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小年都有吃餃子的嗎
小年都有吃餃子的嗎
更新时间:2025-02-15 19:38:10

小年都有吃餃子的嗎?[閩南網]冬至吃餃子,為什麼北方過小年也吃餃子?在北方地區,小年除了要吃竈糖外,還要吃餃子北方人的很多節日都能有餃子的存在,那麼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年都有吃餃子的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年都有吃餃子的嗎(北方過小年為什麼吃餃子)1

小年都有吃餃子的嗎

[閩南網]

冬至吃餃子,為什麼北方過小年也吃餃子?在北方地區,小年除了要吃竈糖外,還要吃餃子。北方人的很多節日都能有餃子的存在,那麼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呢?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

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竈節,小年夜有祭竈王、掃塵、剪窗花等等的習俗,它是由農曆的日期來定的,一般來說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23,南方的小年是農曆臘月24。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而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餃子的由來

餃子古代叫“嬌耳”,民間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東漢末年,災害嚴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爛耳朵病。名醫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看見瘟疫流行,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塊空地,搭起醫棚,架起大鍋,給人們舍藥治病,救活了很多窮人。

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炖,炖好後,把它們撈起來,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下鍋煮好後,分給病人吃。人們叫這種東西為“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再喝下一碗湯,便兩耳發熱熱血沸騰,不久爛耳朵病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過去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個正月都是年。過去,農民隻有到了隆冬數九的日子才能休息,這也正體現了年節的調節作用。那過年了就自然也要吃餃子,順理成章就成了流傳已久的習俗。

小年包餃子的小竅門

1、餃子皮:和面時,每500克加1個雞蛋,不但可增加營養,而且下鍋後不混湯。和面時,加一點鹽,可以增加面團筋力,防止下鍋後破皮。

2、餃子餡:調餡時,先把蔬菜切碎,用油拌好,再放其他料。可以防止餃子餡出湯。拌肉餡時,加點用花椒和八角泡的水,不僅可以去腥味,而且肉餡鮮嫩。包餃子前,可以先把餃子餡防進冰箱裡速凍一會兒,這樣包時就不會出湯了。包肉餡餃子時,可放一點泡過的茶葉,能清口,去腥,除膻氣。

3、煮餃子:水開後,加點鹽,待其融化後再下水餃,可防止粘鍋和連皮。

4、裝盤:餃子煮熟後,放在事先涼好的溫開水中過一下,再裝盤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農曆九月初九節日名稱民俗活動
農曆九月初九節日名稱民俗活動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有很多的民間傳統習俗廣為流傳,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7月27日(農曆六月廿九),各地都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呢?爬山節每年的農曆六月廿九,是貴州苗族的爬山節,又叫“爬坡節”。每逢六月廿九,在凱裡地區的苗族朋友們都會齊聚...
2025-02-15
姓氏立了新堂号還要認老堂号
姓氏立了新堂号還要認老堂号
堂号的由來古代的房屋結構,居室分配,前為堂,後為室。前堂、堂屋一般都是住宅中比較寬敞、而且陳列組合非常考究的屋子,所以堂屋就成了家族活動(如紅白喜事舉行典禮、逢年過節祭拜祖宗等)的重要場所。除此之外家裡祭拜祖宗,祭祀先祖的專門場所,稱為祠堂...
2025-02-15
表示臘八的詩句
表示臘八的詩句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綜合整理)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既是“臘八節”,又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古代十二月祭祀“衆神”叫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
2025-02-15
以牙還牙的來曆
以牙還牙的來曆
我們在閱讀古文的時候,常常會碰到一些表示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豆蔻”、“不惑”、“花甲”、“耄耋”等稱謂,其實古代的年齡稱謂名目繁多,而且來曆也很有意思,着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
2025-02-15
上虞曆史上的來曆
上虞曆史上的來曆
上虞曆史上的來曆?上虞縣名從何而來?1990版《上虞縣志》專門附有《上虞縣名考》一文,所采用的結論是這樣的:《水經注》引(晉)《太康地紀》:“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又雲:“舜與諸侯會事訖,因相娛樂,故曰上虞”“上”指“舜”,“虞”通“娛”...
2025-02-1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