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 3C 數碼設備的價值在于産品本身,那麼配件就是讓這份價值發揮更大效用的存在。比如大家在買電腦買手機時往往都會非常理性,去查些資料,看些評測。但産品入手之後,如果要買一些配件時,反而容易變得更加感性,有啥用啥,好看就行。
但實際上配件領域也有很多的門道,原裝的配件一般價格偏貴,但品質很穩定。第三方的配件則價格高低不一,品質也參差不齊,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的篩選成本。如果買的不合适反而可能會影響産品的體驗,甚至損害産品的健康。
這次來給大家推薦一些我自己陸陸續續入手的 3C 配件,通過一段時間的體驗,也是頗有心得,籍此給大家安利一波,看看能不能幫你種個草或者解個毒。
二、保護殼篇
首先我們來說說殼膜,因為這個是大家消費欲望最高漲,畢竟摔東西這個現象基本上是人類 寵物自帶的技能點。殼膜在一方面是起到保護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美觀。正所謂 “好看的手機殼千篇一律,有趣的手機殼萬裡挑一”,如果大家都是找個工模上個圖案批量生産,那大家閉着眼睛買也沒啥問題了。但總有些不甘寂寞廠商喜歡給手機殼上堆料,我有見過超薄碳纖維紋理的、有見過蜂巢散熱型的,也瞧過全副武裝防護型的,算的上百花齊放。
1️⃣【Defense 決色 iPhone 11 Pro 手機殼】
我之前衆測的 iPhone 11 Pro 沒買 Apple Care、質保也快到期了。我這個人比較馬虎,經常磕磕碰碰。如果 iPhone 11 Pro 摔壞了屏幕 / 玻璃背闆,那麼維修費将超過 4200 元,接近于一個低配版的 11 了,所以一個全副武裝防護型的保護殼是剛需。Defense 決色這個品牌之前是主攻海外市場,今年才正式回歸中國市場,決色的母公司傑美特也是創業闆改革後的第一批上市深圳企業,堪稱中國手機殼第一股。
它家主打的就是為了防摔設計的小彩殼,我選擇的就是極光(缤紛虹)版本。因為加入了防摔設計,所以保護殼顯得非常厚實,我的 iPhone 11 Pro 用起來都有點 Pro Max 的手感。
Defense 決色搭載的是 Multi-ap 防摔系統,在背面使用了防摔殼中比較少見的透明設計(德國進口 PC 材料),同時在保護殼的表面加入納米防指紋油塗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抗油污。
背面的内層則是 TPE 減震材料,可以全面緩沖受力,保障外層的 PC 材料不會變形。保護殼中的彩色框架部分就是航空級鋁合金材質,不僅抗沖擊性強,而且搭配霓虹的噴漆,質感也會比較突出。
在鋁合金框架的上方就是保護殼的中框部分,這裡選用的是高彈 TPU 軟膠,能夠在手機跌落時迅速吸收沖擊力。在靠近手機頂部和底部的區域也進行了強化,避免此處受到沖擊時損害接口、天線等重要組件。
在開孔方面,Defense 決色小彩殼都非常契合我的 iPhone 11 Pro,并不會因為按鍵接口過深而不易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的底部揚聲器部分,保護殼還加入了專利轉音孔設計,可以把向下的聲音聚焦到朝向人臉的一方。
因為 Defense 決色小彩殼号稱全身防摔,我還納悶手機背面肯定能夠防護好,那正面咋整呢,總不至于顧腚不顧頭吧。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正面的殼框邊緣要比屏幕略高,攝像頭那邊的邊緣更高一些,可以在手機摔落平地時有一個緩沖空間,不會直接碰撞剮蹭手機。
