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保險到底該不該買?□ 保險公司、消費者協會以及監管部門不會主動給消費者打電話引導消費者退保保險公司不能向消費者承諾保險合同之外的各種收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實話實說保險到底該不該買?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實話實說保險到底該不該買
□ 保險公司、消費者協會以及監管部門不會主動給消費者打電話引導消費者退保。保險公司不能向消費者承諾保險合同之外的各種收益。
7月8日是第十個“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10年來,我國保險保障水平及大衆保險消費理念穩步提升。與此同時,與保險相關的糾紛和不法行徑也不斷增多,提高投保人防範意識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随着利率水平走低,部分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在互聯網平台走紅。農銀人壽産品市場部總經理樂天表示,人壽保險産品具有保障與規劃功能,不能簡單等同于銀行儲蓄、理财産品以及基金等。保險銷售也不能将保險産品收益與儲蓄存款、基金、銀行理财産品收益簡單類比。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也是保險産品重要的銷售渠道。消費者通過銀行渠道購買産品時有以下三點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确認所購買産品是保險産品還是銀行理财或者是大額存款等,避免“存款”變“保險”。二是保險産品的收益多與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相關,不要輕信保險産品有确定的高額收益的承諾。确認保險合同條款,不要因貪圖退保費用等,提前解除保險合同,導緻利益受損。三是根據消費者自身的收入水平,利用閑置資金在投資組合中補充保險産品。
此外,還要防範不法分子打着“賣保險”的旗号進行詐騙。近年來,在一些線上線下平台,總有不法分子打着保險理财旗号,虛構保險産品,以高額利息誘導消費者購買,實則進行非法集資。
中德安聯人壽客戶服務部消保工作負責人陸臻表示,消費者對“高額回報”保險産品要提高警惕。一是要看清銷售人員身份;二是要認清保險産品,不要盲目聽信“收益高”“回報快”等不實承諾;三是要注意繳費方式,選擇保險公司自動扣款或轉至保險公司賬戶付款;四是及時确認保單的真實性。消費者在收到保險合同後可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如有異議可通過保險公司官方服務電話咨詢确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法分子的詐騙伎倆不止于此。一些退保黑中介利用消費者逐利的心态,對投保人設下“連環套”。首先,許下高額退保利益,誘導消費者退保,進而騙取退保手續費。在消費者付出高額手續費并提交個人信息後,不法分子轉變态度,引誘消費者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财”進行詐騙。最後,消費者不僅财産受損,個人信息還可能被層層倒賣。多位業内人士提示,無論是保險公司、消費者協會還是監管部門都不會主動給消費者打電話引導消費者退保。保險公司更不能向消費者承諾保險合同之外的各種收益。消費者如果接到類似内容的電話,要特别留心。
保險産品由于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消費者在日常選擇中也會遇到各類難題。例如不少人都會有發燒、感冒等小病需要去醫院看門診的經曆,每次檢查、治療的費用少則百元,多則上千元。于是,不少保險公司推出門急診醫療險,可是消費者對于門急診醫療險的選擇還存在不少疑問。
據了解,保險公司會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就醫行為特征開發專門的産品。比如很多公司會有專門針對于青少年或嬰幼兒等未成年人群的門診險。衆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産品專家王順介紹,門診醫療險屬于健康保險産品,除了基本的保險條款,最重要的是看清等待期。保險等待期也被稱為免責期或者是觀察期。消費者在購買保險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的等待期,如果在等待期内發生了保險事故,受益人是無法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的。門急診醫療險通常的保障周期為一年,針對疾病有的等待期是30天,有的甚至更長。另外,還有部分門診險在條款中設置了單次報銷的限額、免賠額等門檻。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條款,避免後續理賠糾紛。
來源: 中國經濟網
,