作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禮記》曾記載:“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那是因為我國有完整的一套禮儀規範以及高尚的道德準則。
北宋年間,一篇記載中華姓氏的文章出爐,裡面列舉了中華傳統姓氏共568個,其中複姓124個,單姓444個。沒錯,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百家姓》。
從古至今,當人們初次見面時,一般會問對方一句話,那就是“您貴姓?”。而被問及的一方也會欣然回答“免貴”,然後再說出自己的姓氏,體現了華夏文明高尚的禮儀規範。不過事事卻有例外,有三個姓在别人問及“貴姓”時,卻不用回答“免貴”二字,也不會因此被認為失禮。這三個姓氏就是:
張
民間相傳,淩霄寶殿之上的玉皇大帝姓“張”。關于此事還有一段趣聞,話說當年姜子牙主持封神大典,365位正神的神位,他隻封了364位,最高的玉帝之位卻一直空懸。原來姜子牙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想把玉帝之位留給自己。衆神紛紛打聽玉帝之位由誰來坐?
姜子牙臉皮薄,不好說是留給自己的。隻得笑答有人坐、有人坐。。。不料在場之人有一個叫張友仁的,連忙跑出來。衆目睽睽之下,姜子牙不好辯駁,隻得把玉帝之位給了張友仁。當然這是笑談,既然玉帝姓張,那麼張姓之人也不合适回“免貴”了。
姬
在中國曆史上,有一人是華夏部落首領,在戰勝蚩尤後,整合了中原各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禅儀式。他就是被後人稱為五帝之首的軒轅黃帝。黃帝本來姓“公孫”,後改姓為“姬”,因此也叫姬軒轅。軒轅黃帝蕩平天下以後,對華夏大地進行了多方治理。
黃帝在位期間,國家四海升平、國力昌盛。據說在軒轅黃帝晚年,天降金龍,搭載黃帝去往天庭。黃帝在衆目睽睽之下,乘坐金龍升天而去。因此當有人問你“貴姓”,“姬”姓的人是可以不說“免貴”的。
孔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1] 孔子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铎”,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别的“大祀”。
孔子的仁義學說對後世有很深的影響,至今孔子的後裔依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如果孔姓之人回答“免貴”,也許會讓人覺得是對孔子不敬。
還有一種說法,姓氏中的以姬、姜、妫、姒、赢、姞、姚、妘這八大古姓為首的20幾個帶女字旁的姓氏不用免貴,因為她們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姓,其他的姓都是子姓,也就是“氏”以上所說的也就相當于“姓”,姓是千萬年不變的,氏可随時空推移慢慢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