最後在 Defense 決色小彩殼的内側就是密密麻麻的 polyone 緩震氣囊,因為外層的高彈 TPU 軟膠隻能緩沖主要的沖擊力,還是會有一部分傳導到手機中框上。這部分剩餘的沖擊力就可以通過細小的緩震氣囊再次吸收,把力度降低到最低。
那麼 Defense 決色小彩殼究竟有多能摔?官方宣傳的數據是 3 米的高度、行走跌落 800 次、2 米樓梯滾落都可以承受住。我就舍手機(殼)陪君子摔給你們看,一般我們會把手機放在身邊,可能一不小心就把手機擠下去了,如果沒有手機殼保護,一般可能會導緻手機中框出現磕碰痕迹,這就會影響手機的成色乃至後續出二手的價格。
有時候我們走在路上打電話,不小心被人撞到,如果沒有抓穩手機也可能從人耳的高度摔落,此時如果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手機着陸的接觸面可能就會出現裂痕了。
Defense 決色小彩殼官方宣傳的是得到了美國軍工認證标準 MIL-STD-810G,支持 3 米高處防摔,奈何我的個子不高,把手伸上去大概也就 2 米左右吧,這個高度扔下來做個落地運動。
然後再從 1.7m 左右的樓梯扔下來,就看着手機在樓梯間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摔得我心裡那是一個咯噔咯噔。
或許有的同學覺得還不盡興,我們在玩幾個花式抛物摔手機,這下子你們總放心了吧,畢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摔落姿勢我都體驗到了,而且因為拍攝動圖,所以實際上要摔很多次才能拍好。
最後肯定有同學會覺得,你摔成這樣,手機會不會吃不消,實話實說在每次撿手機時我心裡也沒底,畢竟之前都是把這個快 1 萬元的手機當個寶貝供起來。直到拍完視頻之後,發現手機的背面 PC 材質和正面的手機屏幕都沒有肉眼可見的痕迹。
Defense 決色小彩殼的運動級防摔果然名不虛傳,很好的保護了手機正面屏幕、玻璃背闆、攝像頭,透明的 PC 材料也沒有什麼痕迹。
不過鋁合金的邊框部分就有點遭罪了,畢竟鋁合金材質的耐磨性是要弱于中框部分的高彈 TPU 軟膠,感覺可以考慮調整下鋁合金邊框的位置,比如嵌在 PC 材質旁邊或者中框裡面,可能會更加耐磨一些。
2️⃣【Defense 決色 Apple Watch 5 手表殼】
除了手機之外,我也給 Apple Watch 配了一個 Defense 決色手表殼,它在顔色上同樣選擇了炫彩鎂鋁合金框,内層是 TPU 橡膠内層。
而且這個手表殼采用了背面镂空設計,無需拆卸表帶就能夠直接安裝保護殼,而且充電也不需要拆卸表殼,還是非常方便的。
側面的中框從正面過渡到了背面,個人感覺相比于小彩殼有了更好的視覺,在表帶的那一側還有 “Denfense” 标志,提升了産品辨識度。
因為 Apple Watch 的開孔是比較小的,所以對于保護殼的開孔要求也會更高,可以看到 Defense 決色手表殼有效的包裹住了手表的,同時也較為準确的貼合的按鍵、麥克風 / 揚聲器開孔。
當然我是不敢摔 Apple Watch,因為手表殼是镂空的設計,手表底部的傳感器和頂部的玻璃表盤都是凸起的,保護的區域主要是手表中框。随身佩戴的手表真的很難摔落,所以相比于手機殼,手表殼的外觀屬性是要大于保護屬性,就像是給我單調的手表加了一個有趣的霓虹外衣,讓它變得更加生動缤紛。
三、充電器篇
作為一名數碼愛好者,我常常面臨的一個困境就是設備太多,充電過于繁瑣。不同的 3C 産品往往就需要對應不同的充電器,那麼我在生活中常常會用到那些有線 / 無線充電器呢?
