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都是段子手啊,一出手就是一場“好戲”:
我親愛的小朋友,你能“正常”地造句嗎?
孩子上一年級後,很多家長開始苦惱:明明很聰明的寶寶,怎麼一造句起來,就顯得那麼地不一般呢?
怎樣教孩子脫口而出優美而靈動的句子呢?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教孩子學造句的方法。
第一、 歌詞法。我家孩子從小就學習音樂,會唱很多兒歌,平時在家裡嘴裡也總是哼着小曲兒,所以,在教他造句時,我總是會優先選擇“歌詞法”。
舉例:請用“春天”造句。
我會首先讓孩子回憶一下有哪首歌裡有“春天”這個詞,他很快就哼唱出來:“春天在哪裡啊,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裡。”
然後,他就會造句出來: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小朋友眼睛裡。
這樣做的好處:歌詞通常比較優美,造句質量比較高。
第二、 背誦法。
我從小比較注重孩子的背誦與記憶,陪伴他背誦了很多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等。同時,他在上語文課時,老師也要求他記憶很多東西,比如課文、詩詞等,這些都是他小腦袋裡儲存的造句素材。如果他在歌詞裡找不到答案的話,我就會鼓勵他從背過的素材裡找。
舉例:請用“明月”造句。
我會先讓孩子用歌詞法想,但孩子沒有想到好的歌詞,那就從背誦過的東西裡想,他也許就會想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這種方法需要在大量的積累之後使用。
第三、 故事法。
我也經常讓孩子使用“故事法”來造句。故事法,也就是:看到一個詞語後,你可以在這個詞語的基礎上進行故事創作,編個小故事出來。
舉例:請用“烏雲”造句。
我會鼓勵孩子想象一下,烏雲下會發生什麼故事。孩子的想象力通常非常豐富,平時看的動畫片也多,故事法一下子就可以和平時看過的動畫片,聽過的故事結合起來。
他就會創造出類似的故事:烏雲下,熊大正在尋找熊二。
第四、 錯題本。
平時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做錯的,我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專門的錯題本,每個學科都有,語文也有。
在造句過程中,總有一些偏詞、怪詞,孩子很難做出來,那麼,就鼓勵孩子自己抄下來,下次再遇到就知道怎麼答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才小學一年級就用上錯題本了,是不是沒有這個必要。
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吧。因為我自己從小學起就有做記錄的習慣,所以,也把這個學習習慣傳給了孩子,每個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
【抖書屋】學生實用組詞造句詞典内容緊扣教材收詞全選詞準查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