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結束,攜娃出遊的家庭已陸續回到家中,但暑期旅遊遭遇的種種窘境卻依然記憶猶新。學生放假帶動家庭出行,緻使部分熱點景區紛紛“爆棚”,酒店漲價入住難,飛機高鐵一票難求,紮堆休假讓“休閑遊”變“受累遊”,假期“惡補式旅遊”如何解?(9月1日新華社)
很多大人與孩子的暑假變成了“暑假遊”,有的是“研學遊”,有的是“親子遊”,各種旅遊人群疊加之後,旅遊成本與旅遊質量可想而知。這意味着“暑假遊”變成了“高價遊”、“受累遊”。這種現象其實已經存在了多年,由于越來越多人重視旅遊,“惡補式旅遊”呈現增多之勢。
所謂“惡補式旅遊”,意思是說孩子平時沒有機會出遊,家長趁着寒暑假進行“惡補”。但任何“惡補”的效果都不會很好,一則讓孩子身心疲憊,二則孩子未必能“消化”。以“惡補式旅遊”為例,雖然孩子集中遊覽了很多景區,但多少“詩和遠方”最終能留在孩子記憶中?
坦率地說,這種“惡補式旅遊”充滿了無奈,對孩子、對家長來說都是一種“無奈式休假”。因為目前幾乎都是全國或全省(全市)統一安排學生假期,除寒暑假之外,沒有多少長假可以供孩子們長時間出遊,所以,孩子隻能選擇在寒暑假集中出遊,家長也隻能在寒暑假“陪遊”。
雖然國慶7天長假也為孩子們出遊創造了機會,但是,由于全體國人同時休假,出遊更加擁堵,很多孩子隻能“宅”在家裡。而其他法定假日長則三四天,短則一天時間,根本無法讓孩子們暢快旅遊,因為旅遊需要充分的時間安排,否則就是走馬觀花,實際意義會大打折扣。
盡管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就鼓勵高校和中小學調休、增加春假,給孩子們增加了出遊機會,但事實說明落實效果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學校為了趕進度、提高成績,在教學安排上沒有預留春假。有的學校領導也不敢自作主張放春假。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效果不理想。即使有的學校放春假,孩子也無法出遊,因為家長不能帶薪休假陪同。盡管《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8年起就已實施,但在不少單位尤其是企業落實效果不好。當家長不能請假陪孩子出遊,春假也就難以變成“春假遊”。
也就是說“惡補式旅遊”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既與春假難以落地有關,也與帶薪休假落地難有關;既與學校有關,也與企業等有關。不難看出,孩子與家長處于一種無奈的狀态。當然,某些學校與用人單位可能也有自己的無奈,如學校沒有獲得授權,企業存在競争壓力。
近日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單位與職工結合工作安排和個人需要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錯峰休假。此舉有望減少“惡補式旅遊”,但該文件落地恐怕還需要細則安排,讓學生假與職工假實現完美結合。
有學校負責人建議,從暑寒假中掐頭去尾各拿5天,分别設立春假和秋假,是個好主意,因為學生一年中增加了兩次中長假出遊機會,就不必在暑假“惡補”了。但是,一方面,春假和秋假須成為硬措施,學校必須落實。另一方面,還需家長在落實帶薪休假上更有話語權。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号評論文章,請您訂閱并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号:《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