1️⃣【Anker USB-C100W 四口充電器】
目前桌面級的充電器,主要是以 65W 最大功率的居多,但往往桌面設備繁多,且需要充電的最大功率遠不止于此,例如喂飽我的 Macbook Pro 就需要足足 87W 的功率,普通的充電設備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就需要至少單口 87W 以上的桌面旗艦級充電套裝。目前主流的方案,就是單口 100W 的解決方案,當然不能像蘋果原裝充電器那樣就隻有一個 USB-C,接口要盡可能多。
所以這次就給大家帶來的是 Anker USB-C 100W 四口充電器,因為長時間斷貨,我當時可是等了好久才入手。不過現在的供貨非常充足了。為啥值得等待呢,因為這是一個擁有 2 個 USB-C 接口 2 個 USB-A 接口的桌面充電器。它的尺寸要比 Macbook Pro 原裝的 87W 電源适配器大上一些,但考慮到這麼大的功率,加上不需要随身攜帶,所以也可以接受。
在充電器的底部是 4 個凸起的小圓點,用以實現支撐和防滑,所以這個充電器最佳的擺放方式就是平放在桌面上,當然也可以選擇垂直的擺放以節省桌面空間。
在功率分配上,2 個 USB-C 接口,單口最大功率 100W(20V/5A) 的 PD 快充協議,而 2 個 USB-A 接口,廣泛兼容充電設備,自動匹配 5V / 0-2.4A 的快速充電。
兩個 USB-C 接口在實際使用中,可以同時給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2018 供電,這倆家夥一個最大 87W,一個最大 32W。當然是不可能兩個設備都滿血供電,不過也能夠在稍低功率(15V/3A) 的狀态下實現同步充電,如果是其他 65W 的充電器,一個 Mac 就能帶走所有功率了,面臨嗷嗷待哺的 iPad Pro,隻能說 “我真的一滴都沒有了”。
多出的兩個 USB-A,單口最大功率 12W(5V/2.4A),差不多是 iPad 原裝充電器的功率。如果想給 Macbook Pro 滿血充電,就可以考慮 USB-C 僅用單口 100W 供電,而 iPad Pro 用 USB-A to C 進行普通充電即可剩下一個 USB-A 還可以分給小配件,諸如 Apple Watch 充電使用,真算得上一個充電器,喂飽全家。
2️⃣【Anker Nano 18W PD 充電器】:
除了上面那種大功率的充電器外,我們日常通勤出門就需要那種體積小巧,性能強勁的 PD 充電頭了,我個人最推薦的就是 Anker 家的 Nano PD 充電器。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太小了,基本上就和 Apple 原長的普通 5W 充電器差不多,但它的功率居然能夠達到 18W。
那它是如何實現比普通的 USB-C 18W 充電器體積小 50% 的,其實就是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間實現硬件堆疊設計和三維排布,高密度的集成,還達到了更高轉化效率和更少發熱。
通過 USB 電流電壓表可以看到,Anker Nano 18W PD 充電器支持 PD 2.0(18W)的快充協議,按照 iPhone 11 Pro 的标準,30 分鐘可以充到 57%,相比于普通 5W 充電器,充電速度提升 2.5 倍,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3️⃣【iOttie iON Wireless Stand 立式無線充電器】:
看過了有線連接的充電設備之後,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無線充電。作為無線充電器家的當家花旦 —— 立式無線充電器,它擁有斜向的角度,可以發揮 iPhone 面部識别的優勢:消息通知→屏幕自動點亮→人注視面部解鎖,擡眼就能夠查看消息。
我所上手的就是 iOttie 家的立式無線充電器,它的表面包裹了一層柔軟的十字紋織布,觸摸起來會比較有質感,不僅防滑而且耐污。底部是一個防滑墊,可以有效的兜住放在上面的手機。
65° 角傾斜設計,符合人機工學角度,擡眼就能查看手機内容和通知。在充電器的右側還有一個 LED 指示燈用以标識充電狀态,白燈表示正在充電,紅燈表示與設備不匹配。
這款無線充電器除了本體外,也搭配了一個 18W 的電源适配器,USB-C 接口供電,為充電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電力。
在充電功率方面,iOttie iON Wireless Stand 立式無線充電器經過了 Qi 标準認證,實現了充電的自适應性,搭配 iPhone 觸發 7.5W 功率,适配 Android 手機則觸發 10W 功率。
縱向排列的 2 個充電線圈,可以橫向或者縱向擺放手機,像決色手機殼這樣小于 7mm 厚度的手機殼帶殼充電也沒有問題。
4️⃣【綠聯二合一無線充電器支架】
既然 iPhone 都有無線充電支架,那 Apple Watch 有一個也很正常。12V/2A 的電源适配器加上一根線就解決兩個手機 手表的充電難題,這種二合一的設計是不是更舒服一些?
綠聯無線充電器就是這樣的二合一的思路,它采用了白色主體外觀,表面是特殊散熱 PC 材質 親膚塗層,底部設有防滑矽膠墊,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撐和防滑作用。
綠聯二合一無線充電器支架同樣通過了 MFi Qi 雙重認證,可以适配蘋果 7.5W 定頻快充模式、安卓 10W 快充模式以及安卓 5W 快充模式。
充電時,正面的指示燈會亮起,提醒用戶它的工作狀态。綠燈常亮表示正在充電或者完成充電,如果綠燈閃爍則表明手機位置放偏或者異物阻擋。
綠聯二合一無線充電器的左側,采用了雙層電鍍鋅合金支架 磁力充模塊設計,顔值還是相對出衆。對于 Apple Watch 而言是沒有什麼快充協議的,隻要能和官方功率一緻即可,差不多 1 小時 55 分能夠充滿,我平時就把這個充電器扔在桌邊,手表也約等于有了收納。
四、移動電源篇
作為一個周末經常會和小夥伴出門溜達的人,随身的小包中會放入手機、Switch、iPad Pro 等數碼産品。它們的電量往往在出門之後就像過山車一樣的下跌,沒有電的電子設備隻能成為累贅。為了緩解這種焦慮,移動電源就是 EDC 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移動電源往往決定着 3C 産品的戶外能力上限。
1️⃣【Anker 任天堂定制 13400mAh 移動電源】
作為一枚 Switch 玩家,深感遊戲機是真的不耐玩。老款的日版 Swtich 差不多 3 個小時就不行了,隻能默默的拿去充電。給它配一個移動電源邊充邊玩,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我帶着 NS 出門,就會考慮搭配一個 Anker 和任天堂聯名款的移動電源,它源于 Anker PowerCore 系列。有意思的是移動電源容量居然不是整千的單位,而選擇了 13400mAh。260g 重量也比較适合攜帶,要是它做得再薄一點,我感覺都可以放進 tomtoc 收納包裡。
移動電源的表面是橡膠塗層,觸感比較親膚,同時防滑耐磨。按鍵的邊緣是 Anker 标志性的隐藏式跑馬燈設計,可以通過亮起的指示燈判斷移動電源的剩餘電量。移動電源的背面則是一個 “Switch” 的經典标志,要是能夠做成藍紅拼接的顔色風格,肯定能夠更加具有辨識度。
既然是給 Switch 準備的,那帶上飛機也是基本操作了,這個移動電源的锂電池能量為 48.24Wh,符合國際 UN38.3 運輸安全标準,可以放心随身攜帶。
接口方面,一個 USB-A 和 USB-C,标配了 USB-C to C 的線纜可以實現雙向 PD 快充,搭配 Anker PD 充電器,輸入功率最高 22.5W,3.5 小時就能充滿移動電源。
對于 Swtich 而言,充電一次也就 3-4 小時續航,而這個移動電源可以為 Swtich 充電 1.7 次,約等于增加了 10 個小時的續航。要是遇到一個肝帝,搞不好都能把一款中等規模的遊戲直接通關了。
任天堂 Switch 定制移動電源的輸出檔位是 5V / 3A、9V / 2.5A、15V / 1.5A 三檔,最高 22.5W PD 快充,要比 5V / 1.5A(掌機)的原裝效率高上不少,即使邊充邊玩也能夠在 3.5 小時讓沒電的 switch 滿血複活。但 Switch 的基座模式至少需要 15V / 3A (45W / ),所以這款移動電源就不能轉接顯示器或者電視機了,稍顯遺憾。
2️⃣【綠聯自帶線 MFi 移動電源】
相比于 Switch,iPhone 11 Pro 電池更不耐用,基本上大半天就嗝屁了,看到那個由綠變黃再到紅的電池标志,整個人都很焦慮。
之前用過綠聯第 1 代自帶線 MFi 移動電源,後來送給導師了。第 2 代産品出來之後,自己就再入了一個。相比于前代的工程塑料,新一代的自帶線 MFi 移動電源采用了合金外殼,表面經過了陽極氧化工藝和轉角弧面設計。非常接近 iPhone 的尺寸和 13mm 的厚度,讓它具有了較好的握持感。
畢竟要是移動電源比手機大,你抓不住 iPhone,隻能兜着底部。而綠聯家的 USB-C 自帶線移動電源就有點奔放了,容量多了 2600mAh,體積差不多翻番,相比之下自帶線 MFi 移動電源是真的輕薄了太多。
移動電源正面還有 4 個 LED 指示燈表明設備剩餘電量,中框側面隐藏了一根彈性 TPE 線身,使用時把它扯出即可,号稱通過了 10000 次彎折測試,随便折騰也不用擔心。
線的接頭處通過了 MFi 認證,内置的高密度電芯達到了 10000mAh 容量,宣稱可以為 iPhone 11 充電 2.4 次,iPhone 11 的電池容量是 3110mAh,估算出轉化率為 74.64%。5V / 2.1A 的 10.5W 輸出功率,雖然比不上 18W 的 PD 充電效率,但相比于 iPhone 11 祖傳的五福一安,還是要靠譜一些。
五、數據線纜篇
“沒有用壞蘋果家的原裝充電線,不算是真正的果粉”—— 一名用壞過兩根原裝線的童鞋自述。自從用過編織紋理的線纜之後,我就再也回不去(ke)了。
1️⃣【Anker USB-C to L 第 3 代拉車線】
Anker 除了在充電器方面耕耘許久外,在數據線領域也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 拉車線系列,最早出名就是以其作為拉車牽引線來宣傳它的堅固耐用。第二代還是紅色,今年已經升級到了第三代(黑色款)。
首先 3 代拉車線在 2 代的基礎上,優化了内部結構,線徑比 2 代細了 30%,同時在線纜的接頭處采用抛光不鏽鋼材質 無邊曲面設計,會更加美觀一些。
線纜的外層依舊是尼龍材質的編織紋理,線材柔軟易于彎折收納,同時也具有較好的韌性,通過了 35000 次彎折測試,所以我平時就是把它扔在收納袋裡或者放在雙肩包的小袋中。
Anker 第 3 代拉車線不僅可以作為手機充電的線纜,自然也可以連接 Macbook Pro 進行數據傳輸,帶寬為 480Mbps,MFi 認證的插頭也可以保障手機連接的安全穩定。
2️⃣【NativeUnion 鑰匙扣充電數據線】
相比于可以随意收納折疊的線纜,作為蘋果官方合作品牌 ——NativeUnion,推出了一種可以挂在鑰匙扣上的 USB-C to L 超短數據線。
平時我會随身攜帶它,因為這個 Key Cable 充電數據線是真的小巧。線纜外層使用了進口尼龍編織紋理,内層則是鋅銅編織物、聚合物橡膠、凱夫拉纖維共同保護内部的線纜。
以此實現了耐磨和抗拉伸能力,不容易纏繞打結。可以通過編織球的巧妙彎折組合,達到了相當便攜的形态。不過要是把這個編織球給拆了,我不知道自己這個手殘黨能否還原。
NativeUnion 鑰匙扣充電數據線使用的是蘋果 C48 原裝鍍金端子頭,所以自然也是經過了 MFi 認證。而且這個充電線纜擁有 3A 的大電流快充方案,18W(9V / 2A)的 iPhone 快充方案自然沒有壓力。
充電之外,拿出來應急用 iPhone 連接一下 Macbook Pro 或者 iPad Pro 都沒有問題,所以它也是我鑰匙扣上常備的工具之一。
六、智能配件篇
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聊點不好分類的智能配件,它們是我入手已久,拍了照片沒有曬過的,這次給大家一并展示下。
1️⃣【安克創新 (Soundcore) 醒醒 多功能三合一床頭音箱】
相信大家的床頭櫃上,總會擺些鬧鐘啊、充電器呀,顯得雜亂無序,我就在想為什麼不能把它們集成在一起呢?哎,還真有一款,Anker 旗下音頻品牌 Soundcore 就推出過一個多功能床頭音箱。
它集成了無線充電器、藍牙音箱、鬧鐘、FM 電台、白噪音等多項功能,頂部的圓環處就隐藏了充電線圈,可以給 iPhone 11 Pro 進行無線充電。
音箱的背面預留了兩個 USB 接口可以進行充電,還有一個 AUX IN 以及 FM 天線端口,左側還有一個倒相管使聲波加強,特别是重低音。
作為鬧鐘,它正面設計了一個隐藏式的 LED 顯示屏,可以顯示時間、天氣以及一些提示字符,頂部還有一個藍色的指示燈可以提示用戶正在給手機充電。
屏幕的底部是一些觸控按鍵,如音量 -,藍牙配對、鬧鐘、收音機等。除了在機身上觸摸外,這個多功能音箱也提供了手機 APP 選項。在 APP 中可以設置 LED 的開關、五檔亮度以及夜晚模式。
15 個獨立鬧鐘也可以滿足日常所需,如果想收聽 FM 收音機,可以直接打開電台功能,不過如果沒有安裝天線的話,收音質量會比較羸弱一點,隻有幾個頻段能夠聽清。
同時醒醒作為多媒體音箱,能夠通過藍牙的方式播放手機中的音樂,相當于一個音質不錯的藍牙音箱。我平時沒有開電腦的時候,就用 iPhone “網抑雲” 直接播放音樂,三頻都比較出色,相比之下中高頻會更加突出一些,低頻的質感是有的,但量感還差一些。你們關心的延遲大概在 0.2-0.3 秒左右,即使觀看視頻沒有太大影響。
而且手機 APP 還自帶了 10 種白噪音,比如鳥鳴、下雨、刮風、風鈴、森林、喝水、火車等不同的環境聲,可以自行調節組合喜歡的聲音。在難以入睡的夜晚打開白噪音,設定倒計時定時關閉,再也不用傻傻的輾轉反側數綿羊了。
相比于惱人的噪音,白噪音還能夠用于聲音治療,比如水流聲、下雨聲等,對我個人而言在進行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時,又不能聽歌幹擾,就需要使用白噪音來調劑一下。
最後,我就把 Anker 醒醒多功能音箱扔在了床頭櫃上,之前淩亂的數據線,充電器全部都拜拜。反而感覺床頭有點空落落的,看來後面需要入手些擺件來充實下了。
2️⃣【TwelveSouth AirFly Pro NS 藍牙适配發射器】
我對目前 PS4 和 NS 最大的怨念就是它們不支持藍牙音箱,你藍牙手柄接好幾個都玩的飛起,加個耳機就不行?人家 PS4 好歹手柄上能插耳機,Switch 就隻能幹瞪眼了。
你這是在教我做事啊?所以擁有一個藍牙音頻的發射器是真滴剛需,TwelveSouth 就推出過一個 AirFly 系列 NS 藍牙适配發射器。
我最後選擇的是 AirFly Pro,相比于 Duo 它不僅可以輸出藍牙音頻還可以輸入,我除了要給 Switch 使用,插在傳統的音箱上就能夠作為手機藍牙音頻的接收器,化身成多媒體藍牙音箱。
AirFly Pro 可以同時連接兩個音頻設備(音箱 / 耳機),側面的鍵位可以調節輸入和輸出:TX 是輸出模式,RX 是接收模式。
比如在搭配 Switch 時,就選擇 TX 模式,插入遊戲機的 3.5 mm 耳機接口,然後把 AirFly Pro 同我的 AirPods 配對就可以完美工作了。不用擔心影響到周圍的朋友,如果把 NS 轉接到顯示器或者電視機後,依舊可以通過 AirFly Pro 實現音頻無線傳輸。
AirFly Pro 的延時比較低,這點對于遊戲體驗非常重要。而且它通過 Type-C 接口充電,擁有 16 個小時的續航,按照 Switch 3-4 小時的續航能力,玩個一周問題不大。不過我覺得可以考慮做的更加緊湊一點,插在遊戲機上更加穩固。
3️⃣【Twelve South TimePorter 蘋果手表收納充電盒】
接下來這個為 Apple Watch 設計的充電收納盒同樣自于蘋果官方合作品牌 —— Twelve South,它家總是有些令人驚豔的産品,之前跟大家曬過的耳機充電支架就是它家的。
我第一眼看到這個 TimePorter 收納充電盒,都以為是眼鏡盒了。外部采用皮革材質,内襯柔軟的矽膠,質感很不錯。
打開之後才發現别有洞天,頂部的孔洞就是留給 Apple Watch 的原裝充電線,兩側的凸起則是預留出的纏繞收納區域,因為原裝充電線纜比較長,正好可以纏起來。
中空的部分剛好可以放前面提到過的 Anker Nano PD 充電器、表帶一類的配件,而我還在官方的宣傳圖中看到放入了一個小型的移動電源,真是腦洞清奇。
肯定有小夥伴會覺得這個 TimePorter 會不會利用率不高,實際上 “得益于” Apple Watch 24 小時嗝屁定律,我隻要出 2 天以上的遠門一定會帶它。
一方面是可以把充電線整齊地盤進去,還可以存放一些小配件。另一方面是,它可以翻轉盒蓋,讓手表充電支棱起來,比較顯眼,不會忘記拿走。
七、結語
經過本文的展示之後,相信各位童鞋也看的眼花缭亂了,其實主要就是手機殼、有線充電頭、無線充電器、移動電源、藍牙音頻接收器、智能音箱等 3C 配件的一次複盤。這些配件在我看來都是要比原裝更好用,也足夠貼近消費者日常需求的産品。
3C 配件是一個龐大的産業鍊條,我也隻能覆蓋其中的一小部分,對于本文提到的配件有什麼心得、有什麼吐槽,也歡迎大家能夠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聊聊你所偏好的配件吧。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您的耐心觀看,我是 Geek 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